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风文澜】

《老刘》
  作者/郭旭

老刘是七十年代末我们生产队的驻队干部,那时候我也就十一二岁,在本村上小学,也不知他叫啥名字,只是知道他的单位是《陕西日报》社,老头已经五十多岁了,中等身材瘦瘦的,背有点微驼,灰白的头发虽然稀疏了,但还没有秃顶,梳着后背头,戴着一副那个时代很普遍的卡其色框的眼镜,高度的近视,使眼睛看起来很迷离,给人一种羸弱的知识分子形象。
        当时在我们村住队的这一批陕报干部,是相当的有来头,其中就有著名的摄影记者龙吼,因为他老是喜欢挂个相机,给大队干部照张相,照一些贫下中农劳动的场面,还有一位姓张的记者,我把名字忘记了,当时也是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名记者,再就是组长张苍龙了,也是一位有名的知识分子,其他的几位就不熟悉了,但能看出来,他们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那时候驻队干部吃饭都在本队社员家里轮着吃,一家管一天,不管吃啥饭,一天三顿饭,三毛钱一斤粮票,晚饭吃过就现付。那天轮我家管老刘 ,放了早学,母亲把炕又扫一遍,柜子抹了一遍,就叫我去请老刘,还叮咛我“学的在在行行的“,我便一蹦三跳的去了北巷子建国家,老刘就住在建国家西边的厢房里,不大的炕上铺着一床单人褥子,一床灰色的棉被整齐的叠放在炕中间,炕头的枕头边整齐的放着一摞书,整个房间简单整洁。

这时老刘已经在等了,我便提着老刘的热水瓶带着老刘到我家,进了房子,老刘环顾了一下就坐在炕上了,母亲用木盘端来了两碗包谷榛稀饭,还有一碟咸萝卜菜,几个不黑也不白的蒸馍,我就陪着老刘吃饭了。过了会问我“你父亲咋不在?‘’我回答父亲在外村教书没回来,他轻轻”哼“了一声,又问我”柜子盖上放的书是谁看的?‘'我说‘’是我看的",老刘抬起头把我看了看我说‘’你看的懂?”我回答说”差不多能看懂“,老刘又抬起头看着我问”唐太宗的年号你知道吗?“我回答‘'能知道,年号是贞观,他开创了贞观之治’”,我知道老刘是看到我柜盖上放的有一本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长编》才这样问我,他又问我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东周的都城在什么地方?明朝是谁建立的?我都做了回答,老刘眼里露出了诧异的眼神,又问道‘’你还看过啥书?“我便不无骄傲的给他说了一长串《水浒传》、《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岳飞传.》、《高玉宝》、《黄海红哨》、《西沙儿女》。。。。。。老刘笑了笑“你还看得蛮多,爱看书是好事情,以后就坚持看下去,会有用处的‘’。老刘i又问我“都喜欢看哪一方面的书?”我回答“爱看一些历史书’‘,老刘自言自语地说;‘’爱好历史也是好事情,现在先看一些通俗的书,以后长大了就要看一些专业的书,将来最好给你买一部二十四史,学历史的人离不开这部书“。我连忙问到”那得多钱?’‘他笑笑说:“大约四五百块钱吧,那一套书,你这柜子估计就放满了’'。

多少年来,老刘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愧疚自己没有走上研究历史做学问的道路,但老刘对一个萍水相逢的农村孩子这一份关切和期望,给我记忆深刻,使我一直满怀感激之情。        我砸了咂舌没敢再吭声,老刘也不再说话。吃完饭,我把他的暖水瓶递给他,他接过暖水瓶边走边给我说:”我那里有一部姚雪垠的《李自成》,你想看了来取“,说完就慢悠悠的提着暖水瓶走了。
        后来我看了老刘借给我的两本《李自成》,还有一本《今古奇观》。我也从大人们口里和老刘那里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老家是长安县的,解放前家里很穷,完小还没读完就到一家印刷厂做了排字工,通过自学最后以工代干进了陕报资料室,读过很多书,对历史有相当的研究,也算是个老知识分子,不过没其他人名气大,脾气大。
        记得那年麦收打碾后,粮食还在麦场里堆着,没顾得入仓,有人偷偷装了半袋麦子藏在麦草垛里,被队长发现了,报告给了大队和工作组,那晚以张苍龙组长为总指挥的抓捕小组制定了周密的抓捕方案,老刘被安排在村外的一颗大柿子树上蹲守,结果偷粮食的人拿了粮食后被村队干部尾追过来了,还没到老刘埋伏的树下,老刘一紧张从树上掉了下来,偷粮食的人赶紧把粮食扔下,落荒而逃,抓捕行动失败了。我听队长说,张组长为此把老刘一顿狠批,老刘落了泪做了检讨,张组长组织调查摸排了一段时间也不了了之,过不多久,那一批下乡干部就都奉调回城,从此老刘也就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了。
        九十年代初我在西安上班,在一次聚会上遇到了张记者,我一说是西阳坊的,张记者非常激动,当时就照顾我,让我参加陕报办的通信员学习班。我顺便问起了老刘和张苍龙,知道他们都已经退休多年了。

我也曾怀疑过,老刘从柿子树上掉下来,是不是也是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要保护这位生计艰难的农民,以老刘的善良,完全是有可能的。我感激老刘,感激生命中给予我正能量的人,不知道当年那位拿生产队粮食的社员,他会咋样想?但不管咋样,还是应该感激这位省城来的知识分子,客观上还是老刘救了他。

作者简介

郭旭,白身布衣也,乾县西阳坊人。好读书不求甚解,一事无成,已过知天命之年,率真之气尚存,天性如此,无奈何也。常以“非因果报方行善,不为功名亦读书”自慰,常忆过往之事,感念滴水恩情,不求闻达,聊自慰耳。


主        编 :   张    彦

执行主编 :   槐自强     巨石

郭    旭     韩晓

顾        问 :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0)

相关推荐

  • 为何“活竹酒”不火了?老农道出了网红“竹子酒”的骗局,太坑了

    我的家乡这边,竹子还是很多的,因为是山区的原因,很多村民房子附近都有成片的竹子.当竹子酒火了以后,村里有个老刘,他本来就爱喝酒,听说了竹子酒不仅甘甜,而且还对身体有好处.而自己平时家里也有酿酒,竹林也 ...

  • 文学原创•余启明小说专栏《火 心》作者 余启明

    老照片 火心(小小说) 作者 余启明 我等着工作队将我退回原地. 我的原地是前进公社刘湾大队.我原来的职务是大队民兵连长.          去年以来,县委每年都要挑选一批年轻农村基层干部,参加县委工 ...

  • 【渭风文澜】雯雯姐 (散文)/ 周海峰

     雯雯姐 周海峰 我6岁那年,家门中的雯雯姐坐着一辆牛车出嫁了.牛车一路颠簸,雯雯姐一路哭泣.从娘屋长到18岁,倏然离家,要和一个素昧平生的男人结婚,再去遥远的新疆生活,就像昭君出塞,直哭得泪水涟涟. ...

  • 【渭风文澜】慈母出院有感(外一首)/ 郭旭

    慈母出院有感 作者 / 郭旭 喜闻慈母今出院, 倾间涕泪湿衣衫. 七十六岁风中烛, 二十五日浪里船. 妙手回春医术精, 乌鸦反哺孝意显. 扶杖微笑回家去, 康乐幸福享天年. 注:七十六岁慈母因脑梗重病 ...

  • 【渭风文澜】母亲患病有感 / 郭旭

    母亲患病有感 郭旭 九月三十日午后,母亲突患脑梗重症,妹妹.儿子旋送陕中附院救治,我于十八时许接妹妹紧急电话,急同妻子从西阳坊老家返回. 今年来母亲身体欠佳,五六月间,曾住院旬日,此番发病,连同一三年 ...

  • 【渭风文澜】拉煤记 / 周海峰

    拉煤记 周海峰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秋末,村上的食堂解散了,生产队分得的粮食少,煮饭的柴禾短缺,于是父亲决定,我们一人拉一辆架子车去平遥河拉煤.平遥河距我们村150里地,同行者三人,父亲与我,还有一 ...

  • 【渭风文澜】去易俗社看戏 / 巨石

    去易俗社看戏 巨石 去易俗社看戏,是我多年的心愿,身居古城却少有机会.国庆适逢<三滴血>上演百年之际,与乾县"范紫东研究会"同仁,10月4日下午去易俗社看戏,一起参观了 ...

  • 【渭风文澜】佯狂(六)/ 巨石

    佯狂(六) 巨石 日子转瞬即逝,雁鸣小区已经接受了拥堵的现实,忘记了过去的宁静.没人围观城管执法,习惯了三轮和城管捉迷藏.清晨,从城管执法车的鸣笛开始,夜晚,在叫卖声中结束.整天能见飞奔逃命的三轮,也 ...

  • 【渭风文澜】佯狂(五) / 巨石

    佯狂(五) 巨石 双雁大厦不断有人在搬家,原因很简单,就是市容环境恶化,已经使人无法容忍. 在电梯碰见老段,我说,老段你功劳不小,便民市场建成了,把雁鸣大厦的人撵走了.老段说,搬家是人家买了新房子,与 ...

  • 【渭风文澜】佯狂(四) / 巨石

    佯狂(四) 文/巨石 双雁大厦门前,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鱼腥鸡臭味,随风飘荡.清晨,三轮车为争地盘,惊醒梦中人.白天出行,在人流中穿行,晚上回家,菜叶子垃圾遍地,流浪狗四处奔波. ...

  • 【渭风文澜】佯狂(三) / 巨石

    佯狂(三) 巨石 投资八百万的雁鸣小区菜市场落成了.一个高标准大跨度钢结构市场,屹立在唐城墙遗址公园边上,公园被占去了三分之一,却显得极不入眼.不过牌子挂的不是菜市场,而是"雁鸣小区便民综合 ...

  • 【渭风文澜】酒 缘 / 巨石

    酒 缘 巨石 余乃关中汉子,秉承秦人遗风,平生唯嗜烧酒.常三五好友小聚,辄饮酩酊大醉.虽有海量,却不胜酒力,亦难怪贪杯.然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美其名曰天造佳酿,实乃勾兑所为,"三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