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琢磨啥挣钱,对财商教育的缺失,才是你没钱的根本原因

主播:Bobo
这本书是由全球富豪研究专家托马斯·J.斯坦利和美国数据点公司创始人萨拉·斯坦利·弗洛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分享过书中的财富故事,这次我们重点分享书中关于财富的三个认知。
① 
 
『收入就是财富吗』
不少人有个执念是:“攒钱?等我的收入上去再说吧。”他们这种想法的潜台词是:高收入才有机会积累高财富。
可是,收入绝不等于财富。否则在作者的研究中,那些在一开始做着低收入工作的人,是没有机会通过积累财富用钱挣钱的。
收入是什么?它不过是你今天带回家的钱,而财富却是你明天、后天以及今后每一天能够支配的钱。
衡量财富的最直观数据是净资产,也就是你的资产负债表:你所有的资产减去你背负的债务后的净值。作为一种定期收益,收入虽然能影响你的净值,但对真实财富没有决定力。
比如,一个金融圈的人,他的年收入是100万元,但是由于圈子氛围造成的花销巨大,他同年却花了120万元。那么他的实际财富状况是负债20万元。
这种误解不能全怪你,因为很多时候都是媒体的误导,他们会把报道的火力都用于高收入人群,甚至经常把财富描述为收入,而不是更专业的净值。所以,只有放下这种执念,你才能正确开启财富认知,走上积累财富的第一步。
 
『月光族的迷思』
对收入和财富的探讨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指了一类人群:月光族。
首先月光族这个概念是伴随互联网兴起而成立的。在之前,区域性的人际和商品十分单一,它对抑制人们的消费冲动很有好处。可是,互联网的到来促成了人与人、公司与公司、商品与商品之间的高频交互,人们认识了更多的朋友,见识了更多的商品和生活模式,这给”体验经济”提供了温床。
其中最受益的还得说是营销。互联网基本等于一个大的营销平台,人们的秀晒炫、各种广告软文,都会占领人们的心智,激活了人们的购物、聚会、活动、娱乐等欲望,甚至连教育都商品化和圈子化了。
即使你主动避开了社交媒体的营销,你也会被朋友、同学和家人影响。人们甚至以月光族主动划分圈子,可是这显示了人们在新科技下的低自制力。
在作者研究富人的整个过程中,他发现2000年前后,没有被这股风潮吹起,并最终成为百万富翁的人认为:克制是成就他们的首要因素,而不是高收入。即便到了2016年,仍有高达91%的百万富翁将自制力认定为迈向财务自由的必备要素。
 
『经济达人』
自研究以来,作者发现每当他和百万富翁们面对面聊天时,他总感觉他们的话语中有些信息被自己忽略了。后来他才反应过来,虽然那些富翁们净资产水平比一般美国人高得多,但他们却始终抱有对自己平淡生活的花销敏锐。
怎么理解呢?绝大多数百万富翁都知道他们每年在食物、衣服和住所上具体花了多少钱。他们会在年终时,给自己的花销做总结,直到形成稳定的年度花销金额。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它的门槛在于:你是否像关注职场一样,关注自己花钱的每一个瞬间?更可怕的是,他们中65%以上的人,竟然是靠预算经营家庭的。比如他们要求自己在2019年11月花1500元,他们就只花那么多钱,绝不超支。
这种高效的人生管理习惯,是他们在经济上胜出的根源。当然了,就此你也能够想到,他们在其他生活事项上也有着一流的控制力。除此之外,百万富翁们的业余时间多花在了对“身心”有益的活动上。他们在娱乐上的时间是普通美国人的二分之一,而锻炼和阅读的时间则是普通美国人的两倍。
总之,经济独立属于那些愿意分配时间、金钱、精力和认知资源来实现财务目标的人。
总结一下,我们从小就缺失财商教育。因此,有很多看不见的门槛和界限是我们不曾掌握和了解的。如果你想读财富经典书籍、上财富认知课程,但又没有方向和选择,不妨来财富进化读书营看看。在这里,补上你缺失的那一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