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视频客观地分析了传统武术能不能实战(下篇)

关于传统武术的其他问题,我再补充几点:
第一,武术套路是否有用?
其实,当你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应该再问一个问题:“散打、泰拳、综合格斗当中的空击训练是否有用?”其实这两个是一样的东西,都是以培养假想敌对意识为主,当然这个过程中你的协调性、耐力、爆发力,包括节奏感都会有所锻炼。包括武术里的站桩和格斗里的抱架,也是一样的东西,武术的桩功还有定桩和恬桩之分,不同的训练方式也会有不同的效果。空击训练在格斗训练里一定是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你所在的拳馆不重视这方面,那么你真的可以换个地方了。空击训练不是随随便便打几拳就完事了,除了进攻动作,你还要有相应的防守、摇闪、格挡、位移、转向等等各种技术动作,这些动作都是围绕着你所假想出来的那个敌人而产生的。
同样的,武术套路的演练也是这样,无论是传统还是竞技,都要你具备一种精气神,你的每一步、每一拳、每一次发力,包括一些细微的拿捏刁勾的手法,也都是围绕着假想敌而运动的。如果真是简简单单随随便便划拉几下就能出功夫,那么广场舞就已经是武林绝学了。
第二是关于传统武术科学性的问题。
总有人会喷传统武术不科学,发力不符合人体力学。竞技武术为了观赏性,确实有些动作是不对的。比如太极拳项目中这样明显大幅度的晃膝动作确实有伤膝盖。但是如果你回到传统武术套路中去,你会发现有功夫的人练拳,走的都是腰裆胯,而非晃膝。还有的会说格斗搏击遵循的都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原则,招式直来直往、简洁迅速,而传统武术里很多走外弧偏门的动作,要知道这些走外弧偏门的动作是要配合着你的身法和步法打出来的,不是让你直愣愣地站在那里去打的。这就好比格斗里面的摆拳,你什么时候见过两个人在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下一上来就先打摆拳的,除非是出其不意,对手没在反应过来,否则不都是配合着组合拳伺机寻找空当,或者配合着侧方上步打出一个刁钻的角度。讲实话,我练了这么多年套路,接触了不少拳种,包括后来再去接触拳击、泰拳这类的格斗,对比之下,我从未觉得我所接触过的哪种武术的动作或者发力是不科学的,相反,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共通性。其实,传统武术也好,现代搏击也罢,到头来两者都是为了去找到那个整劲儿,那种用你整个身体的重量去击打对手的整劲,而非简单的肢体或是局部肌肉的力量。格斗有格斗的练法,传统武术有传统武术的练法,你可以说传统武术的确在某些招式动作上很复杂,部分训练方法也有些老套,需要你专注投入的也更多,出效果的时间也可能更长,但是,绝对不是不科学、不符合人体力学的。对于有些动作、身法、发力、如果你在习练的过程中做不出来或者找不到那个劲儿,那么不好意思,要么是你的熟练度不够,要么是你自己的身体素质、协调性甚至是资质不行,要么就是教你的人他自己都没有弄明白,自己都没有上道就好意思出来开馆授徒,误人子弟。所以,别说你练多少年,什么市级冠军教的你,冠军我们见得多了,这一行从来就不缺冠军,也别说什么传统硕士,我都快读博士了。总之,还是寻句话,不要总是让术来替你背这个无能的黑锅。不找自身原因,你就是去练散打、泰拳这些格斗技法一样也是白瞎。
第三,我想再次强调一下功夫电影中的武打设计。我之前说了电影中的打斗设计都是一种最为理想化的设计,这样的理想化设计一定是合理的。为什么,试想一下,如果两个人的各方面素质条件都是相同的水平,包括力量、体能、抗击打、反应力等等任何你能想到的因素,那么这两个人对打会是什么样的效果。毫无疑问,肯定就是电影里这样你来我往的攻防拆招。不管他们打的是什么拳,或者在打法风格上的什么不同,比如一个擅长腿法封锁,一个擅长贴身短打,贴身的永远无法近身,而腿法封锁的那个也只能停留在封锁上,并不能给贴身的造成什么伤害,因为大前提是各方面水平实力都相同,两个人的攻击总是能被彼此反应过来守住并化解,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强弱和胜负可言,他们真的可以打到天荒地老。这是最为理想化的情形。这时候想要分出胜负,那么必然是其中一方在反应上慢了半拍,或者是有意无意地露出个破绽,总之就是让各方面素质条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因素产生了差距,从而才能打破这种僵局。所以最终能够分出胜负,究竟是术的原因,还是因为人自己的水平实力,我想我解释的够清楚了吧。
电影中的理想化水平,现实中的确无法达到。但是我们也确实可以无限地接近这种理想化水平,至于低能距离这个水平有多近,始终还是取决于你自己的能力。所以,对于那些总是说电影里的打斗是在扯淡意淫的人,包括那些专门抬杠瞎喷的,请你们先搞明白这个“理想化设计”的概念。不要在我讲电影的时候,你们给我扯现实中是怎样打的;等我跟你谈现实的时候,你又和我扯电影是怎么样拍的。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有些凌乱,除了我前面强调的那些重点,我再给大家进行一个整体的总结。
第一,传统武术本身一定是具有技击性和实战性的,毕竟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传统文化都已经被淹没了,传统武术能一直延续至今,也正是那句话所说——存在即合理。只不过是当下的社会环境、国家的推广方向以及传统武术习练方式而掩盖了其原本的精华。
第二,就擂台实战方面而言,当下传统武术习练者以及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包括专业的动作演员和武行替身等,的确没办法直接上擂台和专业的职业搏击选手进行对抗。这是必须要承认的,他们确实打不了擂台,承认这一点并不丢人。这就好比软件开发领域下还分着前端和后端两个方向。如果后端崩溃了,你可以说是后端的技术人员水平还有待提高,但你不能说后端这个方向是个废物。因为任何高度专业化、职业化的领域,一定是需要你进行大量的专向投入才可能有所成就,否则即使是你同属个领域(武术),不同的方向依旧是“隔行如隔山”。所以,这里再多说一句,所谓的打假事件,本质上就是专业的打非专业的,就好比是一个跑步运动员去找一个不会跑步的人比赛跑,结果除了涉及双方的私人利益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别的意义。
第三,虽然当下传统武术打不了擂台,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武术就是假的,就是骗人的。要知道假的是人,是他们弄虚作假,欺骗大众,而不是武术本身。
第四,街头实战,或者说真实的实战,永远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不公平性。即便是格斗冠军,他们也不敢声称自己是“街头之王”。包括泰森人家也从没说过自己在街头能一打十个怎么的,倒是网上那群人一个个无脑地“捧黑”人家,搞得就跟泰森是他们生的一样,他们能比泰森还了解泰森?自身的硬性条件固然很重要,能给你加分,能给你优势,但是你也要清楚一点,这些也都不是百分之百绝对的。不要去做什么假设啊同等条件这样的设想,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如果真能按你所想,那就不是街头了。
第五,功夫电影中的武打设计都是一种最为理想化的设计展现,当然不包括那些威亚特技动作(详见第三期视频)。所以当你想用现实作为借口去喷电影里的武打设计的时候,恳请你先把我前面啰嗦的“理想化设计”搞清楚了再来抬杠。当然,电影中的那些角色能打、能成为英雄也并不是不合理,毕竟影片里的人物设定往往都是历经磨难、刻苦磨练之后成大器,才去和Boss决战。而我们现在的训练经历根本没办法和人家相比,所以电影中的那些角色能打也是应该的。
还有以历史人物为原型的,像霍元甲、尚云祥、孙禄堂等等这些武术家,的确我们是没有见过他们实战的视频,但是既然没见过,你又凭什么说人家不能打,说人家是骗子呢?即便是有杜撰虚构的成分,为什么不是张三、李四,而偏偏流传下来的是他们?前面说了,其实那个年代的习武之人,练功真的是能从天没亮练到天黑。包括叶问宗师,在他晚年,在他最后的那段时间里,仍然坚持每天早晚名打一遍木人桩。就单凭这份习惯、这份态度,就足以决定能够流传下来的是他们,而不是屏幕前面的某些人。
最后,不论你是传统武术还是现代搏击的爱好者、初学者以及多年的习练者,你一定要明白你所了解的、掌握的以及能够运用出来的东西只是武术这个领域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你不了解的,或者说你了解但还没有掌握的东西,这些都是需要你潜下心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和训练的,绝不是你在网上随便看两个教学视频、比赛录像,或者去馆里打了几天靶子,踢了几天沙袋就自以为能天下无敌、指点江山了。只有当你真正经历过、付出过,你才会明白:真正能够让你变得更强、更好的,不是什么最厉害的武术,而是那种发自内心的谦虚、尊重、包容、接纳以及彼此敞开心扉真诚的交流。当然,该有的脾气还是要有的(有些确实该回怼)。
我相信,在如今这个年代,更多的习练者也只是把它(武术或搏击)作为一种爱好,而不是去吃职业这碗饭。既然如此,也就没必要给自己那么大的野心和压力(想很能打)。毕竟擂台的事情有人家专门的职业运动员负责,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所学、所练的东西如果能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的态度有所约束和改善,包括在面对突发情况的时候能让自己保持理性,不变成你们口中的“傻子”,那么这就足够了。请记住这句话:“出门不惹事,遇事不怕事”。
所以,如果你还在纠结哪种武术厉害能打,不如先问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毅力去配得上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