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职业未来的3大核心策略
大家好,我是刘sir。
前段时间,我们个人发展学会一位粉丝的提问,案例很典型,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他大概工作了2年,换了5份工作。上一份工作是做销售的,因为他很讨厌销售,觉得自己不适合做销售,所以去年10月份辞职了。
他是在小城市,当地比较好找的基本都是销售这类的工作,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技术性的岗位,或者一线的操作工。
但是,他又没有什么一技之长,所以可选择的岗位很少,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一份他觉得适合他自己的工作。
于是很迷茫,不知道怎样做才能找一个可以长期发展的职业,希望我能给他一些建议。
我很理解这位学员的心情,其实很多人在遇到职业发展的玻璃天花板之后,就容易熬不住,对自己的行业充满抱怨,或者说在某一个行业一时不景气时,就觉得行业没有发展空间,想着转行。
但是,如果我们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又不是很清晰,很容易盲目的做出选择,陷入迷茫。
那么如何把握自己的发展规划呢?之前的节目里我们讲过类似的问题,今天我给大家再从规律的角度重新梳理一下。
用长远思维去看待行业
不要用眼前的单点思维去看待行业的选择,而是要尽可能站在未来10年的长远角度去看待自己所选择行业的价值,这样你才能把握得更精准。
那如何用长远思维看待行业呢?就是看行业创造的价值。
我们就以刚刚这位的学员为例,他一直讨厌做销售,非常在乎眼前的感受,那么他是不是有可能过于单点的看待工作的价值了呢?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销售工作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而且每一岗位其实都具有销售的性质,所以销售能力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
就比如说我创业,作为创始人,我销售的产品就是我的想法,我的商业蓝图。
我要让尽可能更多更优秀的人认可我、加入我们的团队,就需要让这个愿景足够有说服力,能够吸引老师跟我们合作。
喜不喜欢销售工作只是一个单点的选择问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更重要的是应该分析干了这么多的销售工作,自己从中学会了哪些能力,创造了哪些价值,又可以往哪些方面去迁移。
再比如说图书编辑说很喜欢图书编辑这份工作,同样也只是一个单点的选择视角。
从长远的角度、用更高位的框架来思考,那就需要懂得未来十年,你如何更好的发掘有价值的内容,把有价值的内容价值最大化。
我们公司在策划一本书或者是一个付费课程的时候,我们都会考虑每个内容产品是一时的流行,还是在未来十年之后,依旧有很大的价值。
甚至随着公司的发展,时间的积累,我们要权衡价值的积累是否会越来越大。
同样,大家在积累自己能力的时候也是如此,需要思考学习的这项新技能,在未来十年之后,是否可以通过经验的积累,有更大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所以,我们在看待行业的时候,首先要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来思考你所做工作的价值,尽可能发掘工作背后的意义感。
想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或者你在职业规划上遇到了困惑,可以跟我们的职业辅导师聊聊,他的微信号是gerenfazhan021,让他帮你一对一分析现状,制定详细的提升计划,和完善的发展建议。
从多维的角度去看待行业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任何一项服务,或者一个需求,都是可以从很多维度去满足的。
比如说知识付费课程满足的也是大家学习的需求,那么满足学习需求的方式还有哪些呢?
图书、知识付费、教育培训、咨询等等维度都可以满足用户的学习需要,所以图书不是唯一的一种维度。
在给自己职业定位的时候,如果只从这单一形式与业态的维度去看待市场与用户的需求,以此进行自己的职业定位,你的事业就会有局限性。
当你所在的行业不存在了,或者市场没那么大了,不代表大家没有这个需求了。
你需要去分析这个需求是不是被别的形式的服务与产品所取代了。
就比如BB寻呼机刚出来的时候,有一个专门为其服务的行业就是接线员,当时这个岗位的员工很赚钱。
但是很快这个行业消失了,并不是大家不再有通讯的需求,而是手机出现了,把BB传呼机取代了。
再比如大家过去都是骑马出行,等汽车出来之后,大家就使用汽车出行,大家对交通工具的需求不是变小了,而是更大了。
就像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必将会替代很多程序性的工作,那我就需要思考人工智能会替代些什么?
会如何影响我们的教育行业、出版行业。我的能力维度,有哪些是科技颠覆不了的。我需要学习什么样的新技能来适应科技的发展。
你只有把握了你在迎接变化的时候,你才能够在变化来临时,做到从容不迫。
所以我们在看待行业时,不能只关注自己所在的行业,还要关注相关行业的变化,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以及满足用户需求的不同维度的服务形式,建立更多维的视角。
这样,对自己未来的定位才能够更准确,甚至可以有机会实现华丽的转型,不会被未来所淘汰。
从商业的底层规律
来看待事物的价值
其实任何事物,不管你从未来十年的长远角度来看也好,还是从行业的多维来看待也好,有些商业的底层规律是不会变的。
就比如说创新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就比如说我们中国的科技行业,曾经都是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那时候我们还是在做手机的代加工,跟着美国学习做门户网站。
但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已经拥有了全球最大、最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像在5G、移动支付领域,我们甚至已经超越了西方发达国家,走在了世界前沿。
所以,你会发现商业发展的一个底层规律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前看,先模仿,再创新。
我们个人也是如此,在学习新技能的时候一定要先模仿,把东西学透,然后再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在创新出更多的可能。
就像我上一期节目给大家讲的,向上学习先学会死记硬背,不能急于在学习过程中带进过多自己的想法。
再比如说,对价值的追求是一成不变的,而能力决定创造价值的大小也属于商业的底层规律。
中国很多烧钱的行业,一开始看上去做得热火朝天,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因为他们不能盈利,一个公司不能盈利,背离了自己的产业价值,不能可持续的创造新的价值,那肯定是笑不到最后的。
相反,过去中国是淘金热,为什么现在在印度、在东南亚也开始出现了淘金热呢?
因为大家相信中国曾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机会,这些国家同样会遇到,而我们创造价值的经验和能力可以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创造价值。
所以,中国人现在越来越多的走向海外去开疆拓土,去海外市场上发展。
就像中国的手机传音在非洲就卖得很好,我们的小米在印度也能做到第一。
个人也是如此,能力跟价值是成正比的。这是不会变的商业底层规律。
所以大家可以多去关注一些商业历史的发展,多读一些企业与人物传记、多看一些科技和商业发展的新闻,了解并懂得把握更多的商业背后的底层逻辑。
这样,面对任何事物需要做抉择的时候,才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
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给大家分享如何把握职业未来发展、科学选择工作的3大核心策略。
第一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待行业;
第二点是从多维的角度看待行业;
第三点是从商业的底层逻辑看待事物的价值。
希望能够帮大家看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从工作里拿到自己满意的回报,创造更大的价值。
刘sir
个人发展学会会长
磨铁前首席战略官兼运营副总裁
《见识:为人生赋能》、《思维的精进》作者
财经实用成长类图书品牌“黑天鹅图书”创始人
26岁做总经理,29岁当总裁,33岁融资千万创业。他与李开复、时寒冰、宋鸿兵、陈志武、罗振宇、乐嘉、李德林等众多大咖深入合作,带领团队为他们策划出版了《自控力》《拆掉思维里的墙》《人生不设限》《罗辑思维》《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等超级畅销书……是业内公认的“畅销书金牌推手”!
👇
想要
找到个人优势,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搞定高薪有价值的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
提升工作能力,避免无效努力?
快速突破职业瓶颈?
提高个人情商,拯救职业危机?
打破职业倦怠期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