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补气,瘦补血
简单的补气法——站桩。
“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站桩是一种姿势,这种姿势能调动全身的气机,促进气血的流通。
站桩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你说的站桩不就是蹲马步嘛,谁不会啊,哪有这么神奇啊。蹲马步是站桩的一种,站桩还有很多种类。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个站桩,“万动不如一静,万练不如一站”。
人在年轻之时,一般下焦比较实,上焦比较虚,上焦是指心与肺,下焦是指肝与肾。上虚下实,元阳充足,头目清醒,人就充满了活力。这就像晴朗的天空一样,天上风轻云淡,地面绿树成荫。然而,到了老年,人会渐渐地变为下焦虚,上焦实。上虚下实,头轻脚重,人就会神清气爽;下虚上实,头重脚轻,人就会昏昏沉沉。所以,中医认为上虚下实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上实下虚则是病态的表现。
人为什么会上实下虚呢?这是因为气的流动不通畅了,气都集中在了上部,不下降了,上面当然实了,下面当然虚了。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人体的法则遵循天地的法则。天地之间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体之内也应该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人体之内上虚下实,天地之间也应该上虚下实。如果下面的地虚了,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流失,那么,上面的天就变实了,沙尘暴会笼罩天空。
那么如何来改善这一状况呢?国家的政策是植树造林,让下面先实人之一生,大致可分为青少年、中年、老年等三个主要阶段。青少年时期,人体气血充盈、精力旺盛、下部坚实;中年时代,气血行走逐呈不畅,身体常有虚赢出现,这是人体由强壮走向虚弱的过度;而到了老年,则气血不旺、行走有阻、上实下虚。至此,人已暮年。鉴于中、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和身体反差,我国古代养生家在600多年前就提出了“人之一生,气血乃为始主。气血旺……则万病皆无,百邪难以侵身。反之,则人有诸疾……故也。由此,则行文武八段……和血功是也。”笔者所介绍的,正是流行于中国道家武当派太和门“软性气功”类“文武和血功”的功法之一----“站桩功”。
“站桩功”,即:练功者摆出特定的动作姿式,站立原地不动达数分钟之多,以求产生一定的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功效。该功600多年来屡经历代爱好者演练,均受益非浅。现特将此法公布出来,以飨广大中、老年读者(爱好者)。
“站桩功”动作简单(仅有5种不同姿式的站立方式)、易学,并且不受呼吸的影响(自然呼吸即可)。练功者可选择其中的某一个“桩式”进行练习。其摆开架子的姿式高度则由自己定夺(体质佳者下蹲的姿式略低一些,反之则采用高位蹲)。“站桩”时间的长、短可由自己根据腿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支持能力来决定。
“站桩功”的全套功法仅有5个动作(架子)――即:“弓字桩”、“骑马桩”、“仆腿桩”、“歇步桩”、“虚实桩”。笔者在此讲述4种桩法(删去“弓字桩”),供大家学练。
一、骑马桩
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屈膝下蹲。两手自然摆放。微微低头,眼看前方。呼吸自然,思想集中[图1]。
二、仆腿桩
两腿左、右分开,右腿半弓、左腿平铺。头部偏向左,眼望左前方。两手握拳(勿紧),自然放置(以舒适为度)。自然呼吸,不思一切【图2】。等到腿部等部位有累感并发酸或发胀时,则收式。然后改为左腿半弓、右腿平铺,头偏于右,握拳置肋【图3】。
三、歇步桩
两腿前、后分开半步(左腿略前、右腿稍后),屈膝下蹲;右脚掌支撑地面并令其脚后根支起抵住臀部(而臀部则坐在其脚跟上):左脚须全脚掌踏地以支撑整个人体下坐。两手握拳抱肋。自然呼吸【图4】。接着换为右腿在前,左腿稍后并屈膝下蹲,左脚掌支撑下坐的臀部【图5】
四、虚实桩
两腿前、后分开站立,左腿在前(脚尖向前、前掌着地),右腿在后(全脚掌踏地、脚尖外撇),人体半蹲。两手握拳于腰际。眼看前方【图6】。接着换为右腿在前、左腿在后的一虚、一实脚落地面的半蹲式【图7】。
“站桩功”看起来简单,但疗效显著。据有关文献记载:该功法可治愈中、老年患者的关节炎、肌肉酸痛、失眠、高血压、消化不良、神经衰弱、腰肌劳损、颈椎炎等多种疑难杂症,对人体无副作用。
“站桩功”应在每天的清晨练习。晚间及上、下午切莫进行!因为中、老年人必须在经过一定时间的休养生息后方可进行锻炼;若在劳累的状况下练功,则难收效果。此外,四种桩法可以同时练,也可以分别练,完全可以因人、因时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