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这三个“真相杀手”,你才能打破认知魔咒

主播:Bobo

这本书是由全球领导力TOP30专家马克·墨菲所写。在我们的认知和客观事实间有条鸿沟,它隔断了真相。作者结合研究成果,提炼出了人们主动远离真相的各种原因,并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靠近真相,掌握好人生的航道。

我们之所以会躲避真相,是因为了解真相让人有些痛苦,尤其是当真相对我们不利时,大脑就会非常排斥。比如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项目中,并且调动了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智慧应对问题,结果上司的评价却是“你目前做的工作,没有抓到重点,项目进程落后很多,需要努力呀。”这种自我期许和现实的冲突,很少有人能平静面对。

这就是我们回避真相的原因。当听到伤自尊的信息后,大脑会非常不舒服,直至为了自我保护而启动抵触机制。统计表明,最主要的自我保护形式主要有三种,我们要对照这些“真相杀手”,反思自己的日常。

“自以为”

马克·吐温曾说过:“不懂的事情,你自然会加倍小心;惹祸上身的多半是你自以为懂的事情。”这句话用来形容盲目自信再贴切不过了。

盲目自信的原因很多,可能来源于培训不足,比如你的钢琴老师让你错误地把手伸直,耸肩弹琴,你就以为这是最正确的;也可能来源于视角,比如在一项调查中,超过3万名员工做了关于工作细节的调查问卷,在“你是否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一栏中,只有不到1/3的人认为自己了解自己的工作状态。这就是由于视角问题,在没有外部反馈的情况下,我们很难看到自己的表现。

这种盲目自信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心理安慰。在生活中,大部分人常常遇到的情况是,当看到别人有比自己更好的东西时,总会凸显自己的优势,放大别人的劣势。

用这种思维来调整状态是可行的,但最怕的就是你碌碌无为,还劝自己平凡可贵。一个普通教师驾驭不了更科学的教学手段,一普通医生看不懂疑难杂症,在上述情况下的盲目自信,难免会被淘汰。

思维倾斜

对外界的抵触,多发生于两种不同信念一起出现时。比如你很累想在家休息,但好友突然邀你一起出去玩;你正在刷抖音,突然看到时间已经过了零点,不得不去刷牙洗脸;你正在忙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可领导却让去开和你关系不大的例会。这些都是抵触时刻,大脑认同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和外界的要求产生了差异。

我们很讨厌类似矛盾的产生,最可能的情形是采取折中办法来减少困扰。比如,我们可能让好友到家里来玩,既不用走很远,也不用面对直接拒绝好友的尴尬;我们可能倒头就睡,用“能够多睡一会”来安慰自己;我们可能用各种理由向领导请假,不去参会。

类似的折中安排或许能让你满意。然而事实的真相却可能是:朋友叫你出去是有重要的事找你;你不刷牙就睡给自己牙齿的腐蚀开了个头;领导让你去参加的例会,对你正在处理的工作帮助很大。

在个人意愿和事实间,我们最好尽量向事实倾斜。否则,怨恨、责备、制造借口这些负面行为,将会越来越多地在你身上出现。

利益天平』

在涉及到利益的选择,大多数人不能理性面对。最容易理解的场景,就在自助餐厅。假设你平时的饭量只是一碗米饭加一盘菜,可到了自助餐厅后,你却吃下了一碗米饭、一盘菜、两盘肉、三盘水果和饮料若干。这样的饮食方式,虽然满足了一时的大脑选择,却对身体造成了不小的损伤。

在利益面前,我们往往难以看到真相。欲望屏蔽了理性思考的大脑回路,让我们的选择离真相越来越远。在面对晋升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不仅是如何赢得竞争对手,更需要考虑的是自己是否适合、自己能否做好。在利益驱使下,如果只看到晋升的荣耀,而看不到晋升后的付出和岗位要求,一旦出了问题,所有荣耀都将变成耻辱。

研究表明,那些在事业上顺风顺水的人,绝不仅仅是运气好。他们非常善于在别人贪婪时,自己选择冷静。能成熟解决利益问题的人,就像是把真相握在了手中,做什么都无往不利。

总结一下,所谓真相就是客观事实,建立在客观事实上的思维才有大价值。个体的偏好和欲望都是我们通向事实的阻碍,只有找到这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逻辑,修正它们,我们未来的路才走得更靠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