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小量提取流程及步骤

试剂
悬浮液P1(含100ug/ul的RNase A)
裂解液P2(7×浓度)
中和液P3
洗涤液PW
洗脱液EB(10mM Tris-HCl,pH 8.0,需保持无菌,尽可能新鲜)
步骤
1.12000 rpm离心收集1-5mL过夜培养的细菌,弃去全部的上清。菌体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多的菌体影响裂解效果,过少的菌体可能导致提取到的质粒总量不足,浓度低。
过多判断标志:加入P2后无法立即澄清,1min后仍无法澄清。
过少判断标志:离心后管壁底部只有薄薄一层菌体,几乎无厚度,肉眼估计菌体体积不大。
2.加入420ul P1,移液器吹打悬浮菌体。
3.加入80 ul P2,立即上下颠倒混匀,此时浑浊的菌悬液应变得澄清透明,若未立即变透明,可短暂放置1-2min,但不宜超过5min。
4.加入350ul P3,立即上下颠倒混匀,此时透明的溶液立即变为白色浑浊。
5.12000 rpm 离心10min,此时白色沉淀于底部和侧壁,转移上清至吸附柱内,注意不要吸入沉淀。(可转移的上清溶液650-750ul)
6.12000 rpm 离心1min,倒掉收集管内的液体,吸附柱放回收集管
7.加入600ul 洗涤液PW, 12000 rpm 离心1min, 倒掉收集管内的液体,吸附柱放回收集管。
8.重复步骤7一次。
9.12000 rpm 离心2min,此步骤为彻底除去洗涤液残留。
10.转移吸附柱到新的1.5mL离心管,打开管盖晾2-5min,残留的乙醇挥发。
11.向吸附柱膜正上方滴入50ul 洗脱液EB,静置2-5min。
12.12000rpm 离心2min。离心管内即为提取的质粒溶液,弃去吸附柱,保存获得质粒溶液。
常见问题与解答
  1. 培养物生长不良

保持最佳的空气/容器体积比,培养基在培养管/摇瓶内占体积最大不超过20%。即1L摇瓶最多不超过200mL培养基,15mL培养管不超过3mL培养基。
详细关于质粒提取时培养条件探讨,见公众号相关篇章。
2.菌体过多
导致菌体过多的情况,一是收集了过多的菌体,二是裂解后的P3加入中和步骤不充分。过多的菌体体现在P2加入后溶液无法变得彻底透明澄清,解决方法为减少菌液用量;中和不充分则溶液仍然粘稠,此时增加反复颠倒混匀3-4次有助于增强中和。
3.P2,P3溶液中出现沉淀
运输或放置过程中偶尔有次现象,为了完全溶解,可30-37℃加热10min,颠倒混匀。
4.洗脱液PW
确保使用前加入正确体积的乙醇。由于PW中含有高浓度的乙醇,确保保存期间拧紧瓶盖,防止挥发;使用过程中也需缩短敞开瓶盖的时间,减少乙醇挥发。
5.DNA洗脱
对于大于10kb的质粒,洗脱较为困难,在加入EB后可延长静置的时间至5-10min后再离心。另外,提前加热EB至50℃使用,有助于更好的洗脱。
也可使用pH>7.0的超纯水洗脱,但对于质粒的长期保存,含有pH缓冲剂是更好的选择。
6.纯化得到的质粒有RNA残留
P1中含有100ug/ML的RNaseA,应在4℃保存。如发现降解RNA性能降低或失效,可单独购买RNase A添加。RNaseA也可添加到P3中。
7.基因组DNA残留
不当的操作,如涡旋震荡或者手动摇晃剧烈,会造成基因组断裂为片段,和质粒大小相当的片段将会随纯化而被一起分离。此外,加入P2后过长的碱裂解时间也会造成基因组DNA降解。
不应过度培养。超长时间的培养比新鲜培养的会含有更多的基因组污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