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杜甫五律《晚出左掖》读记
杜甫五律《晚出左掖》读记
(小河西)
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春。前篇《春宿左省》,写在门下省值夜班。其末联是“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杜甫把第二天的朝会上封事看得很重。本诗写第二天退朝。此外,杜甫另有两首七律《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和《紫宸殿退朝口号》或都是同一时期所作。这段时间,杜甫一定想重新获得皇帝信任,对拾遗工作兢兢业业。从本诗看,杜甫信心满满。
晚出左掖(杜甫)
昼刻传呼浅,春旗簇仗齐。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
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
昼刻:白天漏刻刻度。古时以漏壶为计时器,上有刻度。《旧唐书-职官志二》:“漏刻之法,孔壶为漏,浮箭为刻。其箭四十有八,昼夜共百刻。冬夏之间有长短。冬至之日,昼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夏至,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分秋分之时,昼夜各五十刻。秋分之后,减昼益夜,凡九日加一刻。春分已后,减夜益昼,九日减一刻。二至前后,加减迟,用日多。二分之间,加减速,用日少。候夜以为更点之节。每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更以击鼓为节,点以击钟为节也。”《春日朝罢……》(唐-羊士谔):“云披彩仗春风度,日暖香阶昼刻移。”
传呼:传声呼喊。《……过晋阳宫应制》(唐-张说):“传呼大驾来,文物如云从。”《丁巳元日》(唐-司空图):“传呼清御道,雪涕识臣诚。”
春旗:青旗。《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北周-庾信):“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花底:花下,花边,花前。《题郑县亭子》(杜甫):“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
散:《雍录》卷8:“按《六典》,宣政殿前有两庑(wǔ)。两庑各自有门。其东曰日华。日华之东则门下省也。以其地居殿庑之左,故又曰左省也。凡两省官系衔以左者,如左散骑、左谏议、给事中皆其属也。西廊有门曰月华。月华之西即中书省也。凡系衔为右者,如右谏议、右常侍、中书舍人则其属也。”
焚谏草:焚烧谏书草稿。喻为官谨慎。《晋书-羊祜传》:“祜历职二朝,任典枢要,政事损益,皆咨访焉。势利之求,无所关与。其嘉谋谠议,皆焚其草,故世莫闻。”《宋书-谢弘微传》:“(弘微)每有献替及论时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送令狐补阙归朝》(唐-皮日休):“朝衣正在天香里,谏草应焚禁漏中。”
鸡栖:多意:一、鸡栖息。《向夕》(杜甫):“鹤下云汀近,鸡栖草屋同。”二、日已夕。《君子于役》(诗经):“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shí鸡窝),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三、鸡栖车。喻失意者乘坐的小车。《后汉书-陈蕃》:“震字伯厚,初为州从事,奏济阴太守单匡脏罪,并连匡兄中常侍车骑将军超。桓帝收匡下廷尉,以谴超,超诣狱谢。三府谚曰:'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春归昌谷》(唐-李贺):“独乘鸡栖车,自觉少风调。”
大意:白天的报时声与夜深人静时比传声很低,青青的旗帜簇拥仪仗分外整齐。退朝时从花下朝两边分散,来到门下省院内,被下垂的柳条遮迷。向上看,楼顶积雪融化,门下省垣墙尽湿。回头望,环绕宫殿的白云飞去,大殿似乎变低。找个没人的地方,像羊祜一样烧掉谏草。天色已晚,骑马回到俺的鸡栖之地。
诗意串述:此诗写宣政殿退朝。首句“昼刻传声浅”写自己感觉。昨晚夜深人静,自己对漏刻很专注,报时声音很清楚。然而白天在朝会上,杜甫一定全神贯注。“昼刻传声”肯定是听不见的。在七律《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中也有“昼漏希闻高阁报”之说。杜甫或是在长安首次参加这样正式的朝会,对朝会的仪仗之“齐”印象深刻。(在凤翔行在仪仗或没这样齐)。“春旗簇仗”即“春殿晴曛赤羽旗”。次联写退朝景。宣政殿有很多花。在七律中写的是“花覆千官”,这儿是“花底散”。从宣政殿东门出来即门下省。这里有许多柳树。回到柳树下,杜甫仍然迷迷糊糊。这样的大朝会杜甫或是首次参加,昨晚就“数问夜如何”,今天又是全神贯注。但朝会就这样结束了。真像做梦一般。三联还是退朝景。杜甫回过神来,看楼雪融化,看宫云飞去。他觉得今天“上封事”或者参加朝会是成功的。他没有感到皇帝对自己的不信任。反而他觉得,他和皇帝之间的隔阂似乎在“雪融”,他和皇帝之间的距离似乎在拉近。他对继续当好左拾遗似乎有信心。末联“避人焚谏草”是用典,不应理解为杜甫找个没人的地方把谏草烧了。杜甫是说作为谏臣向皇上拾遗,如果真有“嘉谋”,也应向羊祜一样功归皇上。看来杜甫也明白了一些为官之道。“骑马欲鸡栖”是多意并用。“鸡栖”首先是说天色已晚,也是说自己要骑着那个羸马回那个鸡栖之地。这首诗三联写景,融情于景,准确表达了作者此刻的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