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发展瓶颈及其对策
民营医院是指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经营者的身份不再是政府,规模为2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民营医院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但直到2001年9月中国开放医疗市场,民营医院才真正开始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民营医院大部分是由私人诊所发展起来的,也有一部分是通过改制分离出来的。在全国各级民营医疗机构总数量已占半壁江山的情况下,其诊疗人次数仅占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2.7%。在每年超过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医疗市场这块大蛋糕中民营医院仅占不到3%。
民营医院经过这么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力量,给整个医疗体制带来竞争和活力,对打破公立医疗机构的垄断局面,让患者能够真正享受到低廉、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民营医院也正遭遇着阵痛……。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民营医院的发展也经历了20多个春秋,然而现阶段无论从财力、人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来看,相比起传统国营医院来说,民营医院还是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
一、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和遇到的问题
1、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
前面已经提到民营医院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普遍很“年轻”,与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的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可谓是医疗市场的“新生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积极主动向患者“推销自己”;诊疗服务更注重“人性化”;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医务人员“脸难看”的问题基本解决;红包、回扣、开单提成等基本不存在。一些民营医院为了创出品牌,已不再是离退休专家“唱主角”,而是高薪聘请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挑大梁”,这在民营专科医院尤为明显。但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
(1)激烈竞争中的“日子”大多不太好过
尽管民营医院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都很强,媒体上广告做得很多。然而,除了个别公立医院“全面改制”地区,民营医院“人气”大多不是很旺。
民营医院生存竞争压力较大,首先是来自“兄弟”间的竞争。现在民营医院“遍地开花”,而市场“蛋糕”并没有变大,竞争自然加剧。
其次是来自公立医院的竞争。近几年,公立医院的“服务面孔”也在改变,民营医院主攻的眼科、妇科、美容等专科,公立大医院也纷纷涉及。患者的消费习惯也影响着民营医院“人气”。大多数人生病都爱往公立大医院跑,其社会公信力令民营医院望尘莫及。
再者,民营医院办医成本较高。因为起步都比较晚,无论是名气、地位、 信誉都不能与公立医院比,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并非易事,不得不花大把的钱做广告。民营医院要高薪聘请专家,钱少了人家不过来,这也增加了经营成本。所以,目前大多数民营医院生存都比较困难。
(2)民营医院经营中的“顽症”
民营医院“日子”不好过,还与其经营中的缺陷密切相关。发布虚假医疗广告,一直是民营医院经营中的“顽症”。有关部门监测显示,医疗广告违法违规率达96.31%,民营医院则是“主角”。
虚假医疗广告,一方面欺骗、误导消费者,另一方面也“砸了”民营医院的牌子。经营者们坦承,与前几年相比,民营医院的声誉在下降。
灵活的用人机制原本是民营医院的优势,但也存在欠缺。人员“跳槽”太容易,有的人谋到好去处后甚至不辞而别,令院方措手不及。人员流动性太大,已成为民营医院发展最大的“瓶颈”。
一些民营医院在收费中“玩猫腻”,也败坏了民营医院的整体形象。
(3)民营医院需要社会多一些理解、多一点支持
在医疗广告真实性与可看性之间,民营医院尚未找到有效的结合点,有关方面应该及时给予指导。医疗广告既宣传了医院,也向病人传递了信息,不应该“一棍子打死”。当然,对虚假医疗广告进行整治是完全必要的。
(4)民营医院人才聘用受到限制
卫生部出台的《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规定,执业医师只能单地点执业。民营医院反映,这一规定影响其聘用人才,希望卫生部门尽快想办法,允许执业医师多地点注册。
北京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也认为,对民营医院的各种歧视依然存在,大部分的民营医院和医务人员认为,国家对待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政策上不一视同仁,对民营医院缺乏必要的支持。特别是执业医师执业地点的限制,使民营医院很难聘到自己急需的医学精英;另外,民营医院职工的职称评定,与公立医院相比,更是一片空白。
2、民营医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尽管改革在红红火火地开展当中,但对于这个市场中的新兴事物——民营医院来说,目前面临的难题着实不少。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虽然民营医疗机构的数量已经占全部医疗机构的44.2%,但民营医疗机构床位数、医师数和护理人员只占总量的1.4%、9.4%和0.8%,门诊量只占全部的7.7%,年入院人次只占总量的2.9%。可见,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远远不在同一起点。目前,民营医院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医保与民营医院发展之间的关系
“医保”问题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民营医院最大的困扰。在医保定点政策上,除了少数民营医院比较幸运,大多数民营医院都被排除在医保定点单位之外。对于大多数的民营医院来说,医保是发展当中的一道坎,由于政策还不明朗,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迈过这道坎。
对于医院来说,是否医保定点决定了你是否能吸引享受医保的人员。因为医保人员相比于自费医疗的病人具备更强的消费能力,可以说是患者的主流。能否成为医保定点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民营医院的生存。
尽管一再有报道称医保要对民营医院开禁,但具体的政策法规尚未出台,纳入医保的民营医院还是非常少,完全跟不上民营医院发展的速度。
(2)民营医院税收的待遇问题
在2000年年初,国家为了鼓励发展民营医院,出台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民营医院自取得执业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给予下列优惠:对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对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增值税;对营利性医疗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3年免税期满后恢复征税。
在三年税收优惠结束后,民营医院的税收负担一般占到了总收入的8%左右。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竞争主要是靠服务和价格。而税收优惠结束后,民营医院的成本增加不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竞争力。
我国的民营医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起步,2000年以来发展迅速。所以迄今为止,我国有不少医院已处于征税的阶段。税务部门将民营医院等同于饮食服务业,征收5.5%的营业税和33%的企业所得税。加上教育费附加等相关费用,所占比例为医院收入的8%左右。
据了解,目前民营医院设立是先需要取得卫生部门的执业许可证,然后按照设立公司的手续到工商部门进行登记,所以税务部门也就按照服务业的标准对民营医院进行征税。
根据调查,公立医院的政府财政补贴大概要占到总收入的8%~10%,且没有税收。而民营医院一般除没有财政补贴外,还要承担8%左右的税收。为此,民营医院的成本至少要比公立医院高出16%,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
国家虽然表示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但事实上并没有相关的配套措施,税收问题则是最为主要的问题所在。如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国家允许民营医院自取得执业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但事实上,许多民营医院在取得执业登记后,并不会马上进行经营,往往会要花上两年的时间才能进行运作。所以就三年的税收优惠政策,民营医院得到的实惠并不是很多,这需要进行修改,如改为开业开始计算等。
民营医院的投资者需要得到回报。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民营医院要收回投资,一般需要5年~8年的时间。这对一些急于收回投资的投资者来说,显得比较长。为此,为了在短时间内得到好的回报,一些民营医院便干起坑蒙拐骗的勾当。
事实上,国家对民营医院的管理并不很完善。加上政策不当以及民营医院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目前民营医院的发展遭遇瓶颈。民营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国家应该给予扶持政策。特别是在税收方面能给予民营医院减免。
(3)医疗高风险造成高负担医疗卫生服务是一项高风险的服务,民营医疗机构作为自负盈亏的单位,只能独自应对医疗风险。而且从患者来讲,对民营医院的信任程度要比公立医院小得多。一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和医院发生纠纷。而这些纠纷的结果,大多是民营医院赔钱了事。许多医院流传着“死个病人赔一年”的说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营医院应对医疗风险的确艰难。不少民营医院的医生反映,许多正常死亡患者在民营医院就成了“医疗事故”,患者家属不依不饶,最后医院为了缩小影响只好赔钱了事。结果,以后只要碰到危重病人大家都不敢收,只有转往公立医院。业内专家认为,信任危机对医疗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医疗纠纷似乎是对于一个具体的事情上的冲突,但它背后是一个信任机制受到了危害。患者相信公立医院是因为公立医院的背后是国家,但一说到民营医院,私人办的,患者就很难去相信它,毕竟这是关乎身家性命的大事情。卫生改革中的趋利主义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危害就是信任机制的薄弱。医疗的高风险也使许多民营医院走上向专科发展的道路。因为这些专科回报高,即便拿出相当一部分收入应对医疗风险也“有钱可赚”。在投入大、风险大、回报低的老年病、妇产科等领域,则少有民营医院涉足。这也限制了民营医院向大型化、普及化发展。
(4)民营医院打广告是无奈之举在我国,由于公立医院一直在医疗市场中居于绝对垄断地位,公立医院也确实有着比较广泛的知名度和群众认可度,自然不用做广告。由此看来,在媒体上铺天盖地进行广告宣传也是民营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下的无奈选择。而且不少专家对此也表示赞同,认为一些医院有品牌打造的意识很难得,这是市场意识加强的表现。通过广告宣传以抢占医疗市场,这样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广告是把双刃剑。真实的、合法的广告可以使广告主美名远扬,虚假的、违法的广告则可以使更多的消费者受到伤害,可以使广告主身败名裂。正因为民营医院特别需要广告宣传,正因为广告宣传对民营医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以,民营医院才特别需要在广告宣传上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一条虚假的、违法的广告,尽管可以在一段时间里使他们名满天下,但却足以在一夜之间将他们虚构的神话一举粉碎。新兴医院事件就是明证。
(5)民营医院“内功”:修为难掩瑕疵 中国民营医院的出身,无外乎两种:一种是由私人诊所发展而来,另一种是由业内或业外的已经有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投资建立。它们的共同特点,或者说优势就是多年来的经营使它们对市场非常敏感,而且应变能力极强,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禁止医疗机构在公众媒体上做广告”信息刚刚发出,已经有民营医院改变竞争策略。它们通过在社区内义诊,吸引相关的患者群的注意,再以发放类似会员优惠卡的方式,吸引患者前往自己的医院就医,而对于已经来就医的患者,就更要加强他们对自己医院的忠诚度,例如帮助患者预约下次复诊的方式等,让患者逐步成为自己忠诚的客户。这就避免了因对政策不敏感而导致医院推广无门。民营医院虽然船小好调头,但其先天的不足也同样明显。这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看:
① 人才问题。对于当前的民营医院来说,最缺乏的就是优秀的医疗人才。缺乏人才梯队和人才流动性过大是普遍现象。而卫生管理部门一纸“禁止多点执业”的行政命令,又使他们丧失了合理利用公立医院技术力量的途径。
② 管理问题。从管理角度讲,由于大多民营医院是从小诊所发展而来,普遍缺乏系统管理能力,结果就是管理能力跟不上医院的发展,即使聘用了一些专门的管理人才,也很难磨合顺畅。这就给企业稳定发展埋下了祸患。
③ 融资渠道单一。从融资渠道来说,很多民营医院至今还遵守着小作坊经营方式,不从银行贷款,不利用任何的融资渠道。
④ 缺乏法律意识。出现问题,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只是知道按照传统的方式去找相关的管理部门托人情、送礼品。
二、民营医院的优势与劣势
1、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相比的优势
(1)管理体制比较新
民营医院大多属于营利性医疗机构,这类医院的管理体制比较新,运行机制比较活,特别是在用人方面与公立医院相比有其特有的优势。由于国家对营利性医院实行市场调节价,医院可根据实际服务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定价,因此,这类医院在一些高新医疗技术项目和特需服务方面可以灵活自主地定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更符合市场规律,也更容易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其获益能力比较强。与公立医院相比,这类医院还缺少一定的公众美誉度,因此,它们一般都会借助其管理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大打服务品牌和宣传攻势,而这些又往往是公立医院的弱项。所以,现在普遍的印象是民营医院在服务方面比公立医院做得要好,这也是其一个重要优势。
(2)经营上比较灵活
医疗机构实行分类管理后,虽然民营医院不享受国家的财政补助,而且在经营活动中还要承担纳税的义务,但是由于这些营利性医院可以自主确定医疗服务项目和自主定价。因此,相对于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在经营管理上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它们只要看准了市场机会,很快就会调整战略思路,这也正是营利性医院中专科医院比较多或者搞特殊医疗服务项目比较多的重要原因。
(3)就医环境更具人性化
一流的服务水准是民营医院的最大优势,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便捷温馨的服务流程是民营医院取胜的关键。大多数民营医院在前期投入中都很注重医院环境的改造,以“清新、舒适、典雅、洁净”的环境来赢得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