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难离,个性长存

阅读第1227天
这本不厚的书,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拜读完毕。并非这本书多么晦涩,而是其中诸多内容确实能够引发共鸣和思考。
阿德勒作为研究“个体心理学”的泰斗,我研读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发现并非讲个体怎么样,反而还是在讨论环境下的个人怎么样。
这也许就是在暗示人们一个现实,每个个体虽然不一样,但是个体能够发挥出效用,实际上是在不同的个体合作中激发出不一样的火花而已。
01  夫妻之间
问了办公室单身的,有男女朋友的,结婚的,有孩子的同事们相同的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夫妻之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回答了一个字:钱。
我很好奇,为何是这个,哪怕那种刚刚热恋的小女生都是这个答案。
她们很义正言辞地告诉我:贫贱夫妻百事哀!然后举出了一堆身边因为经济问题导致家庭不和谐的真实案例。
但是成家的男性,长叹一口气:三观。
他们看来,夫妻之间三观很重要。因为两个人在一起真的说所谓的多爱,真的有点虚幻了。
老公多理懂妻子,妻子多懂老公,不太容易。两个人大方向上不出偏差,已经算是很和谐了!
最后留下了一句话:如果不是因为某些原因,其实男生更愿意和男生玩!
听到男女之间不同的回答,其实答案如何不重要了,这已经说明了一个突出的点:男女的思考维度是不一样的。
并不是说男人就一定是什么格局多大,女人就小肚鸡肠。应该说一个着眼在大,一个更关注细节(小事)。
只是很不幸,两人之间,应该不存在所谓的真正小事,每一件都算是大事!
但是这些大事,没有做好;小事,有人又没有关心。那么导火索就慢慢点燃。
本来两个都应该是开开心心的人,因为这样的聚合,结果就是三天一叹气,五天一吐槽。
果然,生活啊生活啊,生下来容易,活下去不易哟!
02  亲子之间
暑期又带小升初,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观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在上一段已经阐述了。
和孩子爸爸聊天时的话术,定然是和妈妈谈话不一样。很多男人之间懂的东西,一说出来,就“相视一笑”。
另外有的小伙伴和我吐槽,那些接电话的孩子爸爸,感觉非常高冷!
我笑着告诉她们,那不叫高冷,纯粹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不知道,你让他说什么?
而和孩子妈妈沟通,确实很容易出现,我说出一段话,家长表示认同。认同的原因是,孩子确实会如此,家长确实也会如此。
没错,这就是见多了的结果。
部分父母会把自己和孩子当成特殊的个体:自己是一个好父母,孩子是一个极品的“坏孩子”!
有些家长想来,孩子多么懒、不认真、马虎,叛逆……这些都是十恶不赦的!
而作为父母,他们尽力了!
真的吗?也许吧。
孩子出现问题,70%责任绝对在父母。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反省自我,而非站在道义制高点指责孩子。
当我告诉他们,其他孩子也是如此,家长是持怀疑态度的。
当我说到有些家长怎样教育孩子,让亲子关系更好,也是持怀疑态度的。
但是他们真正去了解,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好像没有那么不好。
而自己,好像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
这时也许才明白:一切的结果其实不是那么地理所当然吧!
03  师生之间
虽然处于这个行当,但是依旧很难去形容师生之间的关系。
老师是被歌颂,且被抬到一个很高位置,甚至接近神坛的位置。
可越是这样,才会越感觉到无奈。把你捧上神坛,意味着你要承担神的责任,但没有神的权利。
什么意思?老师尽心想引导好每一位孩子,但是总有一些“失败品”,这些“失败品”,就是由老师买单。
每个老师,或者说大部分老师,或多或少怀有一种教育情怀,想着教化众生。虽然知道这并不现实。
实际接触,才发现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那些励志文章的毒鸡汤罢了。
学生队伍有坏人啊!
不管老师被如何诋毁,其实无法规避一个事实:教师这个行业,确实是相对比较单纯的行业。
他们接触的群体基本都是孩子,而孩子,又能有多少坏心眼呢?
可是,有啊!大大的有啊!
为何有的老师到后来,也逐渐变成了一条咸鱼?我想,任何鱼总不是生下来就是咸鱼的吧。
因为被糊弄到了极致罢了。
经过苦口婆心,劝导孩子改过自新,好的,答应了!
复发了……再去引导,再保证,再再复发……
往复循环之下,这样的老师就已经没有所谓的耐性了。
当然,这时就会出现两种聒噪的声音:
1.这个老师也太没用了,被孩子耍的团团转;
2.既然当了老师,那就应该对每个孩子有耐心,带好每一个孩子。
这,就是为何社会上有些老师为何会“黑化”的原因之一。
不管什么人,如果黑化了,我想身边的嘈杂的声音,应该是罪恶的源头之一吧!
04  家校之间
其实,我很想探讨更复杂的个体联系,无奈水平有限,只能从自己相对熟悉的方面着手。
前面说了,教师是被捧上神坛的。而那群虔诚捧着神像的人,其实就是“校外”的那群人。
我无法评价初心到底如何,只是,这样的行为,就是把教师架在了一个很尴尬的位置。
这个位置,就是类似于人们所说的“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当孩子进入学校之后,其实所谓的“主要教育责任”已经由家长过渡到教师了。
这时的家长,其实是长舒一口气的……
想想疫情结束后家长们喜大普奔的朋友圈:神兽终于回笼了!!
我想,如果让家长与老师换个位置,应该没有多少人真正愿意尝试。
学校教育其实存在的一个困境,就是无法打通家校的真正联系!
这不是打个电话,发个微信,见个面,谈会心就可以解决的。
当然,更多的,是这样基础的尚未做到。
真正的联系是,双方一起努力,带着学生向正面方向引导。
不过,终究是许多人第一次当父母,经验不是很足。
经验不足,却不承认自己是菜鸟,还一副我行我素模样,那么家校的联系,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家长,口号震天响,而难行动。
学生,茫然四顾,不知所为。
个体,群体,谁又真的分得清呢?
【结语】
以教育的角度,阐述个体、群体的联系,实际上想说明一点,个体和群体的纠葛,是难以解开的。
我们每个人看似在主宰自己的命运,实际上自己命运,有形无形间总在被其他个体影响。
可以保持个性,但是也应躬身入局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