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陈酿23年的绝响之作 | 画说服饰史

我买过的敦煌文创里,惟有九色鹿永远令人念念不忘……

敦煌莫高窟这样一个艺术宝库里,最为世人所熟知的恐怕就是1981年被改编成动画片的《九色鹿》了。后来不知道哪里卡壳了,敦煌IP再也没有诞生出可与之比肩的形象了,以至于如今不论是文创产品还是敦煌其他视觉应用上,“九色鹿”依然是当仁不让的门面。

△ 敦煌数字供养人H5

相关文章重温 +

供养人,敦煌莫高窟的“金主”究竟是怎样一群人?

我去年春节假期去敦煌,这座小城里的彩灯都是使用“九色鹿”形象。在安静的夜色下,有一种身处动画片的梦幻感(如果有迪士尼那样的主题公园,九色鹿也是极好的呀)

△ 敦煌市春节彩灯

其实这种身上有月牙儿图案白色神鹿形象都是来自动画片里的设定,而非敦煌壁画的“原版”。壁画上真实模样,白鹿身上是类似梅花鹿的斑点,可爱程度显然就打了折扣。

△ 《九色鹿》动画片

△ 莫高窟257窟壁画

不过我在找资料的时候发现,这个简化萌化的版本似乎并非特意设定的,因为在1981年版动画主创后来对“九色鹿”的描绘中,神鹿依然是梅花鹿式的花纹,而非月牙。

△ 钱家骏绘(动画片导演)

△ 冯健男绘(动画片背景设计)

冯健男有提到自己不画原版是因为他并未负责这部分的设计,所以出画册就不能使用了

▲ 相关书籍

可明显看出,脱离80年代的动画条件限制,他们笔下的“九色鹿”更为优美雄健,可以说远远超过了如今很多文创产品上的“九色鹿”形象了

这部动画片本身的故事我们就不多介绍了,因为总共全片连字幕在内也只有25分钟长而已。

一只彩云般的九色神鹿,从恒河中就起一溺水人,发誓不泄露九色鹿行迹的溺水人却忘恩负义,为了得到赏赐向国王告密。国王为了满足王后想以九色鹿毛皮为衣的愿望,点兵捉拿九色鹿。毫无惧色的九色鹿直斥溺水人见利忘义的丑行,感动众生,那个溺水的丑人周身生疮,虚荣的王后羞愤而死。这便是那颗温柔的悲心,颠仆在因缘尘世中的故事。()

相对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故事来源于《本生经》,但是故事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

潘絜兹编剧根据时代特点,去掉了原佛经故事中的因果报应,把重点放在助人为乐,讴歌真善美,鞭鞑假恶丑,教人以感恩的部分上。(看看新闻)

但是有意思的是,“本生故事”本来就是将民间故事加以收集、改编,从而成为释迦摩尼成佛前无数转生的善行故事。而动画片《九色鹿》编剧所作的,其实和编撰《本生经》很像,保持故事大体不变,通过改动细节从而改编了故事的升华方向。

这部如今看来几乎毫无“爆点”的动画片,之所以令人念念不忘,在我看来就是当时优秀的美术水平了,极好地还原了早期敦煌洞窟的美术风格。没错,在很多人还以为莫高窟就是盛唐、把五代-宋的服饰当作唐代华服扒拉的时候,动画片《九色鹿》就能断代清晰,还能用动画片的形式表达出来了。

相关文章重温 +

当我们说起敦煌,究竟在谈论哪个敦煌?

可能我们都没留意到,九色鹿生活的场景里,天与地是红色的,树却是白色。

△ 《九色鹿》动画片

△ 冯健男绘(动画片背景设计)

这是因为“九色鹿”所处的莫高窟257窟是北魏时期的,属于现存最早的一批莫高窟洞窟了,而这个时期的壁画常用极为浓烈的砖红色为背景色,绚烂而神秘。

△ 莫高窟257窟壁画

而这时壁画中的人物,常见裸露上半身,线条粗犷,人物的动作幅度也很大。肤色应该是因为颜色变色的缘故,所以呈现出沉郁的黑色或铁灰色。

相关文章重温 +

看不见的敦煌壁画,科技却帮我们打开神的视野!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动画片中的溺水者,是不是行为举止也极为夸张,并且利用这种并不寻常的肢体摆动幅度将人物言而无信的性格反映出来。

尽管“九色鹿”壁画算是本生故事中相对完整而丰富的,但由于早期洞窟中的人物还没有完全汉化,所以“九色鹿”壁画上的人物形象并不一定符合我们认知中的样子,国王和王后便是如此。

相关文章重温 +

《大唐玄奘》:拨开影视迷雾,去看看唐僧和唐代僧人的真实模样

△ 莫高窟257窟壁画

于是动画片在人物设计的时候,便从同时期的“供养人”处寻找可以参考的对象,使之既可以契合整体风格,又不至于偏差太大。这方面工作做得远比如此号称考据、实际上“乱炖”文物资料的古装剧好多了。

冯健男就提到,1980年时导演钱家骏带着场景设计的他和人物形象设计的胡永凯等创作团队前往敦煌进行了为期23天的研习,以确定动画片的风格。

不过这部动画在更早的1958年时就曾经启动过项目,导演同样是钱家骏,并且按照当时《上影画报》的报道,那时就已经完成了资料收集,处于研究造型和风格的阶段。

△ 1958年《上影画报》

从这张模糊不清的报道图片里可以发现,墙上贴的图片是潘絜兹的敦煌壁画临摹作品(火眼金睛小迷妹)。潘絜兹是一位工笔重彩大家,建国之前就在敦煌临摹壁画多年,尽管不如其他临摹者有名气,但是画风我很喜欢。他在1981年版的动画片字幕中最终署名是编剧,但按照如今流行的番位说法,他的排名是最靠前的,甚至在导演钱家骏之上。

△ 《九色鹿》动画片

那一年的钱家骏虽然未能如愿拍摄《九色鹿》,但潘絜兹编绘了一本《敦煌壁画服饰资料》,并在第二年出版。我们再回头去看动画片《九色鹿》中改动了形象的角色,就会发现这份资料也最终体现在了1981年的动画成片上了。

比如王后身上的那件披衣

△ 《九色鹿》动画片

△ 潘絜兹编绘《敦煌壁画服饰资料》

这种将外套披在外面的造型,看起来像是前几年的潮流,其实在北朝俑中很常见,经常会有汉服爱好者将此误认为是斗篷。实际上就是一件衣服,没有穿袖子。

△ 南蔡庄北魏墓出土

相关文章重温 +

坑爹的剧组,就这么冻死了梅长苏  (影视“斗篷”简单科普)

所见非所得:这些大领子古人都是怎么做到的?大领子有大学问哦~

这种穿衣方式,一直到隋唐依然还十分流行。

这段时期里,敦煌供养人常见肩膀到后背有一块类似披巾的色块,往往比我们认知的披帛要宽而短。若解释成披巾,看起来又太过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滑落,就非常有可能是这种披而不穿的衣服。

△ 莫高窟305窟壁画

比如国王的形象

△ 《九色鹿》动画片

△ 潘絜兹编绘《敦煌壁画服饰资料》

很多人都认为是来自西魏的285窟,大概是因为头上半透明的冠是黄色的,与285窟壁所绘的冠帽颜色很是相近。

△ 莫高窟285窟壁画

实际上,动画片的创作团队并没有偏离时代,找的是北魏时期的288窟,尽管西魏和北魏是那么相近。尽管颜色上与动画片里不一样,但是服饰款式更为契合。

△ 莫高窟288壁画

▲ 相关书籍

更关键的是,大家在找寻动画片《九色鹿》人物造型设计原型的时候,完完全全忽略了1958年那次筹拍所留下的印记。主创不仅仅有在参考壁画,更参考了潘絜兹的临摹整理,潘絜兹相比另外几位临摹敦煌的画家,显得太过低调,很多人都没留意到他。

甚至于那个拿走溺水者卖艺钱的人,也可以在潘絜兹那本书里找到形象对照:

△ 《九色鹿》动画片

△ 潘絜兹编绘《敦煌壁画服饰资料》

还有国王带队去寻找九色鹿的队伍:

△ 《九色鹿》动画片

△ 潘絜兹编绘《敦煌壁画服饰资料》

这个气势磅礴的出行队列非常有名,是晚唐时期156窟的“张议潮出行图”,是非常珍贵的史料。(潘絜兹将这个收入服饰资料的书中,本身就有点奇怪,所以我一直怀疑书中部分是动画第一次筹拍时的原画。)

需要强调的是,潘絜兹也是临摹者,这些都还有壁画原貌存在,但之前在《临摹≠复印:敦煌壁画临摹能当作服饰复原证据吗?| 经典旧文》就说过,由于壁画大多细节模糊不清,不同的临摹者会加上不同的理解,不同画家之间的风格差异明显。所以在这本《敦煌壁画服饰资料》的前言里,潘絜兹特别声明了书中并非忠实的摹本,“而是经过整理的资料”,并且“大胆地作了复原的尝试”。

“九色鹿”故事的结尾,也就是推向高潮之处,神鹿向国王慷慨陈词。在壁画中为了突出这一部分,当时的画工打乱了壁画的连贯顺序,将结尾这部分放在了“连环画”的中间。也就是说,原来的壁画观看顺序其实是,左边看两集,右边看两集,大结局在中间。

△ 莫高窟257窟壁画

国王骑马见神鹿这段,描绘得异常浪漫。马儿的动态,以及国王身上飘动的服饰,在红色的背景之下,宛如飞翔在仙境。而神鹿则十分气定神闲。

在动画中,丰富了出场人物和场景细节,似乎有点削弱了这种张力。

△ 《九色鹿》动画片

△ 钱家骏绘(动画片导演)

所以动画额外给神鹿添加了许多出场特效和退场方式,成就了独属于动画的神鹿经典画面

△ 《九色鹿》动画片

▲ 相关书籍

而“九色鹿”之所以如此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一部动画片普及了本生故事里的一则,而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九色鹿”视觉语言。如今不论是敦煌IP的周边文创,还是“九色鹿”形象的再设计,其实是建立在动画片《九色鹿》之上的,而非257窟的壁画。

对于如今我们来说,《九色鹿》几乎成为绝响,我们甚至无法看到被当时技术所掩盖的精致原画(1981年的原画冯健男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是被归档后遗失了,也可能在某个未被发现的角落里)。在如今任何项目都绕不开投资与回报的环境下,花费如此之大的气力去打造一部只有25分钟的动画片,也根本无法想象。

别忘了,敦煌的洞窟里,其实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和形象可以挖掘。敦煌啊,就像一座山峰高耸入云,无人登顶成功,却从来不乏挑战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