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甲骨文都是一段优美的故事:小人的脚 | 夕霞夜话——汉字的童年(4)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为学苑出版社作者,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写在前面
本人不是专门搞文字研究的,本着对汉字的喜爱,以己之心,度着先人造字时的场景及心态,写出自己对汉字的理解,与热爱汉字的同仁共享,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文章正文 ·
小人
的脚(1)
小
能够做那么多的事,不仅仅是靠着一双手啊,脚也太重要了。手能干,如果没有脚能够走进来,走出去,手能干的活可能就很有限了。不是吗,想想看,如果动物们没脚会是什么样子?是,那就是残废了。
我们的先人为了突出脚,将脚直接写成这样
,就是脚吧丫子。可别小瞧了这个脚吧丫子!
没有这脚,在我们先人时代,那可真是寸步难行,现在,有拐杖,有假肢,有轮椅,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帮助脚的行动。借助于假的,总不如自己真的脚来的实在。
这是什么?对,这表示人的脚在围着这个“城”不停止地走动,巡逻,守城!
我们的先人为了自身的安全,建了城,四周是城墙,城里人住在城里,叫国人,也就是统治阶级的人;乡下人,住在没有城墙的村子里,只有树守着村子,就是现在,没有城市化的农村,远远望去,还是一派烟树围绕,有乡野之趣。我们的祖先便把乡村写作
,把乡下人称作“野”人。那时的“野人”跟我们现在意义上的“野人”意思是不一样的。那时的城里人是帝王将相及其家人,是食禄者,有守城的卫士,看到故宫没,就是一座标准的国城!住在故宫里的人,才能称为“国人”那!
“野人”是相对于“国人”而言的。
这个字,就是“卫”字,保卫的“卫”。多只脚守着一坐四四方的“城”,城里是“国人”,城外是“野人”,相当于现在的“贵族”和“平民”。
看出来没?脚伸出门外了,对,这是“出”字。
,这是“址”字。
脚停在了哪里,那里就是这个人的住地方了,所以,叫地址,告诉快递,你的地址,也就是你的住址。
这样写起来,太麻烦了,太难了。于是,我们的先人,真是聪明,一只手伸出来,五个指头虽然不能一般齐,但是,老大,就是大拇指!它就是代表,能够代表一只手!脚也一样,大脚趾头,就能代表一只脚!于是,把这个难写的脚,就用大脚指头代替了,就是把大脚头从整体的脚上给切了下来,写成
、
。看看,像不像大脚指头,动物爪子的指甲是又尖又长,为了突出这个脚指头的特点,造字的先人就在脚趾头上添了道长长的指甲,来表示脚,别小看了这道指甲,它朝上,表示脚是向上走的,如“陟”,写
,指甲向上,“陟”字就有向上,登的意思;指甲朝下,表示脚向下走,如“降”字,写作
,看,它的指甲是向下的,好像一样,其实,正好相反,一个表示“上”,一个表示“下”。
我们的先人对待生活,向来都是积极向上的,所以,脚向上的字比较多,如
步;
徙;
正;
前;
登等等。
于是,把
就简化写成了
,看,这样就好写多了吧。随着汉字的成长,最后,从这个图
,长出这个线条的
,最后,长成我们现在常用的“出”字,事物是运动的,没有一成不变的,造字也是一样,从造字开始,就有了简化字,也就是说,我们的汉字,从像形图画,往思维线条上演进,最后,书画分家,画,还是画。字,变成了线条。
后世人,用后世人的眼看待汉字,有人看到这个“出”字,就不理解了:“两座山(出)落在一起,多重啊,这应该是个“重”字嘛!“千里(重字)”之外,甲骨文写作
应该是“出”嘛!”于是,根据自己对“出”和“重”的理解,就编了一个仓颉把这“出”和“重”这两个字造错了的故事:说呀,仓颉不虚心,把“出”和“重”这两个字给造反了,受到了批评以后,就谦虚起来了。其实哪里有造错这一说啊,“出”,是脚从“屋子”里出来,我们要出门,是不是穿好衣服,脚先迈出门啊,所以,出,甲骨文写作
,“重”,甲骨文写作
,下边是东西的“东“字,上边是人背着东西,走着费劲,是东西太重了,字的上边是个“人”,而不“千”,下边是“东西”,而不“里”,根本就没有造错,只是后人只认“千里”不识“人”。我们的汉字,是在实践、实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先人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岁年年,日积月累的经过验证的,是无比正确的,大家都能接受并认可的,然后用最简捷的线条固定下来,用来表情达意,形成了汉字,汉字不是硬造的,怎么可能错了呢!
,“登”字。两只脚上了锅台,流传至今的“登着锅台上炕,登鼻子上脸,都是用脚来“登”的。
,“步”字。两只脚一前一后的移动为一步一步地走。只有迈开一步,才能迈开第二步,所以,迈开第一脚是关键。
,“此”字。一只脚指着一个人,有指示的意思,此人,此处,岂有此理!“此”在造字之初,总是有点蔑视的意思。“此地无银三百两”,“此人不可交”。
,“正”字。
,表示城,脚在“城”下,有护卫城的意思,守城之人,须是正派,正直,忠于职守的人,城才能守得坚固,才能托得起这个城来。正派的人,才是城之栋梁。一个能够托得起“城”的人,也就是“城”的管理者,管理者很多,朝着一个方向走,就是执政党啊!
,“政”字。一个“城”要走什么路,不是执政的就说了算的。看,执政时,有人拿着棒子看着,如果走了邪路,不符合君王的意思,执政的人,会被立即“金瓜击顶”的。如秦代的商鞅,汉代的晁错,南宋的岳飞,等等,等等。
,“征”字。不用说,是城里的“脚”抵御外来的“脚”,外来的“脚”来攻城,就是战争。古籍经常出现“征”字,一般都是“王亲征”。御驾亲征,就是皇帝亲自带兵打仗。
,“进”字。一只脚在追赶着一只飞鸟,人总是要向前跑着追的,不可能倒着“追”,所以,“进”字有向前的意思,现在一般都说“前进”,与“后退”相对。
,“追”字。
是侧面“嘴”的形状。
“站住,再跑我开枪啦!”
“等等我!”
“喂,同志,你的东西!”
一个人在追一个人,一个人在追一群人,或者一群人在追一个人的时候,嘴里总会发出大呼小叫的声音来,不得不佩服先人的聪明才智,用“脚”来表示移动,用“嘴”来呼叫,这才是“追”呀,注意了,以上这些字的“脚”趾头,都是向上的,表示向前方的。
,“复”字。看看这只“脚”的指头,是向下的,表示“回”来。
,“往”字。看看这只“脚”,是向上的,表示“出去”。与“复”字相反,一个是“出去”,一个是“回来”。
,“徙”字。
,是“道路”的像形。两只脚走在道路上,从这边走到那边,就是“迁徙”,“移动”。
,“定”字。
是房子的像形。能够在城里安个家,家里有个女人,才算安定下来,古今一理。当下,年轻人,在一线或者二线城里,有套房子,娶个漂亮女人,这样,算是“定”居了。
,“企”字。一只脚要插进别人的身上,有所图,“企图”做什么呢?反正不会是好事,所以,“企”字,本身就有贬义。
,“咎”字。一个人的脚长到了头上,本身就错了。“咎由自取”。
,“涉”字。像两只脚过河。此意一直没变过。
,“跋”字。脚走在路上,走在水里,“跋山涉水”,路难行。
,“年”字。
是“禾”字。我们的先人,在童年时代,一切都得实践学习,没有现成的经验。人活着,一天不吃饿得慌,七天不得吃食,就得挂了。为了生存,先人们就得跟自然学习,在自然界里找能够吃的东西。最后,发现,
这种草能吃,有利于身体健康。于是,先人们把“禾”背回家去,留下种子,第二年再种上,成熟了,再留下种子,再种,丰收了,背回家。
,就是一个人背着
回家。就是“年”。由于
的成熟是有周期规律的,于是,先人们便把“禾”成熟期记为“年”。这一年,风调雨顺的
大丰收,先人便称为“有年”。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充满着对“年”的期待,经常问“有年”吗?帝不会害“我年”吧!
是我们先人最早栽培的农作物,是我国农业的开始。
,“历”字。脚走过了一
又一
,也就是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是多么漫长的经历啊!这就是“历”子。年是一日一日地过来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天,草绿了,秋天,谷熟了,冬天,下雪了;春天,草又绿了,秋天,谷熟了,冬天,下雪了。就这样,先人的生活跟天气变化有了必然的联系,可以说,那时的人,才是真正的靠天吃饭啊!于是,聪明的先人,根据每年的天气变化,记录下来,告知后人,什么时候,天气就要变化了,就要准备什么东西了,因为,这些都是经“历”过的。所以,我们的先人就用“历”来记日了,现在的“日历”“年历”“历法”就是这么来的。
现在,我们一般把一年,也就叫做“岁”,或者“年岁”连用。其实,“年”和“岁”是有本质区别的。岁,甲骨文写作
,
是兵器,即“戈”字。一个人的两只脚走在兵器“戈”之间,形象地说明这是“战事”。战争,不论是正义还是非正义,对于人来说,总是凶事。如果一年是在战争中度过,那就不是“有年”,而是“凶岁”。因此,古文中,美好的一年,丰收的一年,称为“年”、“有年”“过年”,都是好的。而“岁”则是凶恶的一年,噩梦般的一年,称为“岁”。“岁”不称为“有岁”,而称为“凶岁”。
春节“过年”,意思是保护好,守着好的“年”,不让“凶岁”来侵犯“年”。就一个人来说,或者就一个社会来说,“年”与“岁”,有时,不能随人愿的,有“年”有“岁”,于是,“年年岁岁”就连在一起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事的变幻,年岁也就不分了。(欲知
的其它故事,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