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中应极力避免的两个坑

个人发展学会
陪你成长  持续精进
指责并不能改变他人
没有人愿意责备自己

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认为自己当初是做了正确的选择:过激者认为自己是迫不得已,懦夫认为自己非常谨慎,而守财奴则相信自己很节俭……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有着自认为合理的解释,即使他是完全错误的。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看到过能发现自己的过错就在内心责备自己的人。”可见,能够大胆承认错误的人寥寥无几。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是不愿意责备自己的,谁愿意承认自己是错的呢?每个人都能够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出一大堆的理由。即使一个人知道自己犯了错,也不愿意在公开场合承认这一点,更不愿意别人当面指出。如果有人当面指责,他会立即调动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来辩解。

所以,指责和抱怨他人是没有用的,除非他自己想明白。正如卡耐基所说:“一百次中有九十九次,没有人会责怪自己任何事,不论他错得多么离谱。我们用批评和指责的方式,并不能使别人产生永久的改变,反而会引起愤恨。不要责怪别人,要试着了解他们,试着明白他们为什么会那么做,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

你忽略了背后的原因

这个世界的一切结果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他的原因和理由。你之所以批评和指责他,往往是因为没有搞清楚其背后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布莱德雷将军奉命执行一次危险而紧急的任务。于是,他立刻召集手下将士,让他们排成了一个长列。

“这次,我们的任务既艰巨又危险!”布莱德雷瞟了大家一眼,“哪位愿意冒险担任这项任务,请向前走两步……”

此时,适逢一位参谋递给他一份最新的战报,布莱德雷和参谋交头接耳了片刻。等他处理完战报,再次面对行列中的众将士时,发现长长的队伍仍是一条直线,没有一个人比旁边的人多向前两步。

他按捺不住情绪,生气地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情况紧急,竟然一个人都没有……”

“报告司令!”只见站在最前排的人满脸委屈地说道,“我们每个人都向前跨了两步……”

这时,布莱德雷将军意识到,自己错怪了这队勇敢的士兵。

你也不想错怪别人吧?那好,下一次在你批评别人之前,一定要先全面了解情况。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急于批评和指责,就容易造成对别人的伤害。所以,我们需要改变不经分析就轻易对别人的做法进行对错判断的习惯。

如果我是他

在生活中,许多人常自以为是,以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他人的生活方式,结果往往令其困惑:自己认为好的,对方不一定认为好;你认为自己为对方付出了很多,但对方也许认为这些付出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你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纵然你有利人利己的美好愿望,有时也难以被对方接受,最终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多数人际冲突的产生,都是由于人们过分强调自己的立场,而不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理解问题。事实上,他的做法与你的看法不同,并不代表他一定是错的,而你一定是正确的。如果你处在他的位置上,在同样的状况下,你的做法可能与他并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达成良好的人际沟通,寻求他人的支持与合作,营造利人利己的双赢局面,就必须学会换位思考——凡事要从对方的立场去想想:“如果我是他的话……”

由人与人相互吸引的原理可知,当人们的看法、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相似时,就有相互喜欢的趋势。当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时,相互之间便会找到很多共同点,从而可以增进相互间的理解。

北京有一位底师傅开出租多年,从来没有被顾客投诉过,也没有与顾客发生过争执。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底师傅说,主要是他能够站在顾客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比如,顾客要到的地方不让停车,他会用一句话加一个小动作使顾客满意。他说:“小姐,你看好价钱,25元。”然后,底师傅将计价器抬起清零,接着说:“这里不让停车,以下的路程算我送你的。”乘客听到这样的话,看到这样的动作,多数会说:“没关系,师傅,你该怎么算还怎么算。”底师傅听了心里也暖洋洋的。

底师傅说:“我是司机,知道这里不让停车,她也许没有驾照,不懂得交通标志。或者,以前她乘车时,别的司机违规在这里停过。因此,她心目中认为这里是可以停车的。此时,如果我继续往前开,而又碰巧计价器里蹦一个字,顾客会以为我算计她一块钱。在生活中,如果别人算计我一块钱,我也不高兴……”

如此站在顾客的角度周全考虑,怎么会得不到顾客的好感呢?

抱怨就是认输
怨天尤人的失败者

社会上的一些失败者生活得不快乐,他们经常抱怨社会,抱怨家庭,满腹牢骚,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似的,这其中有一种抱怨很具有代表性。

不幸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一直以为这种抱怨很合理:“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为什么我一出生就贫穷,而他一出生就富有?我哪里比他差了,我不比他傻,我的智商不比他低,我不比他少努力,我甚至更辛苦,这个世界一开始便存在着不公平!太不公平了!”“我出生时,上帝一定是闭着眼睛的,没有把黄金放在我的手上,没有把王冠戴在我的头上。” ……

环顾四周,你是不是经常见到这种牢骚满腹的人?

其实,我们目前生活的这个世界相对来说是公平的,一个事物之所以存在,就一定有存在的原因和理由。我们看一个人,不能把他完全与周围环境割裂开来,他与周围的一切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人之所以一出生便富有,那是因为他的父辈努力拼搏过,子承父业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人家的父母努力奋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孩子一出生便有了好的起点。如果换成你,不也希望自己的下一代生活得更好些吗?

反过来说,一个人之所以出生时贫穷,那是因为他的前辈没有在孩子出生时积累起足够的资本。即使如此,我们仍然要感激父母,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哺育我们,培养我们,这是天大的恩情,我们不应该再要求什么。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的起点,这已足够,剩下的路让我们自己来走。

一个人出生时贫穷并不丢脸,更没有必要因此而自卑。所谓“英雄不问出身”,就是强调后天的努力和成长才是一个人的真实人生轨迹。关于这一点,世界上无数出身贫寒的成功者已经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所以,如果有人因为你的出身而轻视你,那是他的不对。可是,如果你一辈子没有出息,那么,你就不能怪罪别人不重视你。我在演讲时经常强调:“出身贫穷不是你的错,一生贫穷才是你的错。”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背景,也不用对自己出生时的状态负责,而此后的人生之路走得如何则主要由自己负责。

社会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几乎没有人一生都没有机遇。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遇到过许多机会,只是你尚未准备就绪,结果让机会在你面前溜走了;或者你努力不够,没有能力抓住机会。可是,你能说所有的机会从来都没有眷顾过你吗?你没看到许多同龄人的成功事例吗?他们中许多人的出身与你一样,有的人出生时的状况甚至还不如你呢!

可以说,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一个家庭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努力,一定会有人出人头地的,也必定会迎来家族的荣耀。而整个民族积极上进,同样会迎来国家的繁荣昌盛。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国民往往拥有积极的心态。

以色列、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但他们的国民并没有抱怨,而是坦然面对这些现状,努力奋斗。结果,他们在贫瘠、狭小的土地上,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本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文明。

学会宣泄

也许有人会问:“一个人不去抱怨,是不是意味着,他把所有的怨气都压抑在内心,自己默默承受?那样的话,岂不憋出病来?精神压抑、抑郁症不就是这样找上门的吗?”

其实,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人都有最后的自由,就是对环境态度的选择自由,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我们在适应不可改变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宣泄,经常做自己的思想工作,把许多事情想通,心情自然就舒畅了。

适应环境的有效方法是转换观念,观念一变天地宽。相信下面的小故事能够带给你启发。

以前有一位先知,有一天,他在乡亲们面前宣布:“明天,我要把城外的那座大山喊到我面前来。”

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第二天都赶去看热闹。

人都到齐了,先知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地过来了,清清嗓子,对着大山喊:“大山,过来。”大山不动。

先知又喊:“大山,你过来吧!”大山还是不动。

先知又充满深情地喊了一遍:“大山,请你过来吧!”大山依然岿然不动。

一片哗然。

谁知,先知又不慌不忙地说:“我不就是想和大山接近吗?大山不动,我可以动啊!”他大踏步地向大山走去。

热爱、尊敬他的人们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先知的做法告诉我们,生活的智慧是:它物不变,我们变。当一件事情本身不能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对它的看法。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些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