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用封尘已久的“戒尺”?

通过百度搜索可以看到,戒尺是指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一种木板。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象征着体罚学生的“戒尺”也被封入历史。现在,温岭市淋川中学又将封尘已久的戒尺请到了课堂上,并且是学生家长代表亲自把戒尺授予班主任老师,目的是“用来震慑和惩戒违反课堂纪律和不认真读书的学生”。学校这样做的目的不难理解。

根据我国有关的教育规定,禁止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体罚”学生的行为是违法的,而“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体罚”与“惩罚”虽一字之差,但其含义或目的却明显不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是难以分清彼此。在教育实践中,曾因难以区分某一行为到底属于“体罚”还是属于“惩罚”而导致教师与学生或学生家长之间的争论或矛盾。现在,温岭市淋川中学将象征体罚的“戒尺”又请到了课堂上,如何掌握使用戒尺的轻重度,是淋川中学的班主任老师们面临的一个课题。“打”的轻了不仅不能发挥“戒尺”的作用,而且还可能使学生觉得好玩而不当回事;如果“打”的重了,又可能越过“惩罚”的边界而成为“体罚”,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老师与家长或学生之间的矛盾甚至冲突。惩罚学生的手段很多,为何非要采用封尘已久的封建社会的遗物“戒尺”呢?“戒尺”是体罚的象征。

另外,“惩戒违反课堂纪律和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是老师的本分工作之一,何时对学生进行惩戒、如何惩戒、惩戒到什么程度等都由老师按照有关规定的精神来执行,无需由学生家长代表亲自授予班主任老师“戒尺”。学生的许多不良行为其实是在家庭形成的,家长不能仅仅指望老师去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更重要的是要掌好家庭的“戒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