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零”点标识碑“定”在黑河

前不久,中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碑(以下简称大豆“零”点标识碑)在黑龙江省黑河市落成。

该标识碑矗立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北纬50°15′,东经127°27′,海拔168.5米。

在黑河美丽的蓝天黑土映衬下,这座标识碑显得光彩夺目:坚固的花岗岩碑面上,一串荚果累累的大豆;下面是中、英、俄三种文字镌刻的“零”点名称。顶部是两个衔接的圆环,看起来就像两粒饱满的大豆,同时又契合了0.0起点的主题。

中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碑

为何要树立大豆“零”点标识碑?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种植区域广大,生态条件复杂,品种类型多样。

传统大豆生育期分类方法是将全国分为东北、黄淮、南方等区域,再依据品种在本区域的生育期日数分为早、中、晚熟品种。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天富说:“大豆是光温敏感的短日作物,其生育期受种植地点、生长季节光温条件和品种特性的强烈影响,不同区域光温条件差异大,导致不同大豆产区间生育日数不具备可比性,不同产区间生育期缺乏比较的标准,不利于种质资源交流和品种的合理布局,所以需要精准、统一的生育期组判别标准。”

为了将惯用的经验性描述,比如早、中、晚熟期等较粗放的分级方式,改进为数字化、标准化、连续性、精准的鉴定方法,国家大豆体系的专家们借鉴了起源于北美、国际通用的生育期分组方法。盖钧镒院士及其团队,初步建立了中国大豆成熟期组划分体系;韩天富研究员及其团队,形成国内统一且与国际接轨的大豆生育期分组方案。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闫文义说:“中国大豆生育期组体系,是盘活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促进大豆育种发展的有力工具,也一定会对黑龙江大豆种业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此次'零’点标识碑的落成,是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对大豆生育期组研究走向自立自强,确立自有国际化标准的良好开端。对我国大豆研究的国际强国地位,促进大豆国内外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部分专家参与“零”点标识碑树碑仪式

为何要在黑河树立大豆“零”点标识碑?

“作为'全国大豆之乡’,黑河市依托大豆总维生素、黄豆苷等16项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黄金品质,打造了黑河大豆品牌。去年全域大豆播种2172万亩,总产达284万吨,均占全省近1/3、全国近1/7以上,黑河已成为全国大豆产量最高的地级市、全国最大的食用功能性大豆生产基地。”黑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张建国介绍。

“咱们黑龙江省是少有的几个以'积温’为指标指导大豆品种布局的省份,尽管该方法在黑龙江很实用,但与国内其他产区不通用,不利于与其他产区的资源交流和跨产区的品种审定、推广等工作。”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特早熟大豆育种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副院长鹿文成介绍,“实际上积温不是特别靠谱,年际波动很大,上下差两三百摄氏度很正常,这就影响人们对大豆品种的选择。”

经多年研究,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各岗站专家,最终确定了我国大豆生育期零组品种的适宜种植北界,筛选出生育期组数值为“0.0”的标准品种黑河43,建立了生育期组鉴定技术体系。

“黑河43是省农科院黑河分院育成的品种,也是目前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鹿文成说,“黑河43平均亩产400斤,年推广面积1000万亩以上,已累计推广种植超过1亿亩。”

“零”点标识碑落户黑河,将为黑龙江以及黑河大豆品种更新提供准星。

大豆“零”点标识碑如何成为世界大豆的“格林尼治”地标?

韩天富介绍,大豆“零”点标识碑的落成,标志着中国大豆生育期分组技术体系已经成熟。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国已形成了有统一鉴定方法、明确的序列化标准品种、公认标准鉴定地点的完善的大豆生育期组分组体系;明确了全国各主产区大豆品种的生育期归属;建立了基于生育期组的大豆品种种植区划,并对国内外学术和资源交流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韩天富用格林尼治天文台的设立做出形象比喻:标志落成地点位于中国生育期0组大豆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北界基线,如同格林尼治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上的一点一样,可为全球大豆品种布局提供参考。

“黑龙江是我国最北大豆主产省,温度是大豆生产的制约因素,以往用生长所需的有效积温衡量品种早晚,可是别的省份没有这样的划分方法,一说什么品种适合哪个积温带,就很让人懵。设定'零’点以后就好了,黑河往南就可以用正数来形容,黑河往北那就是负数了。其他地区也是一样的,那么同一个数字的地区大豆品种就可以互通了。”韩天富说,“确立大豆'零’点标识碑,将使全球不同地区大豆远距离安全引种进入精准时代。”

我国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在贺信中说:“树立大豆'零’点标识碑,不仅使我国大豆品种生育期组的判定有了基准,而且使世界大豆品种的生育期评价有了里程碑。将推动国内外大豆资源交流和品种合理布局。对我国食用大豆安全、种业安全、种业与世界接轨具有深远的重要的意义。”

全俄大豆研究所原所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西涅国夫斯卡雅·瓦连京娜·基玛菲耶夫娜也发来贺信,“这不仅是中国大豆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对世界大豆也有重要影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