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拉园区,多位建筑大师的作品展示地
德国魏尔虽是个很小的德国小镇,但却有一个很出名的地方,尤其是对学建筑的来说。那就是维特拉园区(Vitra Campus),夸张点说可算是建筑学生的朝圣地。这个家具工业园集中了十多位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其中九位还获得过普利兹克大奖)的作品。
先简单说说园区的来历。
维特拉家具公司,是一个有八十年历史的瑞士家族企业。上世纪50年代开始涉足家具制造业。初期主要是办公家具,后来也涉及家居领域,主要是欧洲市场。公司有众多世界著名的家具设计师。他们公司在瑞士,但工厂却设在莱茵河畔的魏尔(德国),不过这里走路都能到瑞士。
1981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大半个厂区。正所谓不破不立,福兮祸兮。公司董事长罗尔夫.费尔鲍姆(Rolf Fehlbaum)决定聘请英国著名建筑师尼古拉斯.格里姆肖(Nicholas Grimshaw,1936年出生)帮助重新规划园区并设计厂房。现在园区内最早的两座大厂房就是他的设计。格里姆肖在英国和世界各地有数十座大型的公共建筑作品,比如机场火车站等,不过他并没有获得过普利兹克奖。
后来,弗兰克.盖里被聘请为顾问,并重新修定了园区的规划。盖里也在园区设计了几座建筑(一个厂房、门卫室、设计博物馆和博物馆画廊)。弗拉克.欧文.盖里(Frank Owen Gehry),1929年出生于加拿大的犹太裔美国后现代主义及解构主义建筑师,1989年普利兹克奖(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得主。我所见过的他的设计只有布拉格的跳舞的房屋。
盖里之后,来自不同国家的多位建筑师(有些当时还没有成为大师)纷纷前来参与园区的设计。
1993年,扎哈.哈迪德实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真实作品。
1993年,安藤忠雄的首个日本外的作品诞生在这里。
现在的园区既是工业厂区,也相当于一个建筑博物馆。园区每天有四拨导游团(11:00和13:30德语,11:30和14:00英语),一次行程大概要两小时。这是园区的平面图,对于学建筑的人来说,基本可以转上大半天。
我没有时间跟团参观,只是简单地随便看看而已,有些需要跟团才能看到的东西也就看不到了。园区比较大,纠结是按照年代还是位置还是作者的顺序写,最后还是按从西向东的大致方位来写吧。
位于园区的最右(西)边,有个30.74米高的滑梯塔(Slide Tower),建成于2014年,由德国艺术家卡斯滕.霍勒(Carsten Höller,1961)创作。
卡斯滕.霍勒的父母是德国人,在布鲁塞尔的欧盟机构工作,卡斯滕在比利时长大,所以也被说成是比利时艺术家。他现在长期生活在瑞典。其实他的专业是研究昆虫与农业的,后来才开始喜欢上艺术。
17米高处有个观景台,也是38米长的螺旋管滑道的起点。
塔顶上还安装了一个直径6米的钟。
滑梯的出口,处于封闭状态,不知道什么时候打开。
滑梯再往南走,这个建筑比较有特色,扎哈.哈迪德的首个作品,消防站。
扎哈.哈迪德(Zaha Mohammad Hadid,1950-2016),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2004年,成为首位获普利兹克奖的女建筑师,2012年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
如果对扎哈这个名字不熟悉的话,北京东二环边上的银河SOHO应该见过吧。那就是扎哈给潘石屹设计的。当然,扎哈在中国的作品还有望京SOHO和广州歌剧院。
由于1981年的那场大火,园区特地加强了消防工作,于是在园区内设计了一个消防站,当然这并不是属于市政的消防机构,而是园区内部的自建消防队,为了抑制初期的火灾。不过后来消防工作还是交给了市政的消防部门,这个消防站便改成了展览馆,举办一些不固定的临时展览。
你会发现消防站到处都是不平行和不对称,不仅外面,里面也一样。据说是为了让消防员随时保持警惕。
要说维特拉老板罗尔夫.费尔鲍姆敢于让当时还毫无名气的扎哈等人来这里展现他们的设计才能,的确是相当的有魄力。也正因为他的慧眼,后来他还成为了普利兹克奖的评委。
消防站,清水混凝土加玻璃的外观。
消防车出入的大门。
消防站内现在成了展览馆。
消防站内几乎所有的地方,包括宿舍和厕所都设计成斜的,据说扎哈的初衷是为了让消防员随时保持警惕,但这让消防员们非常不满意。
消防站对面,有个红砖建筑。
这个红砖外墙的建筑是展示仓库(Vitra Schaudepot),设计者是大名鼎鼎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工作室,也就是北京鸟巢的设计者。建筑年代2016。我们之前在巴塞尔见过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工作室。
这是官网上展示仓库的内部。
仓库后面的建筑是不是与此有关我就不清楚了。
展示仓库的北侧,有个大厂房。这就是罗尔夫.费尔鲍姆最初请英国建筑师尼古拉斯.格里姆肖(Nicholas Grimshaw)设计的第二座厂房(1983年),与这个厂房对角的是1981年格里姆肖设计的第一座厂房。第二厂房后面还连着另一个椭圆形的厂房,没有跟团看不到。那个厂房是由日本建筑事务所SANAA(サナー,Sejima And Nishizawa And Associates)设计的。SANAA是由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两人共同创办的。2010年,SANAA获得普利兹克奖,妹岛也是继扎哈之后第二位获此大奖的女建筑师。瑞士洛桑的劳力士学习中心也是他们设计的。
格里姆肖设计的第二厂房与马路对面的厂房之间,有个金属天桥,作用是下雨时为在两个厂房之间穿梭的物流车辆挡雨的,遮雨天桥具有在雨天自动下降的功能。而那座建于1994年,外观非常普通简洁的红砖厂房,则是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Álvaro Siza,1933年生人,也称西塞)的作品。阿尔瓦罗.西扎是1992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以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终身成就奖。园区的停车场也是他设计的。
阿尔瓦罗.西扎设计的厂房旁边,有个五百米长的甬道,是为员工提供的散步休息区。也是扎哈设计的。
园区大草坪上有这么一个小东西,我起初也猜不出它是什么,还以为是什么设备室。后来才知这是伦佐.皮亚诺的作品(2013年)。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1937年),意大利热那亚人,著名建筑师。1998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世界各地作品很多,大家熟知的有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和大阪的关西机场。
这个建筑其实是个最小居住单元,也就是在六平米内集中了日常生活的基本必须元素。建筑的起名叫第欧根尼(Diogene),确实有点意义。第欧根尼古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犬儒学派的创始人。所谓犬儒学派,在当时否定社会与文明,提倡回归自然,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荣华富贵,字义上有像狗一样生活的意思(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出自罗马皇帝苇斯巴芗的一句话)。第欧根尼最出名的一个典故就是当亚历山大大帝当面问他想得到些什么恩赐时,第欧根尼说了句出人意料的话,你挡着我的阳光了,请闪开。亚历山大则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宁愿是第欧根尼。卢浮宫有幅普桑画的《第欧根尼扔掉他的讨饭碗》,意思就是说连碗都是多余的,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极简主义。很多人误以为犬儒是骂人或是指像狗一样的奴才,那是曲解。
与第欧根尼同一个草坪上,有这么一个大的圆顶建筑(Dome)。
设计者是美国发明家、建筑师理查德.巴克敏斯特.福乐(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1895-1983)。可能是受一战、二战的经历影响,他获得过多项类似建筑的专利。
这个由铝管拼合组成的框架穹顶建筑,可作为安置军队伤员或避难的场所,并且利于快速组装和拆卸。这件1975年的设计作品,最初是作为底特律的汽车陈列室。2000年,罗尔夫.菲尔鲍姆在一次拍卖会上买下了它,并安装在这里,用作举办活动和展览的场所。
连接部分的细节。
前面这个建筑,是园区的一个重头作品,维特拉之家(VitraHaus)。其实说之家(Haus)并非为谁设计的住宅,准确地说是个家居家具展示陈列馆。而且建筑本身就是个看点,设计者也是赫尔佐格和德梅隆(2010年)。
据说建筑的单元元素来自瑞士传统木屋的灵感。
展馆的入口处。
里面大多数各种家具及装饰物。大多是维特拉公司设计师们的作品。还是少文多图吧。
窗外的停车场,也是阿尔瓦罗.西扎的设计。
喜欢可以去躺一下,看着就舒服。
从维特拉之家看到的这个厂房,也是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有货车正在出货。
窗外的景色
从电梯看,算上地下一共有六层。
至于建筑里面的道道,需要学建筑的去体会了。前面蓝色的“钟”,是个参观线路的路牌。设计者是德国的雕刻家、艺术家托比亚斯.雷伯格(Tobias Rehberger,1966)。
左边的两个小建筑分别是维特拉园区的门卫室(1989年)和维特拉设计博物馆画廊(2003年)。都是弗兰克.盖里的设计。
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建于1989年,是弗兰克.盖里在欧洲的第一个作品。主要展出维特拉家具公司设计过的椅子。
需要买票跟团参观,我们只是看了外观。
设计博物馆与远处的维特拉之家。
这是刚从在维特拉之家看到的,弗兰克盖里设计的厂房,1989年建。厂房与设计博物馆之间有坡道连接,参观者可以通过玻璃看到生产过程。
这件雕塑作品叫《平衡的工具》,是瑞典裔公共艺术大师克莱斯.欧登柏格(Claes Oldenburg,1929)与他的妻子库斯耶.范.布吕根(Coosje van Bruggen,1942-2009)设计。
克莱斯.欧登柏格出生于斯德哥尔摩,库斯耶.范.布吕根出生于荷兰格罗宁根,曾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工作过。后来夫妻二人都移民美国。他们的许多作品都是夫妻合作,这件1984年的作品中的工具,刚好与家具公司的主题相符。也是献给维特拉创始人威利.费尔鲍姆70岁生日的礼物。也正是在克莱斯.欧登柏格的办公室内,维特拉董事长罗尔夫.费尔鲍姆第一次见到建筑师弗兰克.盖里,也就有了园区的现在。
位于园区东北角的这个建筑,是会议馆,建筑年代是1993年。设计者是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安藤忠雄(1941年出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日本建筑师,1995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从他大量清水混凝土建筑来看,受柯布西耶的影响较深。他的作品在日本非常多,但这个会议馆则是他在日本之外的第一个作品。
据说设计灵感有来自日本寺庙的冥想小径。
透过玻璃看里面,也是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会议馆的地下部分也不小。。
园区马路边的公交站,也是专门设计的。设计者是英国产品和家具设计师,贾斯珀.莫里森(Jasper Morrison,1959年生于伦敦),他的工作室设计了汉诺威的轻轨以及一款三星手机。
园区门口有通往魏尔市中心的公交大巴。
离开维特拉,下一站圣加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