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丨历代名家《归去来兮辞》书画作品,建议收藏!

说到《归去来兮》就不得不重点说一下它的作者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一生洁身自好,淡泊明志、清廉正直、高风亮节。曾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诗词歌赋。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归去来兮辞》是他的抒情小赋。这篇文章作于陶渊明辞官之初,是他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全文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同时也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释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文章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作者的生活理想。语言朴素,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相为表里,成“双美”之势。

正是这首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吸引了后代大批书画大家纷纷书写绘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各家的书画作品吧!

1

元 赵孟頫书法

赵孟頫《归去来辞》,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作。行书,纸本长卷,纵46.7厘米,横453.5厘米。共48行,行10字左右。

该帖为赵孟頫中期作品,以行书为主,间以草法,用墨时而厚重,时而纤细,用笔珠圆玉润,宛转流美,神气充足。

赵孟頫以宋宗室身份入朝为官的三十余年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辞官回乡的渴望。从赵孟頫的书法中可以看出他明显的归隐情结,因不同时期的境遇与心境的差异,归隐情结在书法作品中的表现淋漓尽致。

2

元 钱选绘图

此画面根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意而作。

远处山峦连绵,烟水浩淼,江面有一艘小船缓缓而来,船头上站着一位身着大袖宽袍的人立于船头,还有一童子在船尾摇橹。江岸上有六棵垂柳,枝叶茂密;一道隆起的院墙间有一柴门开着,几竿竹子探出墙来,门口有两个孩童正在等着船上的人归来,画面形象逼真。

3

南宋 李唐绘画

长卷以陶渊明《归去来辞》诗意绘制。

从诗人弃官归里、以驴代步开始,到与家人团聚,欢聚一堂。云无心以出岫,抚孤松而盘桓。图中绘制出人们安居乐业,悠然自得的画面,令人实属向往。描绘了诗人轻松惬意的归隐生活。

4

明 文徵明书法

通篇字体的大小、间距、行气无不贯通一气,潇洒自然,精细严谨,无一懈笔,这对于一位高龄老者来说尤为难得。

5

宋 苏轼书法

苏轼《归去来兮辞》卷,32cmx181.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

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

你还知道哪些书画大家的《归去来兮》,留言区告诉书画君吧!

— 往期回顾 —

“盖章狂魔”乾隆——那些被我留有印记的字画

吴彤丨倾心水墨,匠心传承

欣赏 | 宋代名流集藻册,怪不得连乾隆皇帝都珍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