在黄浦江上造一座人行观光桥,如何?这群高中生拿出了一叠方案

图说: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虎丘路校区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下同)

虽然有观光电梯,但是已经停用许久,目前的上海黄浦江跨江大桥上没有一座桥可以供行人观光游览。如果有可能,我们来设计一座人行跨江大桥,如何?它可以是一套由索道和桥面构成的“水岸交通系统”;也可能是一条“时空隧道”,用电子屏给游客提供酷炫体验;或可提供多个观景平台,移步换景芳草萋萋……在外滩边的一座百年老楼内,一群高中生带着各自的桥梁设计方案,和同济大学教授面对面,开始了一场课题中期汇报。他们的任务是为上海设计完成一座桥梁模型。成本如何控制?桥梁结构如何抵抗台风?是否考虑过瞬时最大载荷?虽然是一项虚拟计划,但教授们的专业发问还是让同学们时常惊出一身汗,又恍然大悟。展示走廊里,各小组设计文稿还要接受其他小组的贴纸留言发问。

这是记者在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虎丘路校区见到的热闹一幕。校区北侧紧邻苏州河,东侧毗邻外滩源,经过改建,百年老楼成了学校的创新中心。校长张咏梅介绍,江河环绕的独特地理位置,催生了该校和同济大学合作的一项跨学科学习项目——“梦之桥”。上学期,师生一起走过苏州河上从西藏路桥到乍浦路桥间的七座桥,了解不同桥梁的特点,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探究;学校也请来不同学科老师围绕“桥”的主题开设“微讲座”“微工坊”,例如,同济大学专业老师介绍梁结构等专业知识讲座,语文老师教大家欣赏有关“桥”的美文,数学老师则带领学生探究几何与建筑间的关系。

图说:学生在做课题汇报

令张咏梅欣慰的是,除了看见同学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看到一些学生,尤其是一些并不那么“冲得出”的男生,正在努力寻求自我突破的可能。

男生王勤业、谢鑫皓、姚思源、谢伯涛设计的一套水岸交通系统连通徐汇滨江和世博文化公园,几名男生设想,在江面上造一座悬索桥,桥塔上装越江缆车,桥面上设有跑步道、非机动车道、步行道和一座休闲广场。汇报课题时,王勤业捧着厚厚一沓文献资料——平日里不声不响的他,对这一课题“情有独钟”,成为同学们眼中厉害的“智库”,说起自己的调研成果,王勤业头头是道。他说,他从网上查到,今年8月,上海公布了“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里面就提到上海正在研究在徐汇滨江和世博文化公园间建立首条越江缆车方案。这成了小组灵感的源泉。他们将最终的方案命名为“新轶汇”,几个人对此颇为自豪,“我们想了两个多小时,'新’和'汇’表示它连接浦东新区和徐汇区,那个'轶’是车字旁,和交通有关,而且有个含义是'超越’!”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我们要建一座连接两岸风景线且融合科幻与现实的桥。我们叫它'时间行者’,用钢结构,走赛博朋克风。”这是来自另三名男生刘智衡、宋世炀、沈一丰的创意。宋世炀说,因为自己以前往返浦东浦西上学,曾见过有船只临时停靠岸边拆卸桅杆,方能通过大桥,这一次,他希望将桥拱尽量设计成大的钝角,供“高个”船只通过。刘智衡说,一向自认为“安静腼腆”的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变得愿意“大喊大叫”、大声表达观点了。想了一下,他觉得,那是因为老师在指导过程中从来不会给予标准答案,也不会否定任何一个看似幼稚荒谬的念头。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陆梓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