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而第五章:节用而爱人
第五章呢,是孔子讲的一句话。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里讲的就是国家治理方面的道理。
“道”就是治理,这个现在用的是道路的“道”字,但是他通假字,指的是导航引“导”。古代繁体字的“导”字,是在道字下面加一个寸字。“道千乘之国”,就是治理一个大国。千乘就是虚指一千辆作战的车马。在春秋战国时期,衡量一个国家的大小,首先看兵力,千乘之国就是一个战斗力很强的大国。
治理一个大国,怎么做才能做得好呢?第一要“敬事而信”。“敬事”就是忠诚地尽职尽责地做一件事。这个“事”,并不是事情的“事”,不是“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的事,不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事。我们结合孔子一贯的思想,就会知道这里的“事”指的是大事。什么是在孔子认为的大事呢?不是用兵,不是经济,而是祭祀之事。
这是儒家的本行,“儒”这个字,最早指的就是主持王室、宗族祭祀大典的这样一个主持人。即使到了孔子,孔子最注重的事情也就是祭祀之事、丧葬之事,尤其是国家的祭祀之事。我们都知道,古人是非常注重宗族的,对皇家来说尤其如此,后来也就成了我们的文化传统,这是本的问题,是从哪里来的问题,为什么走到现在的问题。供奉祖宗的地方叫做太庙,每年总有固定的时间要到太庙举行祭祀大典,一旦有了特殊的重大事件,也都要去太庙报告或者请罪。
我们结合后面一句话来看,就明白了。孔子讲,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他爹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志向,儿子在父亲死了之后,很多年之内都没有改变他爹的这种志向,那他就是孝顺。就一个国家而言,列祖列宗执行的治理理念,后代的皇帝就要按照遵循。怎么样才能保证?那就是要经常祭祀祖先,在祖先面前反省。儿孙对祭祀这样的大事足够的重视,才能不失信于祖宗,不失信于先辈。
第二要“节用而爱人”,“节用”是俭朴不浪费,很好理解;“爱人”可以指人民。狭义的来讲,这个“人”并不是广泛的人,指的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所以和后面的“民”字是区分开的。相当于“人”,民的层次会低一点,指的是从事具体劳动的人。
第三是“使民以时”,就是驾驭普通老百姓,让老百姓从事一些劳役,要区分时间,尽量安排在农闲时候,不能耽误他们的农时,不能影响老百姓正常的日常耕作,在农闲的时候才让他们出力啊,为国家做事,这样是可以的。
这一章讲的主要是农耕时期的国家治理之道。与前面的内容连起来可以看出,这一章的视野和关注点从人与人之间的孝悌,延伸到整个社会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