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困局,不破不立
比如,想找时间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摆脱忙碌的状态,但却发现自己已经忙到了根本没时间学习。 比如,想要减肥,所以强迫自己少吃,但是少吃之后半夜会被饿醒,醒了又忍不住起来吃东西,于是越减越肥,肥了又继续少吃。 比如,觉得事情很难,总要拖到最后才加班熬夜完成,完成之后又实在太累,于是允许自己放松几天,但等放松回来,又是一堆难题,所以不得不继续拖下去。
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想要改变现在的局面,我们需要把思考提高一个维度。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看这样一个例子。
将一束光投注在墙上,你会看到一片光亮的区域。
这个时候,如果你把手伸到光源前面,墙上就会出现你手的影子。
现在问你,如果要改变墙上影子的形状,你可以直接在墙这个平面上做修改吗?
很显然谁都做不到。我们只能回到立体世界,改变我们手掌的姿势,才能改变影子的形状。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墙上的影子处于二维平面,而现实中你的手,处于三维立体世界,影子只是三维立体的手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射。
所以,如果想要改变二维平面的影像,就得上升一个层次,到达三维去做改变。
这就是一个升维的过程,它同样适用于我们破解困局。
接下来说“更远”。
所谓“更远”,就是进行长线思考,聚焦最终的目标来解决问题。
我们中的很多人,常常会因为忽视了自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而把自己死死困在原地,左右为难。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就是要培养“目标导向思维”,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自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做这件事是为了达成什么样的结果?
举个例子来说,你想把一幅照片挂在墙上,但是没有锤子,怎么办呢?
具有目标导向思维的人,就会这样想:
你发现没有,当你对照自己的最终目标一步步思考下去,挡在你眼前的种种障碍,就都消失不见了。
最后再说“更高”。
所谓“更高”,就是用“上帝视角”,拉长时间维度,以全局和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所以,对于你现在面临的困局,你也可以试着站在整个人生,或者未来某个时刻去看。当你用这样的视角去看时,很多问题也许就不是问题了。
以上就是升维思考的3种思维方法,当你用“更深”“更远”“更高”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你就能从眼下的困局中跳脱出来,获得不一样的解题思路。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思维方法,还有一些思维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破局。
哪些思维方式呢?
《认知破局》一书中对于如何重建我们的认知格局,提出了34条行之有效的践行法则,你可以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阅读。
除了升维思考,对自我进行改革和革命,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破局方法。
那什么是改革,什么是革命?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改革和革命呢?
接下来我们一一来说。
先说改革。
改革就是接入新的链条,循序渐进地改变。
举个例子来看。
在这个例子中,小张采用的“破局”方式,就是改革。
改革不会彻底推翻原先的方式,冲击也不会那么强,它的关键在于,要在原先的局面上撕出一个口子,接上一个好习惯,渐渐形成“正循环”。
在小张的“改革”中,他就是用“每顿只吃七分饱”的好习惯,替代了之前“不吃晚饭”的坏习惯。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局,陷入“负循环”,你也要想办法让自己养成一个可以破了此局的好习惯,才能把问题破解。
为什么接上一个好习惯就会有效呢?
这就要涉及到习惯背后的机理了。
《习惯的力量》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
每个习惯有3个组成部分:暗示、惯常行为、奖赏。无论是坏习惯还是好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大脑内,等待正确的暗示或者奖赏出现。而想要改变习惯,只需要留住旧习惯回路中的暗示,提供旧回路中的奖赏,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满足之前我们的渴求就可以了。
这就好比是戒烟,烟民一般是很难戒掉烟瘾的,但是如果他对尼古丁的渴求被激发时,找到了替代的兴趣活动,比如泡茶,那么就有可能会改掉。
所以,想要改变坏习惯,你需要把坏习惯替换成一个好习惯。
接下来说革命。
革命就是踩刹车,实现彻底性地改变。
再举个例子。
在这个例子中,这位朋友放弃原先的工作,重新追求自己想要的,其实就是一次革命。
革命,相对于改革来说,冲击性更强,影响更大,但是,如果你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怎么走也走不出去,那不如就放手一搏。
那如何进行革命呢?
就是要重新定义自我,敢于把自己归零——归零你的知识和经验,归零你的思考方式,归零你的生活方式。
当你用放下一切的心态重新开始,那些你之前认为怎么也过不去的坎儿,也就过去了。
关于这一点,古典老师的《跃迁》一书中也有提及。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识别下方二维码到第4章去学习。
我们之所以会陷入困局,除了是认知有限造成的,有时候还可能是因为我们太过于较真,钻进了牛角尖。
对于这种情况,该怎么“破局”呢?
答案是要形成“灰度认知”。
什么是灰度认知呢?
就是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先不急于做非黑即白的判断,要像个指挥官一样,评估各种选项的可能性,找出最优解,然后再做出决策。
1971年,中国和美国有一场“乒乓外交”。
什么是“乒乓外交”呢?
就是两个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通过乒乓球比赛来进行最初的接触。
虽然中美两国当时仍处在相当对峙的状态,但周总理在跟美国运动员见面的时候仍然展现出了一种大国风范。
他在会见快结束的时候以一种很开放的心态问美国运动员:“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呢?”
这时候,一个叫做科恩的人抢先提了一个问题:“请问总理先生,你怎么看待嬉皮士?”
那时候,别说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就是在美国也有很多人看不惯嬉皮士的作风——可以说,嬉皮士的价值观和他们的行为特点跟中国当时的政治和文化氛围格格不入。
所以科恩的问题一提出来,现场立刻陷入到一种紧张状态。
但周总理身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国的总理,他的回答必须要维护原则,与此同时,他还必须要尊重远道而来的客人。
那周总理是怎么回答的呢?
在别人看来,当时的周总理只有两种选择:
1.旗帜鲜明地亮出对嬉皮士的批判性立场。
2.为了维持一种友好的气氛,对嬉皮士表示出一种无原则的恭维和称赞。
但是,这两种选择显然都不是最合适的,所以周总理并没有从这两个选项中死磕,而是找到了第三种解决方案。
周总理是这样回答的:“青年人很聪明,敢于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寻找他们自己的答案,我相信经过各种尝试以后,他们一定会找到正确的立场和道路。”
这个例子中的第三种解决方案,其实就是一种“灰度认知”。
它不是在两个对立选项的折中或者和稀泥,而是在一个平面的二维世界里找到第三维,在一个不可行、不可能的平面上增加一维。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具备“灰度认知”呢?
一是要保持开放心态,接纳各种不确定因素。在自己能够掌控的七分确定性上积极努力,在无能为力的三分不确性上保持淡定和从容。
二是要把握尺度和分寸,不要走极端。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三是要走出对立选项,找到第三种解决方案。问一下自己:我想要达成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除了当下的选择,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
对此,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进行查看。
一位哲学家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一旦你敢于破局,思维的牢笼就会被彻底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