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影响力画家张小瑛
《布达拉宫》120×280㎝ 2019年
寻梦高原
——画家张小瑛作品浅析
时隔半月,当我再次拨通艺术家张小瑛的电话号码时,电话那头温润而亲切的话语打破了我之前因故爽约的所有顾虑。
当我如期而至走进张小瑛的工作室,那一幅幅散发着浓烈高原气息的作品,在我的心尖子上迅速的打了个死结。我的目光停留在以高原建筑为载体的画面上,有一瞬间,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生命,竟能以如此高傲神圣的状态存在?它那触目惊心的孤独、悲壮、奋进、骄傲,作为毕生神圣的图腾,从此镌刻于我的记忆。
《家园》 97cm×183cm 入选第八届中国西部大地情美展 2014年
“我痴迷于高原的一切,在几十次的进藏体验中,深感:在那片纯净的土地上生发出的生活美学和人生哲理是最质朴,也是最可贵的。”藏地高原上凝聚着人类智慧的建筑,那响彻莽原的喇嘛号,迎风飘动的经幡,袅袅升腾的香雾,千里迢迢叩长头的藏族人民,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风霜雨雪和天籁牧歌共同构成画家张小瑛寻梦高原的来路。在这条寻梦的道路上,张小瑛无疑就是一个虔诚的“朝圣者”。
《羌寨晓雾》137cm×76cm 入选全国名家美术作品展 2014年 纸本
张小瑛的高原题材作品构思缜密,大气磅礴,充斥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并带着强有力的时代声音。那些苍茫厚重的笔触,细致到位的刻画甚至带有酥油味道的肌理,将西藏特有的历史沧桑、神秘庄严和雄阔大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从作品《第一时间》开始,他创作了《腊月》、《小扎西》、《朝佛路上》、《布达拉宫》、《哲蚌残雪》、《吉祥高原》、《羌塘晓雾》、《家园》、《守望》等一批高原建筑山水风光系列作品。意态悠远的高原天空,刀劈斧凿的山脉肌理,凝固的人像,守望的群体,古老的村庄,宗教的庄严与神秘,黄褐色碉楼石屋顺山势依坡而上,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山岩片石垒砌的墙壁斑驳陆离,与大自然几乎融为一体。高原的大美,雪域的沧桑,宗教的神圣,在他画笔下呼之欲出。题材是高原的,内容是高原的,精神也是高原的,在构图、技法把握上,他似乎凤凰涅槃。看他的作品,可以真实感受到高原的风、高原的神秘、高原的呼唤。
《甲蕃藏寨印象》145cm×245cm 2015年
时空无限,时光留痕,那画面中伫立在高原且岁月斑驳的一座座老屋,永远是对未来的一种眺望,记忆并诉说着曾经的辉煌。画家张小瑛将高原建筑作为诉诸笔端的主要对象,在高原建筑承载的建筑美学,人文历史,宗教信仰中,触摸心灵的律动,守望本心的回归。
《布达拉宫》120×283㎝ 2013年
他的《布达拉宫》、《守望(古格遗韵)》、《雍布拉康》、《色尔古藏寨》等作品,以繁密苍茫的笔触和干笔皴擦的肌理,强调平面构成的观念。浑厚的色感,看似随性的涂抹,清晰准确的轮廓边界,营造出高原建筑崇高神圣的辽阔感,无边际的空邃和静寂感。一种超然的静默,充满诗意化的情感奉献在藏纸的每一根纤维中逐渐发酵,最终幻化成一种纯净的守望。
张小瑛的作品《守望(4)》透射出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精神冲击力,它将蕴藏着千年的经幡,千年的祈祷,岁月交织人间沧桑和憧憬的崇高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永恒的信仰和终极的宇宙精神是高原吟诵的古歌,一切众生未觉悟,誓不成佛,哪怕身体碎裂成千片!这是慈悲的观世音在成佛前的发愿,于是六字大明咒——嗡玛尼帕米匐在飘动的经幡上鸣响,佛的智慧,在觉悟心中展现。画面中飘荡的经幡笼罩着悲悯的光辉,喇嘛低头不语,迈着坚实的步伐朝着心中的圣地虔诚的祈祷。画面中所有的物象都被统一在苍凉与安详的基调里,凝固成岁月的颜色。而喇嘛与这一切依存,如暗语一般渗入张小瑛的笔触。这是信仰的力量,这是雪域高原对人性的呐喊。
《守望》150×100㎝ 2015年
在张小瑛创作的5幅《守望》系列作品中,将独具高原特色的牦牛、藏獒、藏羚羊、喇嘛、斑头雁作为主要物象,诠释了高原的无畏,忠诚,信仰,祝福……充满了艺术家对壮美高原的柔情以及对高原相对面的关照。《守望(2)》描绘了冬日的黄昏,一只藏獒在结束一天的牧羊工作后,拖着疲惫的身躯,行走在苍茫的高原大地上,他无处安放的孤独伴随着余辉在天边的草原上越拉越长……那些忠诚的灵魂也需要多一些慰藉和关爱。
张小瑛的画是有灵性和尊严的。不得不说,他的每幅作品都是多情的,倾注了浓浓的人文关怀,以不同的视点带给观者不同的对物象精神本质的感受。
《朝佛路上》150cm×100cm 2013年 藏纸
张小瑛的心沉寂在高远的梵音之中,浸润在“天人合一”的美丽动人之境和美妙真实的生存方式之中。在情不自禁中学习用藏人那清澈透亮淳朴的眼神窥视眼前的澄明世界,感受自然的美,全心全意的描绘大美西藏。
城市的风掩不住高原的肤色,掠不动朝圣者的虔诚与向往,现代的气息盖不住高原建筑斑驳的历史和古老的传唱,也掩不住张小瑛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张小瑛,这个高原的寻梦人,永远在路上……
《圣山》150cm×100cm
小瑛的绘画作品天然继承着家庭流传下来的文人传统和文化性,家学渊源加长期努力,他成为了一个有着扎实基本功训练的画家,他是有追求、有思想的,乡人的欣赏,并不能让他有太多的满足,他20多年来一直在创作和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一直在寻找自己艺术的突破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哲蚌残雪》130cm×200cm 2013年
意态悠远的高原天空,刀劈斧凿的山脉肌理,凝固的人像,守望的群体,古老的村庄,宗教的庄严与神秘,黄褐色碉楼石屋顺山势依坡而上,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山岩片石垒砌的墙壁斑驳陆离,与大自然几乎融为一体的高原建筑,在沧桑迷茫中,将高原的雄阔大美,高原的历史感、厚重感、苍茫感跃然纸上。高原的大美,雪域的沧桑,宗教的庄严,在他画笔下呼之欲出,题材是高原的,内容是高原的,精神也是高原的,在构图、技法把握上,他似乎凤凰涅槃,看他的近作,可以真实感受到高原的风、高原的神秘,高原的呼唤。
《圣洁》80cm×100cm
小瑛是学人,对传统有着经典的理解,作品不求形似,自是绘画之进步,但完全忽视绘画性,也很难称之为好作品。恰恰在这一点上,他的家学渊源和扎实功底,使其在绘画性上独具优势。他的这批作品,既有形似,也有神似;既发挥着性灵与感想,同时也以其细腻的笔触使其画山似山,画水似水;既不华丽而媚俗,也不重道而轻器。惟其如此,使他的高原题材创作,多了一些厚重、大气、苍茫、沉稳,沿着这条文化性与绘画性相得益彰、并行不悖的创作思路,我相信他会有更好的作品问世。
《转经》140cm×140cm 2019年
小瑛长期受川中文化熏陶,以其深厚的积淀进入高原,这种文化上的交往交流交融所产生的碰撞和惊喜是有利于创造、有利于出好作品的。作为一个久在高原的老西藏,我对反映高原题材的作品有着特殊的喜爱,也深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认识局限。小瑛作为一个外来的艺术家,全身心投入对这片高原的艺术表现,其年轻的心态值得肯定。我欣赏他不贪安逸,自觉挑战自身的勇气,欣赏他在年过50后,自觉创新、自觉变法的勇气,情到胜处色无功,入藏方知画意浓。我相信,小瑛的艺术探索之路会越走越广,希望在繁华日盛而心性渐远,五色绚烂而精华难寻的浮躁世风下,小瑛能耐住寂寞,保持定力继续自己的创新探索之旅,使其创作达到新的高度。
——沈开运(著名美术评论家)
《朝山》96cm×96cm
张小瑛的作品中那些凝固的人像,古老的村寨,透过褶皱的藏纸,厚重的肌理,讲述着世代相传的藏羌民族用自己的双手、聪明的智慧,以“活化石”的身份演绎着原始部落在文明进程中的奋争、呐喊和进步。
——梁时民(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四川美术馆馆长)
《小窗》150cm×100cm
羌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
这片孕育出九寨沟四姑山的美丽画境之地,一座座古朴典雅的羌寨由一颗颗宝石连缀其间,画面中这座有数年历史的羌寨位于高山深腰间。远远望去,一片黄褐色的石屋顺着陡峭的山势依坡而上,或高或低,错落有其间碉楼林立,气势不凡,卵石片石相混垒砌的外墙斑驳有致,苑如一座座迷宫。画中用笔干淡,勾勒出了雾境中的山寨,一切都是雾茫茫的,给这座古老的羌寨更添神秘色彩,纵深的构图彰显磅礴之势。羌寨晓雾描绘了雾中羌寨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羌族的热爱之情。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
《守望》80cm×100cm 2015年
《第一时间 》200cm×200cm 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09年纸本
《飘动的经幡》76cm×100cm 2013年
《雍布拉康》150cm×100cm
《守望》240cm×200cm 入选十二届全国美展 2014年
《八廓街转经的老人》137cm×68cm 2012年
《腊月》240cm×180cm 入选‘感恩.重建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全国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