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纵横】万拴成:浅谈诗词写作三部曲

写诗的过程,大致可分三步,若称“三部曲”,即逻辑概念——形象描述——诗化意象,分别为论文写法(议论)、散文写法(赋法)、诗词写作(比、兴)。

浅谈诗词写作三部曲

万拴成

  诗词联的写作,如习武练拳一样,也需要“童子功”——自小从基础打起,一步一步提高,直到成熟。此后写诗、填词、撰联,出手便会不凡,但就当前大部分诗词作者而言,多半是“半路出家”,有的甚至是退休后才从事诗词写作的。这部分人没有、或很少经过严格的文学艺术创作训练,执笔为诗,往往直抒胸臆,言志陈情,摆脱不了口号化、概念化、公式化的毛病,被人戏称为“老干部体”。这不足怪,主要是要提高认识,摸索规律,加强实践,逐渐成熟。人的思维形式基本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毛泽东同志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摘自《毛泽东诗词选》第167页)粗粗推测,高手写诗可能直接用形象思维写出,如老杜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很可能是杜老看到眼前美景,随口就能吟出这样流传千古的名篇,如不少人的“口占”一样。但就大部分诗作者而言,可能是感觉眼前“风景真美”,再细细一看,翠柳上有黄鹂在叫,白鹭向蓝天飞去,西山有千年积雪,江岸停有东吴帆船,然后斟词酌句,写出诗来。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三步,若称“三部曲”,即逻辑概念——形象描述——诗化意象,分别为论文写法(议论)、散文写法(赋法)、诗词写作(比、兴)。为说清楚,我们用《苏小妹三难新郞》故事中的一个情节说明这个道理。

  苏小妹是苏老泉的女儿、苏东坡的妹妹,聪明绝顶(是否历史事实,不做辨析)。宰相王荆公向苏老泉提亲时,老泉却说“小女貌丑”。貌丑到何等程度呢?“额颅凸起”、“双眼微抠。”当时才子秦少游听到的传闻也是“其貌不扬,额颅突出,眼睛凹进,不知是何等鬼脸。”在苏氏兄妹相互嘲戏时,东坡把小妹“额颅凸起”的特征,夸张诗化为“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把小妹“双眼微抠”的特征,夸张诗化为“几回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面对哥哥的嘲戏,小妹岂肯善罢甘休,她用诗夸张哥哥的“一嘴胡子”:“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她用诗夸张哥哥的“下颏之长”:“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现在为了说明“写诗三部曲”的客观存在,我们将苏氏兄妹用诗相互嘲戏的过程格式化: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逻辑概念    形象描述       意象诗化

论文写法    散文写法       诗词写法

(议论)   (赋法)     (比兴)

  小妹“貌丑” 额颅突起→“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容貌不扬”双眼微抠→“几回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东坡貌奇 一嘴胡子→“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下颏之长→“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如果写诗只停留在第一步,用论文写法,只用逻辑概念去议论、评价小妹“貌丑”“其貌不扬”,那就必然只会写出概念化、公式化、标语口号化的诗句,诸如:“左思右想、推陈出新、举国上下、理论创新”之类的词语;诸如“与时俱进奔小康”“五洲正道是沧桑”“中华振兴赖卓识”“申奥成功国运昌”之类的诗句(转引);诸如“一轮晓日破长空,万里江山别样红。叠叠高峰难阻挡,条条大路已开通。竞争可望创奇迹,改革仍将建奇功。正确光荣三代表,与时俱进展雄风”之类的诗作(转自于沙《莫把歌诀当诗歌》)。如果只走到第二步,用散文写法(赋法),或直说,或形象描述,如用“额颅凸起”“双眼微抠”等词语状小妹之貌,用“满嘴胡须”、“下颏特长”等词语状东坡之相,大概也可以成诗,但会少韵味,欠生动,难以感人。当前写景诗大多只会模山范水,见景不见人,或见人不见情,当属此类。只有走向第三步,抓住事物特有形象,从独特的角度,借助想象,运用比喻、象征、通观、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诗化意象,如苏氏兄妹一样,写出的诗才会动人。周笃文先生告诫说:“避免过于直白平浅,喊口号、唱高调而不注重铸造意象。”蔡世平先生启发说:“词在天地间活跃,在人心里养着。但是它一定得依附一个具体事物,才能形象化。”(《中华诗词》06年第2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聂绀弩是“诗化意象”的高手。他擅长将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琐事、劳动场景、情感体验等意象,巧妙的“诗化”,给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动人诗篇。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看出美来。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聂绀弩就是这样的“大师”,他将“放牛”这一意象诗化为“一鞭在手矜天下,万众归心吻地皮” ;他将“拾穗”这一意象诗化为“一丘田有几遗穗,五谷米需千折腰”;他把“搓绳”这一意象诗化为“一双两好缠绵久,万转千回缱绻多”;他把“挑水”这一意象诗化为“一担乾坤肩上下,双悬日月臂东西”;其他还如《伐木赠李锦波》:“高材见汝胆齐落,矮树逢人肩互摩”;《脱坯同林义》:“看我一匡天下土,与君九合塞边泥”;《雪峰六十》“鬓临秋水千波雪,诗掷空山万壑风”等等。聂绀弩请人刻了一方印章, 按印后,我们推想聂老会称赞印刻得“很好”(第一步),进而看着刀法,笔意“矫健劲挺”,篆法、布置又“温润自然”(第二步)。于是将上述意象诗化为“矫若游龙穿大壑,温如寡母抚幺儿(第三步)”游龙与篆法本不相关,但我们回想在动画片中,神龙穿云破雾,倒海翻江的矫健身姿,用以比喻印章刀法的“矫健劲挺”,再生动不过了。而寡母怀中的孤儿,幼而丧父,甚至可能是遗腹子,痛失父爱,母子相依为命,而此时寡母独抚幺儿的拳拳深情,用以比喻印章篆法布局的“温润自然”既使人感到新颖深刻,又令人心灵震撼,诗家的手法竟如此出人意表,实在难得。(《聂绀弩旧体诗全编》167页)

  诗化意象也不易。有人总喜欢写直白空洞的劣质诗句,可能和误解经典理论“诗言志”(书·舜典)有关,认为只要直白地写出自己的志向、思想、情感就是诗。这种倾向即使在诗词名家笔下也在所难免。郭沫若《满江红》前五句为“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除第一句外,其余都是空洞议论,标语口号。《诗大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蔡厚示先生说:“意境说是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诗歌理论。”(《诗词的意境》《中华诗词》2006年2期)上述郭沫若《满江红》后四句有何“形”可言?有何“意境”?而毛泽东同志《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前七句为“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举重若轻,句句是形象,句句有意境。把当时国际反华势力比喻成嗡嗡乱叫、凄厉哭泣、到处碰壁的苍蝇,比喻成槐安国渺小的蚂蚁、不自量力撼树的蚍蜉,何其生动!其批判力量不逊于任何一篇慷慨激昂的讨敌檄文。其感人力量就在于不是“直、白、露”,而是“以意驱象。”(丁芒语)

  意象诗化需要诗词作者不断探索,勤于实践,深化提高。苏醒同志的创作体会很值得大家重视,他说自己曾写了不少诗词,并在当地报刊发表。在周围同志的赞许声中,懵懵然认为自己写的就是诗,而自诩才思敏捷,产量丰富,在《偶成绝句》中狂妄地写道:“吟哦何必苦寻思,信手拈来便是诗”;“近来诗思如泉涌,新作源源不断流。”后看了于沙的文章《莫把歌诀当诗歌》,“不觉汗颜”,并试图用“形象思维”来提高诗的特质,写出了《哭陈植林老战友》绝句二首:“总角相交六十年,文星昨夜坠龙潭,无言桃李空垂泪,散作飞花洒楚天”;“三角名山忆旧游,如今人去景空留,依依惜别山溪水,呜咽声声日夜流”(见《中华诗词03年6期》)苏醒同志的实践经验很值得习诗者深思、效法。

  笔者有个体会:懂得做梦的特点,就懂得了作诗的规律。何以见得?因为梦往往把单一的感觉演绎成形象繁复的画面,甚至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的故事。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用热源靠近熟睡者的头顶,人醒后会叙述他做了一个梦:烈日当头,酷热难当;如果用热源靠近一个熟睡者的脚心,人醒后就会叙述他梦中走在热浪滚滚的沙漠里,热沙烫脚。这单纯的“热”由做梦者演绎成“烈日当头,酷热难当”和“热浪滚滚、热沙烫脚”的场景,就酷似诗词创作中,将概念诗化为意境的特质。笔者建国初期读中学时住校,起床是靠一位校工用手铃将大家摇醒,而常常人未醒而铃声入梦:或见到沙漠戈壁一队铃驼缓缓走来;或见到茶马古道一队马帮迤逦而过,其情其境、诗意盎然。古代诗家曾将此种体验写人诗中。黄山谷诗“马龁枯萁喧午枕,梦成风雨浪翻江”(《六月十七日昼寝》)马嚼干豆秸时单调而清脆的声响,传入午睡诗人的耳中,就诗化为“风雨大作,浊浪翻江”的惊人画面,何等壮丽!陆游诗“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深夜的风雨声,传入睡梦中诗人的耳中,诗人竟看到眼前千军万马,蹄踏冰河,浩浩荡荡、挥师北上歼敌的壮阔画面,何其雄豪!这就是笔者所谓“懂得做梦的特点,就懂得了作诗的规律”的缘由。从这个意义上说,会做梦的人就会作诗。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吾师”(杜甫《戏为六绝句》)只要端正认识,摸清规律,勤于实践,登堂入室也就不难了。以上意见主要是想给初学者一点启示,正确与否还望诗家批评指正,愿与大家共勉。

商丘市诗词学会

商丘市诗词学会是商丘唯一一家在商丘市作家协会领导下成立的专业诗词类社团组织。旨在普及诗词格律知识,学习诗词创作技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美好家园。

顾   问:李传申(释然)

会   长:徐永学 李智信

副会长:徐建华 侯公涛 章宗义 刘成宏 徐泽昌 王文正 李辉民

秘书长:徐泽昌(兼)

副秘书长:李山松 朱光伟 黄 灏 王继峰 乔宇振 杨正伟 葛   霞

欢迎全国各地的诗友踊跃赐稿,邮箱:shangqiushici@163.com,设有新闻信息、诗词人物、诗林撷英、才女芳华、自由花香、诗词课堂、商都书画、佳作点评、当代诗话等栏目。

【新朋友】请点击图片右上方蓝色“商丘诗词”关注,并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老朋友】请点击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

(0)

相关推荐

  •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智慧

    本文字数:2493字 阅读时间:8分钟 举象立意  言意共赢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智慧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约占课文总数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 ...

  • 诗词课堂—浅谈诗词写作立意与谋篇

    温馨提示  浅谈诗词写作立意与谋篇   本期主编:小溪 本期作者:子城 我们在写作一首诗词的时候,当确定了主题以后,首先就应该考虑如何布局谋篇.比如说,我们该从何处起笔至何处收尾?比如说,一首写景的诗 ...

  • 浅谈诗词的构境

    醉月诗苑 建构意境是诗词创作中关系选材.谋篇以及恰当运用艺术表现手法的重要问题,意境的有无,实在是诗词艺术性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建构诗词的意境是我们需要把握的一个知识. 一.借景抒情,情景相生 这种 ...

  • 浅谈诗词的教学五步法

    [摘 要]古典诗词以其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但当前的诗词教学逐渐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学生对古典诗词不感兴趣,纯粹是为了学而学,为了学而背.在诗词教学中, ...

  • 诗词爱好者请收藏:浅谈诗词创作中的谋篇布局

    学写作文的时候,老师会着重讲写作方法和技巧,首先就是写作结构,什么总分式,什么并列式,什么对照式,如果是叙事类作文,还要讲什么顺序,倒叙,插叙-- 写作文前,我们都是预设好了结构,然后进行写作的.诗词 ...

  • 【诗话文章】残荷|浅谈诗词创作中拟古的现象

    纵有山深吾不卧,云如郊岛太清寒 --浅谈诗词创作中拟古的现象 今天和<重庆诗词>的编辑网聊,她知我素来关注诗词,并好写些评论性的文字,遂问我能否谈谈关于今人拟古的看法.想到这个话题颇有意思 ...

  • 汪万涛: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开口 ...

  • 浅谈诗词的意象境形神

    每个人都在说意境  可诗词的意境是怎么来的?其实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是在取境也就是形象的基础上形成的 诗歌的形象 是客观与主观情场相融而成的,是对客观外界印象进行筛选与提炼并加入作者主观情志的过程  这 ...

  • 李青旺‖浅谈诗词创作的“三关”“五炼”“六美”“一法”

    李青旺,笔名北山樵夫,河南省南召县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毕业后一直在县政府机关工作,历任中心秘书干事.秘书.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现系中华诗词学会.河南楹联学会会员,南召诗词学会会长兼南召楹联学会副 ...

  • 浅谈诗词的 意 象 境 形 神

    广告 诗词格律新说/弘道书系 作者:石观海 京东 广告 诗词格律教程 作者:谢桃坊 当当 每个人都在说意境  可诗词的意境是怎么来的?其实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是在取境也就是形象的基础上形成的  诗歌的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