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谈丨【情牵五十载】—— 一本速写本带出的故事

锵哥(右)与四十七年前的好朋友——黄尚志(左)

情牵五十载

一本速写本带出的故事

公元2018年5月15日,农历戊戌四月初一,经历了几近一周强对流天气带来的雨后天晴,阳光灿烂,佳气充盈。黄历说是日宜“嫁娶纳采 订盟 会亲友”,果不然,板桥草堂迎来一位罕客——永锵四十七年前的好朋友——黄尚志。

镜头循时光隧道返回五十年前,文革进入收拾残局阶段,大批青年学生浩浩汤汤被下放农村——即今天仍不时被人提起的“老三届”,黄尚志也为其中一员,下放到南海丹灶,两年后调到丹灶机械厂工作。而永锵本已经在石龙橡胶社当电工,因不堪父母须得携同两名妹妹下放,故决然放弃电工的身份,随家庭一起,返回故乡西樵。

回西樵自然是当农民,却因为西樵机械厂一台配备发电机发生故障,广请名师左修右修无从医治,无计可施之际,唯得请路边陈的老陈姑且一试(毕竟父亲曾经是电讯系统的工程师)。老陈携小陈出马,竟然手到病除(其实关键不是手,而是脑,若可新创个词叫“脑到病除”,则更贴切),旗开得胜,路边陈父子得了好名声。随后,工厂因发展需要添置一台4米龙门刨床,厂里缺乏力量安装,又再客情父子出山。父子兵再度搭档,困难亦迎刃而解,一时间这路边陈父子在西樵地区声名大噪,远近皆知。消息有脚,传至丹灶,恰好丹灶机械厂正添了一台同型号的刨床,正愁如何物色师傅协助,闻讯乃远顾西樵相邀。因先前已有西樵机械厂的经验,老陈便着小陈为代表出阵丹灶可也。在丹灶逗留月余,认识厂中小黄,因年龄、爱好相近,二人遂结成好友,朝夕相处。小王推荐永锵读《红楼梦》,永锵教小王画画,白天一起干活,晚上秉烛谈心,评诗论画,共眠一蓆,好不快活。此乃陈王过从的时代背景,带过不赘。

尚志的到访,两个白头老人,勾起无数青涩回忆,美好而唏嘘。更令大家惊喜概叹的,是尚志带来一本速写本,郑而重之地送还给永锵!

一本尚志珍藏了47年的速写本!一本永锵曾经3年多来不离身的速写本!一本记录着两个二十出头毛头小子纯真交往的速写本!一本历经风霜而保存得完好无缺的速写本。

历经近半个世纪后,又从收藏者手中返回原记录者怀抱!

在永锵身边4年又被尚志珍藏47年的速写本

随着时光流逝,速写本原本新净的封皮早已褪色,装钉书脊的粘胶亦干裂松脱,内页开始微黄,内里写生内容的线条色彩也渐已减淡模糊,但依然清晰可以感受到作者下笔时的认真与热情。

速写本启用于1968年,最早记录的一张速写是1968年1月写的一位手拿小小“红宝书”、脑顶上扎着一根胡须刷似的小辫的小女孩。那是正是文化大革命进入等待收拾但仍然烽烟四起的日子,其时永锵跟随占峰师学画已经整整有四个年头,在小圈子内已经小有名气了。大概也是同一时期,占峰师下放五华,放不下心爱徒荒废学业,临走前,把永锵推荐给自己的好友——画坛耆老黎葛民习山水。故在永锵的速写本上,除了占峰风格的花鸟鱼虫外,也留下许多东莞石龙、博罗石湾、南海西樵的风景写生与葛老笔法的影子。

速写本内的开篇之作:小女孩1968

 第二张速写,68年2月写的小女孩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丹灶的刨床正常运转后,永锵就得告别好友,返回西樵。此时西樵机械厂打主意想网罗这“小陈”于旗下,作厂内机械运行的一道“保障”,可这小陈已经是生产队能下蛋的金鹅,岂肯轻易拱手让人?于是不得不劳烦公社出面协调,与生产队讨价还价:究竟陈永锵该与镇上最大的公厕等值?还是只值第二大的公厕?一面锱铢必较,一面奇货可居,最后结果两不相让,永锵最终还得回到西樵人民公社西樵大队第四生产队当他的农民去,只是留下一段人与公厕等价计量的故事供人们作茶余饭后笑谈。

石龙河边 1968年3月

博罗石湾 1968年4月

政治学习 1968年4月

西樵山下是吾家 1969年7月

家山西樵四幅 1969年

那年头火红岁月的政治宣传需要,人物画具有最大的实用空间,故人物形象、动态造型、现场环境在永锵的速写中也占了很大的篇幅。正因为那年代很认真的下过功夫,才有1978年考广州美院研究生后主持招生的杨之光老师的一席话,“在八十年代初入学的那批广美研究生中,陈永锵作为一个花鸟画专业的学生的人物速写水准,一点也不比人物专业的同窗逊色。”也才有1981年和1983年为岭南美术出版社创作的三本精彩连环图的出版面世。

博罗田头 1968年4月

石龙的师傅 1968年

舞台人物速写四幅  1969年5月

 东江速写

 水彩头像  1971年3月

风景速写

当然,数量最多,也画得最精细的,还是日后最终成为他本行专业的花鸟虫草——自然界的有生万物!歌颂生命,张扬生命成为他坚定履行的创作方向,这或许就是天性,就是真情流露。

动物速写

速写本从1968年初春开笔,至1971年仲夏结束,不离身地前后陪伴永锵三个半年头,里面记录的内容包罗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除了可以窥见作者对外界的关注,也可以旁证那段日子作者的行踪。里面还有一幅“自画像”,大家可以仔细端详,看看1969年21岁的青年陈永锵,猜猜有几分像!

自画像  1969年12月

速写本该是1971年当二人分手后再见面时,永锵把它作为一段共同经历的见证的礼物送给了尚志,尚志一直珍藏身边,直至退休也连同一起带回家乡盐步。晚年的尚志行走已经有点不便,想想永锵的艺事正如日方中,这本记录着二人友情及乡间生活的速写本,应是永锵艺术活动的重要见证,于是决定交还永锵保存。永锵捧着这本送与友人的速写本,浮想联翩,激动不已,它也确实弥补了西樵山下一段生活记录的缺失。

缅怀过去的友情,为感谢友人对这段情谊的珍重,为了答谢友人的慷慨,永锵马上展纸挥毫,书一幅“芳心予人”赠与尚志,款识题上明诗人张羽咏兰诗: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锵哥与黄尚志在《芳心予人》前合影,2018年5月

这是一段真挚的友谊,一个感人的故事,记将下来,愿友谊地久天长!

陈修明于板桥草堂

 2018.05.17

编辑 | 渔公子


更多相关内容,点击蓝字直达:

锵谈丨妙应天机,去除浮躁,秉以耐性,才有绝处逢生之狂喜

锵谈丨陈永锵:遗憾也不是没有的,第一,我没有在大学当过教授;第二,我没有当过兵

锵谈|锵哥:“没有真诚的人生,怎能称作人生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