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家|阳玉涓的微笑
长沙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校长 阳玉涓
——长沙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校长阳玉涓素描
阳玉涓,长沙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简称诺贝尔摇篮)副总经理、诺贝尔摇篮小学校长,诺贝尔摇篮幼稚园总园长。
阳玉涓给记者的印象,身上有一种新时代女性的自然之美——微笑。记者三次采访,她都是微笑着款款而来,一身淡绿色旗袍,传统古风女式挽发,质朴而优雅,婉约中散发出一种洒脱与从容。更让人感觉到女性校长的思维与格局,微笑中蕴藏着一种教育张力:执着于诺贝尔摇篮的教育,追求着生命气象。
微笑是一种魅力,也是一种气质。阳玉涓宛如诺贝尔摇篮的形象大使,以微笑赋予教育温度,以气质彰显诺贝尔摇篮的教育力度。
志之美:追寻诺贝尔之光
一百二十年前,瑞典杰出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为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用自己所有资本成立了一个基金会,设立五个奖项,奖励那些对人类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诺贝尔奖”。
这一奖项得到世界公认。从1901年首发以来,它在人们心目中,宛如空谷幽兰、高寒杜鹃、冰山上雪莲,其美誉有一种博大之美。可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没有想到,一百年后的一天,2000年7月19日,在中国,有一所幼教集团成立,她的名字就是: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虽然刚创办时只有几十个幼儿,但诺贝尔摇篮人胸有大志,把目光注视着娃娃未来的远方,希望有一天诺贝尔群落有他们的娃娃。这一年,也是一个新世纪的纪元年,一群有志者开启了培养诺贝尔人才的探寻之路。如果用历史站位的目光打量审视,世界没有一所学校使用诺贝尔这个名字,可以说这是一种鲲鹏之志,该校名自此篆刻在21世纪教育文档里。这一年,阳玉涓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带着向往的微笑走进这个群体,和诺贝尔摇篮人一起追寻诺贝尔之光。
在诺贝尔摇篮采访,三个鲜明特点让记者印象深刻。一是学校誓言:“我是中国人,永远忠于五星红旗所代表的国家——中国;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最大的力量,我爱中国!”二是必读《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三是以诺贝尔“摇篮”为办学目标,筑基厚植少年之志。
诺贝尔摇篮的教育誓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应该说,这是一种大格局大视野,一种浩瀚的精神世界。这,既是诺贝尔摇篮人的初心,也是诺贝尔摇篮人的精神求索。
所以,诺贝尔摇篮创办时就昭示着两个目标点:一是以培养诺贝尔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二是给教育注入一种特有的文化基因,以最好的教育构筑孩子未来梦想。阳玉涓是诺贝尔摇篮幼稚园的第一批员工,诺贝尔摇篮人的梦想也自然根植她心中。21年来,她无论是担任幼稚园园长还是担任总校长,始终不忘初心,给孩子播洒“诺贝尔”希望,与师生一起追寻教育的灿烂。
平凡教育,风光无限。从2000年创办,到2021年,诺贝尔摇篮人筚路蓝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为教育集团,拥有1所小学、21所幼稚园、1个亲子园、1个教育科学研究院、1个少年儿童中医教育研究院(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共建)、1个1500亩的大型户外生态亲子活动基地和1个教材教玩具开发中心,在校生从30几人发展到七千多人,教职员工由几十人发展到一千多人。
阳玉涓是一个踏实奋进的人,享受着诺贝尔摇篮的教育之美。21年来,在诺贝尔摇篮田园里,她尽情地挥洒,辛勤地耕耘,热情地奉献。21年过去了,随着诺贝尔摇篮的发展,她也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副总经理,诺贝尔摇篮小学校长,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少年儿童中医教育研究院(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共建)执行院长;湖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湖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兼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幼小衔接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武术协会常务委员,湖南省武术协会太极推手分会副秘书长,湖南大学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长沙市三八红旗手。
这些并不证明什么,但突显了她的教育张力。什么是好校长?一是教育思想,二是思维方法。阳玉涓以一种时代思维,从21世纪儿童视角出发,研究这个时代儿童成长规律,用创新思维打开儿童成长之门。例如,她主持了《幼小衔接课程体系的创新研究》,主编出版了《文化自信,以诗为魂》《为了科学的明天》《玩出名堂:诺贝尔摇篮教育—中国特色学前教育体系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经典启蒙》第一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医教育,从娃娃抓起》等研究成果。这些,虽不是灿若星辰的夜空,但透视出她的教育个性与方法。所以,“中国诗词教学大会”从2019年开始,连续三届都是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承办。阳玉涓连续三年走上讲坛,与大家分享:《中国梦·教育梦·摇篮梦》。
2002年,诺贝尔摇篮幼儿赴山东曲阜参加“首届世界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
2014年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活动中,诺贝尔摇篮小学生展示经典诵读
诗之美:追寻国学教育之魂
诺贝尔摇篮的教育给人三种鲜明印象:一是育诺贝尔精神气象;二是以国学教育为主体开展项目式学习;三是以传统文化构建中国人格。
首先是以诗词为主的国学教育。当代国学大师范增说,“国学是一片浩瀚无际的大海,能够让我们自由自在地遨游。每天早上五点钟,万籁俱寂,我走进书房,就感觉天地那么辽阔,因此心灵为之一振,我每天就有这种感觉。”他认为,诗词反映了中华文化灵魂,是生命本源的开启,是美妙的青春和生命力。
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认为,“读诗,人生有一种生生不已、富于兴发感动的不死的心灵。由《周易》中的设卦观象到《庄子》的'得意忘言’,魏晋六朝的'言艺之辨’,再到唐代以后的'意’与'境’的统一之美,诗 总是那么耐人寻味,其间隐含着神秘莫测的古老信息。
阳玉涓体会到诗词是国学的基础,是诺贝尔摇篮教育的根基,并融入学校整个教育过程之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文化基因。在诺贝尔摇篮采访,记者感受到师生对诗词的喜爱,诗词在该校呈现出一种生命气象。从校长到教师到幼儿到小学生,都能享受国学之美。因而,读诗、诵诗、吟诗、写诗、赛诗,已融入诺贝尔摇篮孩子的骨子里。2021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诺贝尔摇篮举行诗词擂台大赛。小学生你来我往,妙语连珠,口吐莲花,唐诗宋词倒背如流。一年级(68)班欧锦淏,作为全校诗词擂主,小小年纪蕴藏着大能量,面对现场几千名家长挑战,泰然自若,从容应对。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欧锦淏都是脱口而出,应答如流。应该说,这就是诗教,就是国学,它撬动了孩子的情感与智慧,撬动了孩子对祖国的热爱。
当然,诺贝尔摇篮的教育目标不仅是背诵古诗词,而是给孩子铸就国学底蕴,培养新时代儿童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中国人格。阳玉涓认为,国学教育有很多台阶,国学是由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组成的,例如中医、中华武术、书法等,诗词浸润其中,给予国学之美。由此,21年来,诺贝尔摇篮已形成“国学、国医、国术”基本课程体系。核心是“以诗为魂”。早在2002年,上海《为了孩子》杂志专题报道了诺贝尔摇篮的古诗词教育:《让娃娃享受古典诗词》。那时的幼儿今天许多已成为名校的大学生,但他们未忘记诺贝尔摇篮国学教育为其打下的坚实基础。
诺贝尔摇篮二十一年的国学教育,阳玉涓归纳:一是走出去,二是请进来,三是浸享。
首先,寻找诗词教育大家,为诺贝尔摇篮诗词教育赋予力量。学校创办以来,阳玉涓带领师生先后拜访了张岱年、周汝昌、梁思礼、汤一介、叶嘉莹、许渊冲、杨敏如、涂又光、杨叔子、文怀沙、肖纪美、卢木斋等著名人文学者、中科院院士、国学大师诗词专家,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给诺贝尔摇篮师生以诗教,激励不忘国学,点燃梦想。
百岁老人杨敏如先生,一生酷爱诗词,学生遍布诗坛。2016年3月10日,阳玉涓带领师生拜访杨先生,请教国学教育。也许是诗词的情感,当她与诺贝尔摇篮孩子相遇时,顿时诗情迸发,一口气与孩子交流了两个多小时,和诺贝尔摇篮孩子浸享在诗词里。
2016年春,诺贝尔摇篮小学生游学天津、北京,拜访诗词泰斗叶嘉莹先生,亲切交流
2016年3月6日,阳玉涓和诺贝尔摇篮师生走进南开大学。93岁的叶嘉莹先生正站在南开大礼堂讲台上,精神矍铄地给本科生、研究生讲诗词。那气势那韵律那情感,当即就给孩童们以心灵震撼。诺贝尔摇篮的孩子走进叶先生家中,与叶先生一起吟诵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李白的《蜀道难》。叶先生浸享诗词之中,传递古诗词之美,论说国学教育。从此,诺贝尔摇篮与叶先生结下诗词情缘,也因为叶先生促进了孩子喜爱国学。
2017年5月6日,阳玉涓和诺贝尔摇篮师生走进诗词翻译泰斗许渊冲先生家中。这位百岁老人穷尽一生,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同时翻译成中英文和法文,古诗词传播享誉中外。相遇诺贝尔摇篮孩子,大师和蔼可亲,与孩子们谈诗词论志,当即题写:“诺贝尔摇篮,诗歌的摇篮。古今合一,中西合一。”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古诗词翻译泰斗,住在一个很窄小的房子里,享乐在古诗词翻译世界里,充满快乐和幸福。什么是诗词,什么是国学,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人生,诺贝尔摇篮师生从许先生身上看到一个灿烂的世界。当许先生于2021年6月17日辞世时,诺贝尔摇篮师生久久不能平静,深深沉浸在怀念感恩之中。
阳玉涓认为,走出去寻找大师,特别是与大师对话,诺贝尔摇篮的孩子打开了浩瀚的世界,每一次的美好相遇,心灵都得到洗涤和滋养,立志要做大师那样的人。
其次,请进。阳玉涓介绍,一是请诗词教学名家走进诺贝尔摇篮,与师生分享诗韵之美。二是请诗词名家担任诺贝尔摇篮课程专家和教学顾问。譬如,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吟诵(唐调)”传承人魏嘉瓒先生,2021年3月27日走进诺贝尔摇篮,给老师和孩子们进行吟诵培训,在该校建立“唐调”吟诵基地”,一批学生成为“唐调”第三代传承人。三是请全国诗词教育名家走进诺贝尔摇篮课堂。近几年来,诗意语文构建者王崧舟,诗词吟诵教学专家陈琴、唐调吟诵专家魏嘉瓒,全国名师支玉恒、唐江澎、余映潮、窦桂梅、赵谦翔、王海兴、尤立增、孙双金......可谓群贤毕至,人人身怀个性,都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研究成果,挥洒在诺贝尔摇篮的课堂,给学生最好的教育。例如,王崧舟的《枫桥夜泊》,以独特的诗意教学法,让学生走进千年诗境;孙双金的《走近李白》,不仅让学生认识李白,懂得李白,更让学生喜欢李白,感悟李白诗词美味;窦桂梅是名校长也是名师,她的《戴嵩画牛》,用经典再造经典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构建诗意与知识;名家陈琴的诗词吟诵,给诺贝尔摇篮学生另一种场景,课堂盈满一种气势,让学生浸染在诗词情感之中;“小语界四大天王”之一、80岁高龄的支玉恒老师,以岁月磨练出来的教学精髓,尽情地倾注在诺贝尔摇篮的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索诗词的奥秘。
诺贝尔摇篮有句名言:二十余载兴教梦,散尽千金创摇篮。这既是创办人的手笔,也是阳玉涓和教师们践行的目标。早在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创立时,就提出了“阅中外经典,得教育大法;纳南北贤师,育华夏栋梁”的办学思路。阳玉涓感悟,借名家智慧,请名家施教,正是这些名家,给了诺贝尔摇篮极好的教育。
再次,浸润。阳玉涓说,这是国学教育的目的,即用诗词之美锻造学生心灵。其方法, 一是诵读。例如吟诵,宛如幽幽琴瑟和鸣之声,心灵有一种荡涤与润泽之美。二是立志。中国诗词博大精深,多以彰显人格力量,读诗如读人,王国维读书三重境界,最高处是灯火阑珊处。阳玉涓说,为什么学生喜欢李白、杜甫,喜欢苏东坡,因为他们的诗词充满中国精神气象,给学生一种人格力量。例如,李白的《将进酒》,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给孩子们一个浩瀚的世界,诗教的目的在于给学生立志。三是致敬。21年来诺贝尔摇篮坚持以游学方式,寻找诗的足迹,品味诗的意境,致敬诗人的崇高,根植师生家国情怀,催发教育向上力量,锻造学生诗人气质。
例如,长沙有一条著名的黄兴路步行街。国学大师章太炎曾写有挽联:“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点赞黄兴之革命精神。诺贝尔摇篮师生曾与黄兴之孙黄伟民一起来到这条街上,立于黄兴雕像前,感受革命先驱天下格局,耳濡目染国学诗篇崇高。
再如,诺贝尔摇篮师生走进曲阜,参加“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六岁的孩子将《论语》《大学》《老子》等经典倒背如流,震惊了国内外参赛选手,并与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合影。同时,一百多名诺贝尔摇篮的孩子参加由中央宣传部等部门主办的“端午——中华经典诵读晚会”,与著名语言表演艺术家乔榛、唐国强、丁建华、鲍国安同台诵读屈原《离骚》,孩子们感受到了诗词的力量。
正是诗意教育,催发了诺贝尔摇篮孩子的诗情。2017年学校成立了全国首家小学生旧体诗创作诗社—“生猛诗社”。师生先后共同创作出版诗集100多本,多篇诗作在媒体上发表。例如:
——三年级(29)班胡晨钰:《杜甫的足迹》:少陵野老星城过,粗发乌丝拂过风。只晓诗仙和诗圣,合称名叫李杜公。
——五年级(29)班黄昱期:《稚子摸鱼文》:农田日出初,稚子学摸鱼。不敢高声语,乐归三有馀。
——六年级(28)班罗梓睿:忻悦又逢春,疾疫忽来临。医者擎长戟,院士正乾坤。攻坚需国手,蹈火为颛民。明朝回首望,霾尽满园新。
2020年春天,学校利用网络举办了一次《生命的春天》的诗歌朗诵大赛。孩子们居家吟诗,用诗歌呼唤生命,用最美的童声传递春的气息。这次诗词大赛,一方面给孩子们抵抗疫情的力量,另一方面以疫情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更为鲜亮的是,在2020年第三次中国诗词教学大会上,诺贝尔摇篮的孩子与名师同台诵读诗词,给千余与会者演绎精彩,凸显了诺贝尔摇篮的国学教育亮度和小诗人气质。
小学生每日练习太极拳
行之美:追寻知行合一教育
诺贝尔摇篮的教育特色,阳玉涓概括为“接天线”、“接地气”、“接人气”。“接天线”,即贯彻党的教育思想;“接地气”,即亲近土地,接触大自然,比如去高山,去大海,去田野,植树、种菜、摘果……感受大自然美好;“接人气”,与诗词对话,与大师相遇,与童心碰撞。“三接”,实质是追寻知行合一的教育。
育中国少年,成生命气象,是诺贝尔摇篮教育的核心理念。所以,在课程设计上,一是建构诗词课程体系,给学生培根铸魂;二是开发中医国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三是挖掘传统武术课程,给孩子生命健康教育;四是建构科学人文课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五是开发社会生活实践课程,培养综合人文素养。所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文教育论坛上,阳玉涓以《国学教育与美育》为题,论说诺贝尔国学教育,给与会教育者一种国学与美学视角。
诺贝尔摇篮的国学不仅有国学诗词教育之美,还包裹国医、国术教育之美。国医,即中医药;国术,即传统中华武术。这两门课程,都是诺贝尔摇篮的特色课程。二十一年来,诺贝尔摇篮的教育,以项目式学习方式,推动诗词教育、生活教育、健康教育、科学教育,让学生浸润诗词;走进中医,研究中医;习武健体,回归教育本真。庄子说,“大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诗词、国医、国术,可谓中华文化大美,充满智慧与灵性,让人敬仰和追寻。诺贝尔摇篮的教育,特别是通过国医、国术课程,让学生明四时法则,从本体滋养心灵情态和体魄健美,以实现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行之美”。
一是构建中医药课程。阳玉涓认为,中国传统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让孩子从小接受中医药文化教育,是国学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诺贝尔从2000年创办伊始,就以中医药教育为着力点,将中医药基本知识灌输于孩子的生活习惯之中。2018年9月26日,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编写了一套中医药启蒙绘本,开设中医启蒙课程。同时,学校以项目式学习方式,举行中医故事大赛,开展诵读中医经典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孩子学习中医知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拥抱成长之美。为了推进中医药课程建设,学校还与湖南中医药大学联合编著了全国第一套中医启蒙童话《我不要生病》故事绘本。在此基础上,阳玉涓汇集了十八篇中医药系列讲座文章,和湖南中医药大学李江山教授主编出版了《中医教育从娃娃抓起》教材。二十一年的坚守与发展,中医药教育逐步成为诺贝尔摇篮的特色课程体系。
二是以研学促进生活教育。首先,学校创办了一个1500亩地的少年儿童农场,并建立了中草药种植基地,给学生实践和生活教育。阳玉涓认为,组织学生进行中草药种植,认识四季万物生长规律,给学生以生活知识教育,既建构了学生劳动观念,又充盈了学生内心世界。其次,学校成立了全国首家少年儿童中医教育研究院。当然,这个研究院不是中医药科学研究,而是研究儿童教育。第一,研究中医药教育如何从娃娃抓起;第二,研究中医药教育与孩子健康成长;第三,研究中医药如何融入教育过程。阳玉涓体会,通过中医药课程研究,实现了“三美教育”。她将这种教育归纳为:食之美——发现自然美;时之美——创造生活美;合之美——拥抱成长美。一次,她带领孩子走进湖南中医药大学,当诺贝尔摇篮的孩子们畅游大学中医教育,零距离接触中医药文化,漫步大学药植园,探究中草药标本,体验标本制作过程,心中不自觉地泛起一种向往,长大一定报考中医药大学。什么是教育,孩子走进了国学,懂得了生活,有了未来向往,就是最好的教育。作为国学经典的中医药,反映了诺贝尔摇篮国学特色教育,让童心也得到了收获。诸如:
——五年级28班邹霖颖《中医在我心里》:你要问我中医在哪里?我说中医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的课堂里。你要问我中医在哪里?我说中医在湖中大的药植园里。薄荷甘草车前草,清热解毒都是宝。你要问我中医在哪里?我说中药就在我心里。从小来把中医学,长大实现中医梦。
——五年级28班熊子犀《“药香”之家》:我一脚踏进了湖南中医大,就是踏进了一片药香的家,不起眼的月季在开花。美丽的药香家药草在长大。甘草轻轻说:“急躁温和要吵架”,我来调节不用怕。
——五年级28班陈楠沁 《夏枯草》:春天,夏枯草从枝干上开花,淡紫色的小花,她说:“我开花了”。夏天,夏枯草从根开始枯萎,干巴巴的枝叶,她说,“我可以入药了”。
三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在阳玉涓的文化理念里,中国的中医药不仅是国粹,而是一门独特而深奥的科学,古今每一位中医药大家身上都充满科学探索精神,如神医扁鹊、外科圣手华佗医圣、张仲景、小仙翁葛洪、山中宰相陶弘景、药王菩萨孙思邈,药学家李时珍等。她认为,这些历史中医药大家,既是国学大师,也是中华文化大使,更是世界级科学家,如果与诺贝尔获奖者相比,每一个都可以站在诺贝尔奖台上。诺贝尔摇篮开展中医药教育,主要是给学生三种观念:一是走进国医文化,了解国医文化传承与创新历史;二是以生命至上,树立服务人民的精神;三是学习坚韧不拔精神,激励探索中医药科学。为此,一是举办中医药大讲堂,学习中医药大师科学人生;二是将历史人物事迹编成教材,让孩子们了解经典;三是走进中医药科学家,感悟科学家奉献精神。例如,2020年7月4日学生来到张仲景雕像前,举行“致敬张仲景”幼儿故事大赛,激励孩子立志成为张仲景式的未来国医大师。阳玉涓说,诺贝尔摇篮的教育逐步形成了一种理念,把幼儿园和小学当作大学来办,每一个月请一名中医大学教授,到大讲堂给学生讲一课,打开了孩子视野,拓宽了成长思路,让诺贝尔精神悄然潜入孩子心中。
2020年5月30日,诺贝尔摇篮联合湖南中医药大学成立全国首个少年(儿童)中医教育研究院
诺贝尔摇篮的国学教育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中华武术。武术,在国学中称之国术。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说,不懂体育的人是不能当校长的。所以,诺贝尔摇篮把武术传承作为国学经典,给孩子强身健体的教育。阳玉涓体会到,武术作为国学教育之一,可以涵养孩子生命气象,锻炼孩子品格和气质。所以,她把武术教育归结为:“形之美——塑造形体美;神之美——涵养神采美;魂之美——铸就品德美。”武术的传承,培养了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铸就自信之魂,涵养了一身浩然正气。为了加强武术教育,学校聘来了中国最顶尖级的武术大师担任顾问,其中山东大学教授、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燕子杰先生,中国武术八段高手牛胜先先生,全真龙门派第十五代传人牛天赐老师,给诺贝尔摇篮孩子最好的影响。2019年8月20日,在第14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中,学生罗梓睿和陈孝庭获得4金2银的好成绩;2019年庆祝建国70周年,12名学生荣获15金1银的成绩。2020年在全国诗词教学大会上,诺贝尔摇篮孩子与武术大师同台表演,呈现了诺贝尔摇篮的国学教学成果,不仅充满了武术的诗意,也透视出诺贝尔摇篮教育的亮度。
阳玉涓在会上介绍,知行合一就是将国学教育融入孩子们的追寻过程之中,成为一种追寻诗意美的自觉行为。
情之美:追寻教育人生的灿烂
记者三次听阳玉涓演讲,每次都感觉到她内心世界的充盈。
2020年11月10日,在《教育名家》编辑部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文论坛上,第一次听她讲诺贝尔摇篮的国学教育。《教师博览》杂志总编向晴点评:“一站上舞台,她就以其独有的女性魅力和文化自信,打开国学、国医、国术的教育视野。”
2020年12月26日,在全国诗词教学大会上,她演讲诺贝尔摇篮的《国医、国学、国术教育》。点评嘉宾张新洲赞誉:她优雅气质演绎了诺贝尔摇篮的国学课程教学魅力。
2021年4月10日,在《教育名家》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文论坛上,她以《国学教育与美育》为题,论说诺贝尔摇篮的国学教育。主持嘉宾杨艳荣点赞:“她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奇女子,她德才兼备,气质优雅,堪称新时代女性的楷模。她身兼数职,博学多识,在教育、中医、武术、诗歌等方面颇有建树,并且她擅长将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华融入到教育当中,形成与教育共生共荣的样态。”
这些溢美之词,没有夸张和赘述。记者感觉,所有点评都恰如其分。而且还有一个亮度,她的心境自由和微笑,给诺贝尔摇篮教育带来崇高。尼采曾说,“自由地眺望,精神无比昂扬。”阳玉涓正是这种状态,情感无比昂扬,心境清澈与淡定,自信地眺望诺贝尔摇篮高地,用心书写教育的美好。记者非常赞同杨艳荣的概括,阳玉涓所展现出来的魅力,彰显了她的教育情缘,她的演讲透视出她的精神世界。听她演讲,不仅是她的微笑给人吸引力,而且让人看到诺贝尔摇篮教育的灯火阑珊处。她的魅力在于教育情愫,她的卓越在于与师生构建了诺贝尔摇篮最好的教育。杨艳荣点评很精准,她懂中医、武术、诗歌,身兼数职,博学多识,然而不是兼职,她从幼儿园长到小学校长,再到总校校长,从教育管理到课程构建,从课堂模式探究到诗词教育,从教学研究到学生成长,从家校共建到基地构建,从与师生对话到与大师论教,都可寻找到她的优秀与卓越。
从古至今,任何成事者都离不开时代和文化背景。阳玉涓是湖南衡南县人,她的成长离不开时代与地域文化背景。一是她生于改革开放年代,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发展与改革开放年代。二是衡阳是一个文化深厚之地,历史与自然文化背景给她涵养。宋代范仲淹有名言:“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人格价值和家国情怀,自小根植于她心中,给她一种人格价值追求。在地域自然文化上,北宋名家黄庭坚诗云:“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这种自然之美,也自然润泽阳玉涓的生命灵气,赋予她淡宁心境与诗情。三是在她成长过程中,相遇了许多大师名家,拓宽了她的眼界和高度。例如,相遇叶嘉莹、杨敏如、许渊冲、陶继新、余映潮、唐江澎、王崧舟、支玉恒等,从大师到中小学教学名师,每一个人都给她深刻影响。有人说,路能走多远,看你与谁同行。在诺贝尔摇篮,在追寻诺贝尔途中,相遇大师名家,让她看到诗的远方。在办学过程中,与师生情感相宜,共同追求美好的教育。应该说,她的微笑,来自于多元文化的影响。
在阳玉涓身上,还有一种原生态的文化自信,充盈着她的教育情缘和教师情愫。情缘是美好的相遇,情愫是深沉爱好或者情感。阳玉涓的成长,更多地源于家庭文化的影响。她,1979年出生于衡南县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乡镇中学语文教师,母亲是印刷工人。曾祖父是一个读书人,祖父也是一位教师,解放后依然从教。父亲现在虽然退休了,但依然关心教育的事。她姐弟二人,自小在校园里长大。因为那时的乡镇教师,都是住在学校里,父亲以校为家,大部分时光在教室里,所以校园就成为她姐弟俩的生活圈子,可以说姐弟俩与教育同行,和学生一起成长。那时,学校住房条件差,教师生活简朴,校园破旧简陋,姐弟俩在喧嚣和读书声中长大,但很单纯和快乐。在文化层面,她出生于书香世家,生活于学校文化圈子,成长于教师之家。也正是书香门第和校园文化,让她文雅从容,利落而洒脱,教育情怀炽热,大美之气自然落成。
她父亲是名师,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促使她自小聪颖好学,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父亲对教育的崇尚,耳濡目染对她影响很深,从小就想像父亲那样做一个好教师。所以,1995年初中毕业,那么好的成绩没有选择读高中,而毫无犹豫地选择了湖南第一师范小教五年制大专班。在这所学校里,她废寝忘食,勤奋努力,琴棋书画,舞蹈歌曲,门门成绩领先;在这所学校里,收获最大的,不仅锻造了教育情感,更重要的红色基因浸入她的灵魂。学校有一座火炬楼,上面写着:改造中国,改变世界。这种目光和气度,也自然贯注于她的血液中,构筑了她的格局。2000年师范毕业,本可以分配到公办学校当教师,她却选择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因为,她目标很清晰,志向高远,且踌躇满志,喜欢挑战自己。
记者认为,无论从那个视角,在中国基础教育阵营里,她都是21世纪最美的女校长,而且是最具有活力的卓越女性校长。21年路不长,无论生命成长,还是精神发展,她的成熟度已超越了“80后”的尺度。21年来,她对内凝练力度,对外勃发智慧,在立德树人路上尽情地驰骋。她曾在诺贝尔摇篮人创作的《我的梦想》一文中写道:“有关人的教育,涉及到的脑科学、思维科学、创造学、心理学、教育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管理学、行为科学、政治学、历史学、人才学、成功学、文学、美学、新闻学、中医学、西医学、人体科学、体育训练学、军事谋略学、哲学……所有研究人的学科,我都兴致勃勃、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现在,她虽然在中国教育领域还未成名成家,但在教育家这个群体里有她的身影,在用教育家思维办学上能够与之比肩前行。
十九年前,阳玉涓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一个为梦而活着的人,在我痴狂的梦境里,我的脉搏随着教育的脉搏而跳动,我的灵魂因为教育的灵魂而颤抖。”她觉得,在这个创新时代,选取最适合自己梦想的色彩,用高远的眼界和格局,勾勒出诺贝尔摇篮最美的教育画图:从亲子园—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实现教育结构一体化;办一所师范大学,从亲子园、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能产生出一大批教育家;设立一项教育界的“诺贝尔奖”,重奖天下良师,尤其是家长教师、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从教育角度让教育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三院并立,并且实行院士制,给教育工作者最高的荣誉……
中国诗词教学大会宣言有三个点:一是以诗为旗,传承文脉,彰显文化自信;二是以诗为魂,致敬经典,讲好中国故事;三是以诗为心,砥砺人生,遇见诗与远方。
这些,正是阳玉涓的教育生活。大会宣言,道出了她的教育追求,写出了她的教育亮度,更勾勒出她21年的灿烂。如果从她心路历程来看,当她来到这个世界时,并没有玫瑰花和诗意,当她面对诺贝尔摇篮前方,正是她诗意教育人生灿烂微笑时。
提供教育界最好的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