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试点七年仍未“结果” 异网漫游“新装上阵”前景难料

七年前,为了方便用户不更换手机号码就能更换运营商,我国开始了携号转网试点。但是七年时间过去了,携号转网仍只是处于试点阶段,只是试点范围从天津、海南两地扩大至云南、江西、湖北等省。携号转网迟迟没有普及推广开来,未免令人失望。

现在业界又有消息称,我国将开展异网漫游试点,用户可在保持号码不变、归属运营商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其他运营商的网络。打比方来说,在联通信号弱、移动信号强的区域,联通用户可使用移动的网络。

对于用户来说,异网漫游如果能成为现实,自然是好事。但是,有了携号转网的“前车之鉴”,异网漫游的前景如何实在难料。

工信部早有此意

最近,名为《关于开展移动通信网络异网漫游试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文件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在这份文件中,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向广东、河南、云南三地的通信管理局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发文表示:“为贯彻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提升通信网络覆盖和服务水平,惠及广大群众,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经部领导同意,我局拟在部分地区开展移动通信网络异网漫游试点……”

目前,工信部方面尚未官方回应此次在社交媒体上流传文件的真实性。但是从工信部以往的动作和表态来看,对异网漫游其实早有准备。

2013年12月,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后更名为信息通信管理局)在南京召开互联互通研讨会,在这次会上,相关人士就介绍了移动用户在4G环境下的异网漫游技术方案。

2014年5月,在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14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及: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推动实施4G用户异网漫游,切实保障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广大用户提供高速、便捷、实惠的4G无线宽带服务。

在国外不是啥新鲜事

其实,异网漫游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比如国际漫游就是异网漫游,国内用户使用国内某运营商的手机卡,到了国外之后,手机就会接入当地运营商的网络进行通信。不过这种漫游的前提是,国内运营商与国外运营商达成了合作,相互开放鉴权。

在国外,异网漫游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因为运营商必须要这样做。比如在美国,由于地广人稀的特性,美国运营商的网络人均成本相对较高,运营商在建设网络时会仔细评估网络覆盖的成本和收益情况。利润高的地方自然覆盖较好,利润低的地区就尽可能减少覆盖。所以,即使AT&T、Verizon、T-Mobile这些全国性的运营商,其网络实际上并没有做到全部覆盖。为了弥补自己网络覆盖不足,AT&T、Verizon这些全国性运营商通常采取的做法就是和其他运营商合作,在信号盲区,自家用户可以使用其他运营商的网络,这就是异网漫游。

国内异网漫游难度不小

从网络覆盖率层面来说,相比较于美国,中国推行异网漫游并不是那样紧迫,三家运营商的网络基本上都做到了全国性覆盖,包括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随着低频段4G网络建设工作的开展,其4G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将会有进一步提升。

在电信业独立分析师付亮看来,在国内推行“异网漫游”只是看起来很美,如果要真正实施,从商用角度看不比“携号转网”难度小,比如在手机终端层面、网间结算和运营商网络建设的积极性方面。

如果实行“异网漫游”,对手机终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一个卡槽插了某个运营商的卡,需要能同时在2G、3G、4G网络环境下使用,还需要适应三大运营商支持的不同频段,包括频段复用后800M用于LTE FDD,900M用于TD-LTE、LTE FDD。同时支持这些标准、模、频的手机终端,价格不会太低。“如果只是简单漫游,那在网络中相同的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GSM、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FDD,实施后受益的用户有限。”付亮表示。

另外的难点在于网间结算方面,付亮认为,目前语音、短信资费已经基本稳定,也没有了全国漫游费,运营商之间比较容易确定结算价。但网间流量费的结算价很难制定,不同的运营商、同一运营商的不同套餐,流量单价并不相同,甚至相差极大,这对网间漫游流量费价格的制定都带来极大麻烦。

最为关键的是运营商的态度如何,网络设施是运营商最重要的核心资产,处于领先地位的运营商是否愿意将自己的网络分享给其他运营商,这是个巨大问号。

付亮认为,“异网漫游”只适合于有政府投入资金扶持的特定区域开展,并不适合全面推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