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专栏 | 王运美:家乡古迹拾遗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王运美 / 图:堆糖
家乡古迹拾遗(一)
我的家乡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这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远古时代,由于这里土地肥沃,湖面广阔,气候温和,已有人类在此从事渔猎和农耕活动。在双港镇乐亭村王家嘴,人们发现了很多石箭、石斧、石锛、网坠,据考证,距今约一万七千多年。这些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制作精良,具有很高的实用功能和欣赏价值。可以想像,先民们凭着这些先进的利器耕种这片肥沃的土地,春种秋收,解决了温饱。他们有时撒网捕鱼,有时弯弓射雕,又改善了营养结构。至今双港境內,仍有大量的野猪藏在山林野外,有时下山损害村民的庄稼。可以想像,远古时代,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是何等的生机勃勃,人类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即可获得丰厚的收益。
"尧山"这个名字很古老,传说当尧之时,天下洪水滔滔,十年九涝,老百姓只得躲在山上避水,这和世界各地关于上古洪水成灾的记载有着惊人的吻合。
由于水陆交通便利,这里是古代商贾南来北往必经之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有些绿林好汉便占山为王,霸水为寇,反抗朝廷,杀人越货,无法无天。流传最广的当属尧王故事,传说他在隋末起兵造反,后兵败自杀。当地有些地名据说和他有关,如烂尸洼,传说他杀人后扔在此处,至今该处寸草不生,白日牛羊不敢经过,人们心惊胆颤,望而却步,说是杀气太重。
朱陈大战鄱湖十八年,据村民说,关键时刻,是本地一伙在草坪上打草的村民救了他。尧山有个土墩,下有一洞,名曰"黄水窿",传说朱元璋被敌军追击,情急之下,钻进此洞,直到天亮才爬出来,他把此地叫"光天",现在人们改称"官田",这是一个很大的村庄。
我的家乡双港尧山,就是一个典型的鱼米之乡,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半渔半耕半读,民风淳朴。在唐代,据说有位姓王的读书人,人称"王少府",他潜心钻研学问,淡泊名利,隐居乡村,很多有才华的文人雅士都喜欢和他交往。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慕名而来,专程拜访并留下诗篇:
《题王少府尧山隐处,简陆鄱阳》
故人沧州吏,深与世情薄
解印二十年,委身在丘壑
买田楚山下,妻子自耕凿
群动心有营,孤云本无著
因收溪上钓,遂接林中酌
对酒春日长,山村杏花落
陆生鄱阳令,独步建谿作
早晚休此官,随君永栖托
尧山村至今人烟旺盛,且村民大多姓王,是不是王少府的后人,有待考证。
双港除尧山之外,另一有名古迹就是双港塔。
双港塔是本乡地标性建筑,始建于明代,毁于1998年特大洪水。说是天灾,也是人祸。由于年代久远,塔脚面临河水的一面每逢涨大水,岩石长时浸泡,渐渐崩塌,底子越来越虚。此外,少数村民暗暗将塔脚的砖石挖回家搭猪圈牛栏,建厕所厨房,打院子,下地脚⋯⋯无所不为,又无一人监管,一座古塔,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天长日久,古塔终于无力支撑,轰然倒塌。
传说明代万历年间,双港人陈思岗,时任京都御史,因见龙头山下水流湍急,危害百姓,遂决定在此建塔,在古代,人们相信宝塔能够镇住河妖,护佑百姓。事实上,人们老远望见宝塔,知道那是险要之地,自然会放慢速度,加倍小心。宝塔建成之后即遭雷劈,剩下七层,无顶无盖,屹立于龙头山近四百年。
除了双港塔,双港重要的古迹还有青莲寺和洪迈墓。
青莲寺在白鹿冈北麓山凹之处,鼎盛时吸引了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人们或坐船或坐车或徒步前来朝拜,那时佛像庄严,高僧云集,是真正的佛门圣地。后遭人为损坏,墙倒屋塌,最后人去寺空,荒草盈庭,长蛇出没。那些铺路的大麻石,佛殿的垫脚石,渐渐被村民搬回家,据为己有。
离青莲寺不远处,正是洪迈墓。
洪迈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他的后人选择双港龙吼山作为他的永久安息之地,自有他们的理由。可惜的是,即使是当地人,也很少有人真正理解洪迈是何许人也。
洪迈是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洪皓,出使金国,被羁押十几年,坚贞不屈,不辱使命,被誉为"宋之苏武",他的兄弟洪适,曾任宰相,洪遵,也当过副宰相,洪适,洪遵分别在金石,钱币研究上也卓有成就。
作为一名学者,洪迈一生手不释卷,著作等身,主要著作有《容斋随笔》,《夷坚志》等。其中《容斋随笔》写作前后历四十余年,这部煌煌巨著深受毛主席喜爱,长期带在身边随时翻阅。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文化巨人,他的坟墓在解放后遭到破坏。1958年龙吼山下修水坝,人们把洪迈墓前的石人、石狮、石马、石碑等拉到水坝边上拦水造坝,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破四旧,破封建迷信,又将仅剩的一些石人石马石碑要么砸断,要么搬回家修桥补路。
距离洪迈墓不远,有明代藩王的淮王墓,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被盗挖,据说盗墓者挖到了一些金银玉器,一些有文字的石碑被毁坏,其中一块青石碑现在还放在某小学教学楼门口。
双港境内的古迹当然不止这些,如鄱阳湖中的长山列岛,仿佛上帝遗下的一颗颗明珠,以其无与伦比的秀丽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令人惊讶的是,很早以前,岛上就有人类的活动,人们在其中发现了古窑遗址,里面还有残存的陶瓷碎片,这对研究我国陶瓷史的专家学者来说,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时间如滔滔巨浪,奔腾不息,一切过往,都将成为陈迹。但历史不容遗忘。昨天今天明天都有它的连续性,因果关系。如淮王作为明皇室藩王,当年占地无数,他们鱼肉百姓,是人民身上的寄生虫。"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建立了新中国,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劳动者当家做主。在中国古代,社会等级森严,劳动者处在社会最低层,没有地位,没有尊严,"上无片瓦 下无立锥之地"。而这些王爷活着时作威作福,死了还极尽奢华,修建豪华大墓,陪葬大量的金银珠宝。
但洪迈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忧国忧民的政治家,一个孜孜一生的大学者,可谓一代圣贤,理当受到后人的膜拜。现在经常有人远道而来,祭拜他的坟墓,即是最好的证明。
家乡古迹拾遗
家乡古迹拾遗(二)
我也曾几次拜访过洪迈墓。
坟墓低矮简陋,紧邻他的是现代一对老夫妻的合葬墓,高大雄壮,也许,九泉之下,洪迈先生将越过千年与他的邻居一起"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吧。杂草丛中,砍头的石人,断足的石马被推倒在地,也许他推倒的不是石头,而是一座文化丰碑。从古至今,无知者无畏,他们什么都敢毁,这方面,中华民族是有过教训的。元代金戈铁马,"只识弯弓射大雕",无数的饱学之士被打入社会低层,所谓"八娼九儒十丐",斯文不如扫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文治武功不可偏废。
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尊重先贤,唤起每个人的文化自信尤其紧迫。而家乡这些先贤古迹就是活生生的教材。
站在这些古迹面前,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双港塔又屹立在龙头山,相伴日月循环,迎接游子来去,留下永远的乡愁。
我梦想,洪迈墓前的石人石马又完整地站立了起来,陪伴洪迈先生,深受后人致敬。
我相信,我的梦想终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