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 | 王阳明的越中三记
图 | 10月30日绍兴“阳明文化周”开幕第一天,与会者拜谒王阳明墓。绍兴市委宣传部提供。
为民心树碑,为历史作证
王阳明晚年在绍兴居住了6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一是以讲学传道业,他的思想学说《传习录》影响很大;二是以著作晓世人,他的“越中三记”(《尊经阁记》、《亲民堂记》、《浚治记》)成为不朽的经典。
《尊经阁记》——列为书院学校必读课本
图 | 王阳明讲学稽山书院。
稽山书院是当时绍兴的最高学府,应南大吉太守的邀请,王阳明写下了这篇文章,后人将其编入《古文观止》,成为一篇传世的名文经典。其中说明:“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之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匿矣’。”当时在绍兴府的积极推行下,这篇《尊经阁记》被列为书院学校的必读课本,又成为市集上流行的书册,其影响是空前的。
《亲民堂记》——呕心沥血之作流芳百世
图 | 南大吉于嘉靖二年(1523)出任绍兴知府,向阳明先生殷勤问学,往复数次,终师从阳明,称门生,深得“致良知”之教。1525年,大吉就亲民、明明德等问政于阳明先生,终得其要义,于是将自己掌管政事的办公室取名为“亲民堂”。
南太守一次路过阳明居处进而问政,先生向他点拨:为政的根本在于“亲民”。此后王阳明写了《亲民堂记》一文,其中写道:“故止至善之于明德亲民也,犹之规矩之于方圆也,尺度之于长短也,权衡之于轻重也。方圆而不止于规矩,爽其度矣;长短而不止于尺度,乖其制矣;轻重而不止于权衡,失其准矣;明德亲民而不止于至善,亡其则矣。夫是之谓大人之学,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夫然,后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于是南大吉名其莅政之堂曰“亲民”,每日在“亲民堂”自励勤勉,并以“亲民”为毕生职责,成为绍兴历史上的著名清吏。毫无疑问,王阳明这篇呕心沥血的《亲民堂记》,可为天下之人振聋发聩,因此反响极大,一直成为经典之作而流芳百世。
《浚河记》——为民心树碑,为历史作证
图 | 府河边上的《浚河记》。
前人曰:“善治越者以浚河为急。”当时的府河跨山、会两县界,纵横贯穿于城中,皆通舟楫,成为绍兴府至关重要的“命脉”。然而,因为富家豪强的不断侵占,河道渐趋壅窄,百姓一时怨声载道。于是南大吉下令疏浚河道,并拟拆两旁庐舍六尺拓宽河道,为乡里造福。但他遇到了不小的阻力,甚至还受到了毁谤与诬告。阳明先生火眼金睛,洞悉南太守的一举一动,他要揭示事实真相,主持社会公道,表达民心所向,于是慨然写下此文:“人曰:吾守其厉民欤,何其谤者之多也?阳明子曰:'迟之。吾未闻以佚道使民,而或有怨之者也。’既而舟楫通利,行旅欢呼络绎。是秋大旱,江河龟坼,越人之收获输载如常。明年大水,民居免于垫溺,远近称忭……纪其事于石,以诏来者。”众所周知,先生这是在为功德立传,为民心树碑,为历史作证。
-The end-
撰 文|苹 果、秋 生
编 辑 | 王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