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盘点:近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研发概况
如果您喜欢药智网推送的这篇文章
欢迎点赞和转发哦~
当下,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领域已成为国内外制药企业青睐及关注的主要研发方向,在攻克重大疾病的同时,不得不说,也在窥视着巨大的市场利益,那种单纯的、全心全意为人民做药,敢于攻坚,甘于奉献,解国家用药危难的药物研发单位,实属不多。而在我国、我军,却着实存在这样一个院所、一个队伍,当国际重大疫情侵袭而来之时,敢于签下“军令状”,奋战于研发一线,为国家民族的安危争夺分分秒秒,筑建起一道道安全壁垒。它,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1. 军事医学科学院简介
军事医学科学院,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医学研究机构。1951年8月创建于上海,1958年迁至北京。目前,全院共下设11个研究机构和307医院、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实验仪器厂、实验动物中心、研究生队等附属机构,驻地分布于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四省市;主要承担军事医学、基础医学、生物技术、卫生装备和药物研究任务,肩负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反恐防恐卫勤准备和疾病防控卫勤准备使命。
图1:军事医学科学院历史沿革
2. 相关院所~药物研发简介
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直属单位共有十几个研究所、实验室,与药品研发相关(以药品注册信息归纳)的直属单位有“毒物药物研究所”、“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野战输血研究所”、“附属医院”,其中,药物研发相对较多的为“毒物药物研究所”、“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据药智数据统计,2000年~至今,军事医学科学院共申报173件(独立产品146件)产品,已批准104件,申报趋势详见下图:
图2:近年,军事医学科学院药品申报情况
图3:近年,军事医学科学院药品申报-批准情况
图4:近年,军事医学科学院申报药物治疗领域分布
3. 药物研发突出的3个研究所
☆毒物药物研究所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目前是我国我军从事防化医学研究的重要机构,同时也是国家级从事药物研究的主要研究所之一,主要承担化学损伤医学防护研究任务,开展平、战时部队特需药和民用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建所以来,先后获得国家和军队的各种奖励16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与其他所联合申请),二等奖7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二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奖130多项。该所主办全国性刊物为《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和《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原为放射医学研究所,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覆盖理、工、农、医,跻身学科前沿的综合性医学研究所,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多达300余项,其中200余项是军事医学科研成果。上个世纪,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组成核试验病理分队,开展了核武器生物效应研究。近年来,这个所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等各项大奖266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达3900余篇。
☆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全军专门从事微生物、流行病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机构。该所以应用研究为主,重视基础研究,加强高新技术研究和发展研究,在微生物检验及致病机理、抗疟药物、消毒、粘膜免疫、抗体工程、媒介生物学、生物工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拥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完善的科研设施,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4. 毒物药物研究所~药物研发情况
近年,对于药品申报,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下属所有院所当中,毒物药物研究所的药品申报数目最多,颇引业内人士关注,尤其是在抗击“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过程中,毒物药物研究所可谓“一战成名”,在打破国外“特效药”垄断的同时,近年来在1类药、2类药物的研发方面,也频频出彩,详细信息见下表:
表1:近年来,毒物药物研究所申报的1、2类药情况
自2000年以来,毒物药物研究所在药品申报数量方面,当属2001年数量最多,达14件,随后,起起伏伏数量不定;而对于所开发药物的领域方向方面,消化、代谢、神经系统药物数量颇多,这与当下大部分制药公司所感兴趣的癌症、心血管、内分泌,大不相同,颇有国家军队统筹大局之观。近年来,毒物药物研究所申报趋势及治疗领域情况如下:
图5:近年,毒物药物研究所药品申报趋势
图6:近年,毒物药物研究所申报药品领域分布
5. 不得不提的“李松团队”
对于药物研发,谈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就不得不谈毒物药物研究所,谈到毒物药物研究所又不得不说说“李松团队”,而谈到李松团队就不得不说说“奥司他韦”。
2004年,全球高致病性人禽流感H5N1防控形势严峻,国家发改委紧急向国外公司订购世界卫生组织唯一指定用药~“达菲”,答复却是:4年以后才能供货;因此,军事医学科学院果断研发奥司他韦,奋力攻关,而该项目的负责人便是李松研究员;10个月攻克16道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中国版达菲”~“军科奥韦”,2005年11月,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李松所在实验室视察并召开紧急防控会议,再次提出要求,防控药物必须立足自我供给,李松团队再次攻关,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再次圆满完成国家储备任务。2007年,温家宝总理亲临李松研究员的实验室,对他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2009年全球暴发大规模甲型H1N1流感,党和国家领导人忧心忡忡,要求年底完成2600万人份储备任务。关键时刻,李松再次立下军令状,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改造生产线,大幅提高了产能,顺利完成了战略药品储备任务。同时,他根据实际需求,带领团队创制了“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彻底解决疫情中受影响最大的儿童、老人、重症患者等特殊人群用药难题,出生14天的婴儿可以方便安全服用,这一药品在多个国家获得发明专利。
这些年,李松研究员先后荣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10余个高等级科技奖项,并被中央军委记一等功;2015年,李松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小感
可能有人会说,军事医学科学院之所以能够担当起平、战时药物物资的研发、供给任务,完全依赖于国家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甚至曾几何时,有人质疑其发“国难财”...在这里,小编认为,得益于国家的支持应该不假,因为它就是在国家的领导之下、人民军队的领导之下;而所谓发“国难财”,简直不可理喻,因为从其药品研发领域方面不难看出,其更多的是关注那些易形成大范围疫情、长期获益不高的领域,而非重大疾病、慢性病等市场广阔的品种,且这种情况已成为一种惯性思路,而非临时立项;再者说,搞药物研发的人知道,对于一个领域,如果没有长期的钻研,是不可能短期搞出来一个药物的;最后,不得不提“情怀”,对于药物研发而言,相信大多数人都希望从事与热点相关的研发,而聚集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这群顶尖人才,在国家、军队的领导下,选择更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研发方向,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高尚的放弃。今天,可能许多人会质疑“什么是情怀?”、“情怀值几个钱?”,在这里,小编不想进行过多的解释,只想反问一句“您说呢”?
参考:
1. 药智数据
2. 解放军报:军队15名科技工作者当选“两院”院士
3. 军事医学科学院官网
新闻来源:药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