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败酱,见过吗?清热解毒,活血排脓。治肠炎、痢疾、阑尾炎
岩败酱
来源产地
为败酱科植物岩败酱的全草。
夏季采收,切段,晒干。
喜生于海拔400-1800m、光线充足、干燥的山坡。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原形态】
岩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状茎稍斜升,长达10cm以上,顶端不分枝,有浓烈臭酱气味。茎多数丛生,连同花序梗被短糙毛。基生叶有柄,长2-4cm;茎生叶对生;叶柄知,上部叶渐无柄;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3-7cm,羽状深裂至全裂,通常具3-6对侧生裂片,裂片条形,有稀的缺刻状牙齿,无毛或有糙毛。
密花聚伞花序顶生,3-7枝在枝端排成伞房状,宽4-15cm,轴、梗均被粗白毛和腺毛;小苞片腺形,对生;花萼小,萼齿5;花冠黄色,漏斗状,径3-5mm,基部成短细筒,筒基部一侧有偏突,上部5裂,裂片近圆形;雄蕊4,长于花冠;子房下位,圆柱状。瘦果小,倒卵圆柱状,背部贴生有椭圆形的大膜质苞片。花期7-9月,果期8-9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寒。
清热解毒,活血,排脓。
肠炎,痢疾,阑尾炎,肝炎:用量2~5钱,水煎服。
黄疸:岩败酱、茵陈各5钱,水煎服。
《中药大辞典》
苦,寒。
清热解毒,活血,排脓。治肠炎,痢疾,阑尾炎,肝炎。
《中华本草》
味辛;苦;性寒
清热解毒;活血;排脓。主痢疾;泄泻;黄疸;肠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