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病在血液,根源在脾。一张“降脂...

高脂血症,病在血液,根源在脾。一张“降脂方”,给你的血管“洗洗澡”

高脂血症,即血脂水平异常升高,是现代人的“隐形健康杀手”,与冠心病、脑卒中、肥胖症、2型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在中医范畴,没有与高血脂相对应的病名,根据血脂生理特征、成因、病机,我一般会参考湿阻、痰饮、淤血、眩晕、肥胖症等辨治。

血脂可以类比为营血津液,是水谷精微所化生,布输全身,濡养脏腑百骸。由于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加之脾胃虚弱,分清泌浊失常,水湿不能归化,水停成湿,湿聚成痰,痰瘀互结,沉积脉中,就形成高脂血症。

临床二十年,我认为高脂血症病在血液,根源在脾,治则恢复脾之健运,兼以祛湿、化痰、散瘀、通络,证药相合,效如桴鼓,治愈率较高。

今日分享一则案例,患者姓孙,年51,职业是厨师,可谓是日日与美酒佳肴为伴,是食肥甘厚味之人,形体偏胖,但为人乐观爽朗,谈笑风生。

患者主诉高脂血症5年,甘油三酯长期偏高,达17mmol/升,诊断为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西医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于是转中医治疗。

症见:腹胀,口苦,身重,乏力,大便黏腻。舌红,苔薄黄略腻,脉濡滑。

患者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脾胃虚弱,清浊不分,加之厨房烟熏火燎,浊气与热气结合,湿热内蕴,血脂自然居高不下。治则健脾祛湿,清热化痰。

拟方:茯苓,藿香,厚朴,郁金,枳实,杏仁,茵陈,泽泻,焦山楂,黄芩,荷叶。

同时,我耐心嘱咐患者节食、运动,控制体重。14剂后复诊,患者称身重乏力减轻,大便通畅。效不更方,进退不足2月,逐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近5年来间断服药,未见复发。

俗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邪壅盛,我一般采用酸苦并用的方式祛湿: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渗之。

根据我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祛湿必须要通利水道。因为湿邪质黏重,其性趋下,利小便就是最合理的祛湿方式。

回到方子本身,我从健脾祛湿,行气消滞,清热利湿,升发清阳等四个层面拟方,以下简析用意:

◎茯苓、泽泻、藿香——健脾祛湿

泽泻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尤其擅长行水,凡有湿热者,祛湿皆辅以通利水道,效果增益。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被誉为除湿圣药,健脾助阳,淡渗利湿。三药合用,健脾化湿,通利水道,祛湿功效益增。

◎枳实、厚朴、焦山楂、郁金——行气消滞

枳实苦寒,长于破气散结消痞。厚朴辛温,长于行气除满消胀。焦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郁金辛能散能行,活血行气解郁,苦寒能凉血泻热。诸药相伍,相须为用,辛开苦降,行气消痞,气机畅,则升降出入得,复清浊得分。

◎茵陈、黄芩——清热利湿

黄芩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为倾泻实火的常用药。此处茵陈,一则清热利湿,二则据现代医学证明,茵陈能有效降脂,取茵陈15g,水煎代茶饮,治疗82例,结果胆固醇平均下降42.4mg%,平均下降率14.3%。

◎荷叶、藿香——升发清阳

藿香气味芳香,行气调中,辛能通利九窍,芳香则能化湿。荷叶味苦性平,其气清芳,升发脾阳,解暑利湿。二药相合,相须为用,一则升发脾阳,助益脾之升清降浊,二则芳香化湿,湿去则脾之健运得复。此外,二者各取20g,水煎代茶饮,具有除湿降脂之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