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轻钢骨架建筑的前世今生(二)

四、冷轧轻钢骨架建筑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轻(钢或木)骨架住宅技术发展现状

尽管在改革开放之初,大连和深圳等地就已经陆续引进过北美的轻(钢或木)骨架住宅[日本人好像是在坂神地震后才加以关注北美的轻(钢或木)骨架住宅体系],但如果我们不加以小心,就很可能在轻(钢或木)骨架住宅体系上再次落后于日本人。因为我们在发展轻(钢或木)骨架住宅时所面临的困难要比日本大多了,而且是同时遇到了技术、市场、国情(或只能住多层或高层住宅的政策)这三重压力。

技术压力是因为中国现有的建筑专业人员掌握的建筑结构知识都只是传统的梁柱体系知识,对轻骨架体系的基本力学知识几乎是一无所知。

另外,现有的建筑专业人员还是习惯站在土木建筑,或“梁柱”式建筑结构的立场来判断各种新型轻(钢或木)骨架体系的优劣,而且判断标准非常之低,能建起来就是好家伙。国内建成的大部分钢结构住宅样板楼都是以此为目标,没有控制住性能价格比,因而只产生一时的舆论轰动效应。由于大家都在“闭门造车”,争先恐后的做重新发明“轮子”的工作,关键是大家都摆脱不了梁柱建筑体系的束缚,所以几十年来钢结构住宅基本上还是在原地踏步,最终是推而不广。事实上,进入21世纪的人类早已掌握了“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本领。1779年英国人就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铸铁桥——科尔布鲁克德尔大桥,1851年就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建成了伦敦万国博览会会场水晶宫,1889年法国人就已经采用热轧型材建成了107m跨度的巴黎博览会机械展厅,1894年日本人就从法国进口当时很先进的热轧型材(柱用钢管,梁用角钢组合成小桁架),在东京建成了三层的秀英社印数厂。用钢材建住宅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更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难度,关键是配套体系要完善,要价廉物美。

市场压力是因为我们的住宅消费从(单位)分房向(私人)买房的市场化转型工作尚未完全利索,房地产(地上部分)的原材料已经完全市场化了,但“地”就如同20世纪80年代初的生产资料市场一样,还在实行双轨制,政策性因素影响力很大。把政策用尽是第一赢利手段,大部分房地产商的精力都放在弄地上了,那有时间去考虑采用什么新型建筑体系。房地产商信奉的是:只要有了地,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这就是目前中国住宅市场的现状,要想完全实现土地的市场化,可能还有待时日。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生产资料市场化过程,是用了将近二十年时间才基本完成。手中能够掌握生产资料的人毕竟是少数,处理起来还这么吃力,而手中掌握有土地资源的人(小到一个村长)却是不计其数,处理起来的难度之大则是可想而知的。

另外,今天的钢筋混凝土公寓就像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市场上刚刚出现的单开门冰箱、窗式空调、黑白电视机以及像砖头块式的“大哥大”。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性能极差,不过(没有内部购物票)还买不着。而轻(钢或木)骨架住宅则相当于今天的双开(或三开)门冰箱、分体(或户式中央)空调、彩色(或等离子)电视、彩色屏幕手机,即使价钱稍微贵一点,也还是愿意买,毕竟性价比好,重要的是它能保温节能、舒适安全、防风抗震。只要产业引导的好,有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二十年后轻(钢或木)骨架住宅就有可能像今天中国市场上的各种家用电器一样,价廉物美(但现在肯定不行,因为用黑白电视的钱,哪能买到彩电看)。而且必然要比美国的住宅还便宜[现在美国的轻(钢或木)骨架住宅甚至比我们的钢筋混凝土住宅还便宜]。还很有可能会像家用电器一样,享受美国政府的特别301条款待遇。

国情(或只能住多层或高层住宅的政策)压力是每个资源发展型国家都会面临的问题,而科技发展型国家是没有资格探讨此类问题的(因为其自身根本就没有资源可用)。比如日本,进口的都是必需要省着用的生产资料,而买出去的都是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尤其是以色列,沙漠中立国,战火中建设,唯一的资源就是人。却能在一片缺水的荒漠中建成了节水农业科技强国,今天的克拉维夫仍然是包豪斯建筑学派的试验场。

事实上,世界上只有国土辽阔,人口稀少,资源极其丰富的前苏联进行过产业化建造预制混凝土公寓的尝试。而包括日本在内的,其它住宅产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发达国家基本都没有涉足过工厂化制造和产业化建造多层和高层住宅。首要原因当然是没有市场,其次就是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即建筑体系和制造水平)还远不能经济合理的进行工厂化制造和产业化建造多层和高层住宅。因为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经验,所以我们若真的想在工厂化制造和产业化建造多层和高层住宅领域有所建树,确实还需要去上下求索。

(二)世界轻(钢或木)骨架住宅技术发展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住宅是越来越复杂,而且正在使用着不断创新的体系、材料和技术。欧洲的社会、企业、政府都不赞赏高层建筑,弊端之一就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发育,不利于人际交往,以及其它种种不利因素。另外,低层轻骨架住宅还有着一些高层住宅无法比的优点,例如雨水收集利用、零能源住宅、房前屋后植树造林和美化环境。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低层的轻骨架住宅可以抵抗地震灾害的袭击,并可以实现工厂化制造、产业化生产。所以德国建筑界早已反对发展高层建筑,英国开始拆除高层公寓,改建低层或多层的轻骨架住宅,法国更是成系统的引进北美的轻骨架住宅体系。日本也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住在低层(钢或木骨架)住宅里。

虽然因地域文化、气候特征以及可供给的建筑材料的不同,世界上各个地区的住宅结构也有很大的区别。但就像美国大片和它的流行文化一样,美式轻(钢或木)骨架住宅体系正风靡世界。如今除了美国、加拿大之外,新西南、澳大利亚和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在采用轻(钢或木)骨架体系建造住宅。在加拿大楼寓贷款保险及房屋署毫无保留的帮助下,俄罗斯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全盘接受了北美的轻骨架住宅制造技术。而日本人不但紧锣密鼓的跟进,而且还现炒现卖,居然能把它们刚刚接触的,自己还不甚熟悉的轻骨架住宅制造技术转卖到了中国。

正所谓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日本国内之所以没有去大力发展轻(钢或木)骨架住宅体系,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国土狭小、资源稀缺,不敢去发展低层住宅。事实上日本66%以上的国民都愿意并居住在低层住宅里,而且由于日本的住宅产业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最差的,所以日本建设厅是非常卖力的推进学习北美住宅制造模式,以求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降低房价。但是却受到现有住宅制造商的奋力抵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几十年来,日本的住宅制造商都是以梁柱建筑体系为基础,来发展它们的住宅制造业和住宅产业化,并且已经投入了巨资,打下了很深厚的基础,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陷入了梁柱建筑体系的困境,难以自拔,可以说是有苦难言。日本是从政府到企业,都知道是梁柱建筑体系严重阻碍了其更好的发展工厂化制造住宅技术和住宅产业化进程,已经彷徨了十多年,就是下不了决心改弦易辙。

以日本现有的工业技术水平来说,发展轻(钢或木)骨架住宅体系,可以说是小菜一碟,市场也绝对没有问题,因为一些日本绿卡族,见过世面,知道啥叫好住宅,所以房地产商才可以平价从北美进口轻(钢或木)骨架住宅,再高价销售出去,大发了横财。

其实中国与日本相比,西学传入中国要远比日本早。日本直到十八世纪初才准许介绍“洋书”和“洋学”,这要比利玛窦等人进入中国传教译书,已经晚了将近两个世纪。但是日本作为旁听生或插班生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时,确实是下了一番苦功,很快就超过了正式学习的学生,以至于清朝末年,张之栋在湖广办实业时,不得不提出:“学西洋,不如学东洋”一说。直到2003年,凤凰卫视的记者到日本作专访时,还有日本人自豪的说:“过去、现在和将来,日本人都是亚洲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模范”。

这里还要顺便提一下,日本政府和企业向中国市场推销梁柱体系住宅技术的过程却是一直没有间断过。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日本人对我们的住宅产业政策还不十分了解,希望尽快到中国住宅市场上抢一杯羹,因此稀里糊涂的就送给了上海同济大学二套工厂化制造的模块化住宅,这确实让国人大开了眼界,原来住宅还可以这么建?以至于今天有许多官员和学者还坚持在说“日本是世界上最先提出住宅产业化的”(其实早在1923年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就在德国写出了《住宅产业化》一书)。由于我们对低层住宅产业的限制,日本人最后只是赢来了一通赞许,而没有得到什么实际上的进展。

当然,日本人自己是不敢这么不知天高地厚乱说的。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精神就达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对世界建筑技术发展现状的把握和了解还是比较准确的。至今他们也没有勇气向其它发达国家去推销梁柱体系的住宅建造技术。但是最近日本人可能感觉到了中国有希望重新接受和发展低层住宅,所以又在中国市场推广它们那种复杂无比的梁柱体系工厂化制造住宅,以及让人望而生畏的住宅(实际上只是部品)产业化思想。

其实,不用说七大工业国中的其它六个国家,就是北欧一些小国,比如芬兰、挪威等国的住宅产业化水平也高于日本。这是因为日本的住宅产业化是从一砖一瓦的部件(据日本人说住宅产业化需要认证成千上万的住宅部品,其实用不着这么复杂)入手,然后把这些部件归拢到一套住宅里,因而就容易出现部件最优,而住宅系统未见得是最优的情况。并且还非常的复杂和难以控制。而西方国家的住宅产业化思想是基于一种开放式系统,政府做的是提纲挈领的工作,所有的行业参与者和部件都是以进入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开放式系统为终极目标,是从住宅系统性能的高度入手,再去抓各种配套部件的产业化,因而就显得简单易行和高效了。

(三)世界冷轧轻钢骨架建筑应用实例

但是,经过十多年的技术沉淀,国际上冷轧轻钢骨架建筑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多高层建筑了。

下面就根据网友朱民的一些资料,向大家展现一些国际上先进的冷轧轻钢骨架多层建筑实例。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中国冷轧轻钢骨架建筑技术十几年来一直裹足不前,但是国际冷轧轻钢骨架建筑却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下面这几个实例对于中国建筑界来说是非常新颖的,尽管中国冷轧轻钢建筑技术在短时间内很难有重大技术和商业山搞得突破。但是,作为行业参与者、实践者、爱好者,我们必须要密切关注国际上冷轧轻钢建筑的最新动向,并适时介绍并引进到中国建筑市场。

(一)美国某大学阅览室单体项目

(二)土耳其医院项目

(三)巴西里约奥运会项目

(0)

相关推荐

  • 万科新房质量又惹争议,疑是采用日本“新型”材料的过?这锅不背

    ▼全文共1496个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01 近日国内著名房地产开发商万科又陷风波.据界面新闻7月22日报道,6月至今,重庆万科有三个项目遭到质量问题投诉,最显著的问题是房屋对内墙采用了所谓的新型材 ...

  • 冷轧轻钢骨架建筑的前世今生(一)

     一.冷轧轻钢骨架建筑的起源 早在1928年,在纽约就已经建造了冷轧轻钢骨架住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凭借战争成果,有了丰富的钢材,很多钢材公司都指望把住宅建筑当作利用制造能力获利的手段. 在193 ...

  • 冷轧轻钢骨架建筑技术的历史沿革与哲学思考(二)

    八.为什么轻骨架(2×4轻木,冷轧轻钢)建筑中"梁柱"这么"密集"? 为什么轻骨架(2×4轻木,冷轧轻钢)建筑中的"梁柱"这么"密 ...

  • 冷轧轻钢骨架设计指南(二)

    中国轻钢建筑所走的弯路 自从十多年前,澳新企业带着Q500钢材,以及"采用一台设备,制造一根龙骨,建造一栋房屋"的狭隘的冷轧轻钢设计和建造技术进入中国后,正真北美原创的.特别简单的 ...

  • 冷轧轻钢骨架建筑技术的历史沿革与哲学思考(一)

    一.冷轧轻钢建筑"梁柱"太"密集"问题的由来 虽然轻钢建筑进入中国已经有20多年时间,但是不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建筑专业人士,对于轻骨架(2×4轻木,冷轧轻钢) ...

  • 冷轧轻钢骨架设计指南(十一)

    中国轻钢建筑所走的弯路 自从十多年前,澳新企业带着Q500钢材,以及"采用一台设备,制造一根龙骨,建造一栋房屋"的狭隘的冷轧轻钢设计和建造技术进入中国后,正真北美原创的.特别简单的 ...

  • 冷轧轻钢骨架设计指南(十)

    中国轻钢建筑所走的弯路 自从十多年前,澳新企业带着Q500钢材,以及"采用一台设备,制造一根龙骨,建造一栋房屋"的狭隘的冷轧轻钢设计和建造技术进入中国后,正真北美原创的.特别简单的 ...

  • 冷轧轻钢骨架设计指南(九)

    中国轻钢建筑所走的弯路 自从十多年前,澳新企业带着Q500钢材,以及"采用一台设备,制造一根龙骨,建造一栋房屋"的狭隘的冷轧轻钢设计和建造技术进入中国后,正真北美原创的.特别简单的 ...

  • 冷轧轻钢骨架设计指南(八)

    中国轻钢建筑所走的弯路 自从十多年前,澳新企业带着Q500钢材,以及"采用一台设备,制造一根龙骨,建造一栋房屋"的狭隘的冷轧轻钢设计和建造技术进入中国后,正真北美原创的.特别简单的 ...

  • 冷轧轻钢骨架设计指南(七)

    中国轻钢建筑所走的弯路 自从十多年前,澳新企业带着Q500钢材,以及"采用一台设备,制造一根龙骨,建造一栋房屋"的狭隘的冷轧轻钢设计和建造技术进入中国后,正真北美原创的.特别简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