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破裤子的慈善家
我们仅靠‘工作’是活不下去的呀。为了活得舒适,我们就需要丰足的劳动产品。一个人就算是任劳任怨地干活,但若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没有必要或者毫无用处,那他的时间仍旧是白白浪费了。
以上摘自译言古登堡计划图书《穿裤子的慈善家》
【书名】穿破裤子的慈善家(The Ragged Trousered Philanthropists)
【作者】[英] 罗伯特·特雷塞尔(Robert Tressell)
【译者】 徐琳、徐楚琳、虞军
罗伯特·特雷塞尔(1869?-1911)原名罗伯特·努能, 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他很早就当了工人,曾在南非居住,在布尔战争中加入布尔人一方,被俘至英国。1902年他定居英国南部小城海斯汀斯,当油漆房屋和写招牌的工人,并参加当地的社会民主同盟支部。他的唯一小说是《穿破裤子的慈善家》(1906-1910?)。他患有严重的肺病,这部小说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写成的,历时三年。作者于1911年病死于一所贫民医院。
本书以英国南部某小城为背景,描写了一些不同年龄、不同工种的建筑工人在一年里的遭遇。
作者描绘了失业对给广大工人群体带来的威胁,描绘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与疯狂掠夺,描绘了工人阶级的自甘落魄,也展现了英国工人阶级思想一点点觉悟的过程。
本书作者很早就开始工作,在英国做油漆工与招牌撰写工。正因为他也是广大工人群体中的一员,所以他对工人阶级的处境看得最清,对他们所受的压迫体会最深。本书中的形象也是以他自己为蓝本,以他的亲身经历为原型写成的。
在这里,他塑造了拉什顿、迪德卢姆、斯威特等对工人阶级的巧取豪夺;塑造了牧师布尔奇和斯塔尔的两面三刀。他们空有满嘴的仁义道德,背地里却做尽了男盗女娼。在经济的压迫下,在宗教的迷惑下,工人阶级把自己牺牲健康与生命换来的劳动所得都喂进了资本家的嘴里,裹在了资本家的身上,他们百般无奈也好,心甘情愿也罢,最终得到的只有衣不蔽体、食不裹腹……
可是,黑暗中总会有一点星光,在人们迷茫无措之时,帮他们照亮前方的路,思想渐渐觉悟的工人欧文向人们揭示了工人贫困的根源,传播了社会主义的火种……
在这群工人中,老工人林登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被资本家无理解雇,后来病死在济贫院中。菲尔波特由于资本家不顾劳动安全,死于工作事故。学徒伯特整天被老板和工头驱使、斥责,当牛做马。青年工人伊斯顿受人欺骗,以致夫妻不和.....而这些人面对他们所受的压迫却无动于衷,不思变革,甘愿就此沉沦。可是,黑暗中总会有一点星光,在人们迷茫无措之时,帮他们照亮前方的路.在此,作者着重刻画了一个正在觉悟过来的英国工人形象--欧文。欧文的主要活动是在工人中间揭示工人贫困的根源,使他们识破资本家的谬论论,觉醒起来,不再受资本家欺骗和压迫。
历史的进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今日的美好下掩藏的是多少人的血与泪,哀与痛。无数先驱用鲜血与生命点燃了人类进步的火种。有幸译得这本书,有幸识得曾经的人间百态。有多少次,我们为工人的自暴自弃而心如刀绞;多少次,我们为他们的一点进步而喜不自禁……在此,我要真诚感谢徐楚琳和虞军两位译者,感谢她们为我们这个小小的翻译团队倾心付出。在翻译与校对的过程中,大到篇章,小到标点,我们不放过一丝错误,不放任每处不当。两位译者严谨求实的翻译态度、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值得我终身学习。
翻译是译者与作者灵感的碰撞,擦出了文化的火花,点燃了智慧明灯;翻译是译者与书中人的倾心交流,是译者跟随人物的脚步,重走他们的生命的历程。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是旁观者,旁观书中人的命运,喜其所喜,悲其所悲,急其所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译者又是书中人,会为每一分所得而欣喜若狂,也会因每一点失去而长叹掩涕。面对生活的压迫,我们有昏昏噩噩的颓唐,也有揭竿而起的奋勇。
译路即心路,是每个译者终身的修行。唯愿每个译者都能读书万卷,学贯中西,不悔此生为象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