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蒲辅周儿科病的治疗经验
儿科疾病以外感六淫为多,其次是内伤饮食,很少七情为病。中医内科为大方脉,儿科为小方脉,虽有大小之分,然其治疗原则基本相同。
蒲辅周对儿科的治疗也有独到之处,多年来与有关单位合作治疗儿科的急性病,收到很好的效果。
蒲辅周对儿科疾病的治疗有如下四个特点:
1.儿童脾胃弱,多吃零食损伤脾胃者多见,多见伤食发热、面色萎黄、清瘦、伤食成积等,需健脾调胃以治之。
2.多外感六淫或疫病引起发热,应辨伤寒或温病,治以解表透邪。如温病热入心包而谵语,也宜用透营转气、清热开窍等法。
3.儿童体质属稚阴稚阳,易虚或实,易寒或热,辨证施治,莫使苦寒伤阳,慎用温燥灼阴,此乃稚阴稚阳之体不任攻伐之理。
蒲辅周特别强调小儿机体的特点,充分运用四诊、八纲的辨证法则,凭脉息、察指纹、望面色、审苗窍、听声音、观动作,凡观乎外,可知其内。
例如,眉颦多啼者为腹痛,睡卧不安者为胃不和,大便酸臭者多食伤,爱吃泥土者有虫积,坐卧爱冷定生烦热,伸缩就暖知畏风寒。借先贤识病之法,作为自己辨证之据,判断宜准,治疗须慎,不可苦寒以伤阳,亦勿温燥以灼阴。
4.精研急症,出险救厄。蒲辅周通过对大量小儿肺炎病例的观察,总结出宣透表里、双解清热养阴、生津固脱等治法,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宝贵经验。
六、用药特点清代温病学派代表之一叶天士,处方用药以轻灵擅长,为医林所称颂。蒲辅周效法叶氏,不但擅长轻灵,而且力求纯正。他说:“轻灵是圆机活法、精简扼要、看似平常、恰到好处之意,纯正是冲和切当、剔除芜杂、配伍严密、不落肤浅之谓。”当然,这个轻,不是十剂中“轻可去实”和用药剂量轻重的轻;这个纯,也不是一意求稳,只用平安药品的纯;而是在处方时于清淡处见神奇,用药上从简练里收效果,是通过他数十年的实践,几经千锤百炼而得来的举重若轻,深思熟虑而达到的炉火纯青。蒲辅周每处一方,既不是拿古人成方原封不动去治病,也不是弃古法立奇炫以制方。
他在四十余岁时自制二鲜饮(即鲜芦根、鲜竹叶),凡外感热病,肺胃津伤,不能达热外出,烧热不退,烦渴,不能再用表剂,亦不可用下法时,唯此方生津退热、轻宣透达引邪出表,若久旱得甘雨,烦热顿消。如热及血分见鼻衄者,加鲜茅根,酌用童便为引亦佳。此方意仿白虎法,但清凉甘润,凉而不凝,清而能达,作用虽宏,仍不失轻清举气分热邪而出于外。
他临重症恒以轻灵取胜,1956年会诊一个危重乙型脑炎患者,因呼吸障碍而气管插管,当时凡用此类人工呼吸器者多难得救。蒲辅周细察病情,认为尚在卫气之间,急用辛凉轻剂之桑菊饮,终于挽回危局。一老前辈见之,心服蒲辅周之善用轻灵,屡兴望尘莫及之叹。他尝论白虎汤方义,谓此方虽是辛凉重剂,但清凉甘润,凉而不凝,清而能达,作用虽宏,仍不失轻清举气分热邪而出于外,若妄加苦寒,则成为毫无生机之死虎,安望有清气透邪之功,此乃广轻灵之义而大之。所以他教人不要妄加苦寒,亦于轻灵中求纯正,即便加味,也要避免庞杂。
如他于辛凉平剂银翘散中加葱白一味,即复一葱豉汤,透发之力倍加而纯正之义无损。他在用药方面,注意分寸,灵活之中有法度,讲求配伍,稳妥之下寓变化。他说:“一病有一病之特征,尤要辨药,才能药与证合,丝丝入扣。”
大凡用药如用兵,贵精不贵多,他用药很简练,通常六七味,少则二三味,至多不越十一二味,反对杂乱无章,甚则相互抵消。一次,其学生治一流感,辛凉辛温并投,他批评说;“寒邪宜辛温,温邪宜辛凉,今不分寒温,二者同用,则寒者自寒,温者犹温,病焉能解。”他处方用量极轻,常谓治病犹轻舟荡桨,着力不多,航运自速,称赞李东垣补中益气汤每味药量不过几分,而转运中焦气机功效极大;相反,如果用量太大,药过病所,不唯无益,反而有害。张仲景的五苓散,亦只以钱匕计。
某些药物,如砂仁、豆蔻、丁香之类,小量则悦脾化湿、醒胃理气,大量则燥胃伤津而耗气。目前存在一种倾向,一些医生用药量以大为快,无效则再倍之,而不考虑究竟是用药不当还是用量不足,倍之仍无效,则归咎病重,而不悟是用药失误。他选药极慎,无太过不及,宗《内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蒲辅周认为,不仅毒大毒小不可滥用,苦寒温燥之品亦有节制。当然,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有病则病受之,需用有毒之品时亦不宜一味谨慎,畏惧不用,贻误病机,但一般情况下,中药品种丰富,何患不能选择安全有效者而用之。他强调病愈杂,药愈精,重要的是抓住重点,击中要害。诸如脱证,阳脱者参附汤,阴脱者参麦散,气脱者独参汤,血脱者当归补血汤,少仅一味,多不过三味,药不在贵在中病,药之贵贱不能决定疗效之高低,即使需用贵重药物,亦可找代替之品。《本经逢原》载:羖羊角与羚羊角性味稍殊,但与羚羊角功效大致相似。他在农村也曾用水牛角代犀牛角,其效亦不低。另外,他处方书写时字迹清晰工整,生熟炮制不令遗漏,先煎后下一一注明,便于药房辨认、病家注意,不出差错,其纯正之风,处处可见。总之,蒲辅周处方用药的特点为轻灵有法而不失之轻泛,纯正无瑕而不流于呆板,智圆行方,灵活简便。他待患者胜亲人,体贴入微,先议病,后议药,一丝不苟,做到轻剂能医重症,小方可治大病,逐步形成药味少、用量小、价格廉、疗效好、讲求实际的医疗风格。
七、食疗经验蒲辅周以擅治温病及中医内、妇、儿科诸病闻名,少时秉承家学,又勤求博采,故辨证确而立方谨,足为后学楷模。蒲辅周不仅治疗温病已至炉火纯青之境,其对饮食疗法也很有研究,临证常用食疗方。他主张:“营养一般不能依靠滋补药品,药补不如食补,服药以冀长生,何异痴人说梦,服药不节欲,亦自伤其生。”这些见解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对危重患者,蒲辅周多以汤剂为主折其燃眉之势,辅以丸散。体质差、年龄大而病势较缓或胃气不胜药者,汤剂荡涤欲速而不达,多用丸散膏丹,使药力留于胃中以攻削搜剔或缓补体内的不足。冬令沉病宿疾损体,衰惫厄赢,夏令肌肤疏松,易催外感急邪,故主张冬用膏剂滋补,夏用散剂逐邪。其中膏剂以蜂蜜为膏,取矫味、黏腻、滋润之性以适应久病体虚患者。对慢性疾病,胃肠吸收功能较差或治疗效果不显著者,蒲辅周主张小剂缓图或再小其剂用药。
蒲辅周非常重视食疗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常将食疗寓于药治之中,使二者同步进行。如治疗接触性皮炎,用白糖为引,清润收敛。粳米煮熟取饮煎药,益胃护津;药后荷叶与炒焦粳米同熬米汤助胃气。仿桂枝汤法以助汗,使表气得通,邪有外出之路。龙眼肉煎汤送药,以加强补益气血之功;开水和匀服下,滋阴润燥,助养体之力。鸡子黄冲药,滋阴养液,调理温热病后。仔鸡与药物同炖,补益八脉。乌骨鸡为血肉有情之品,与补气血药物同炖功效倍增。蒲辅周主张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或临床症状消失时停药观察,以饮食调养,否则病去强之以药,反伤胃气。蒲辅周还主张服药方法多样:汤剂服法除一日二次的常规外,还分为一日三、四、五、六次;吐甚不纳或病情危急者,少量频服,善后调理,以汤代茶,频频予之;年龄较大,体质偏虚,病情发展迅速者,服药次数由少递增,以适应病变的需求。久病之人,胃气大虚,往往不胜药力,稍补则壅,稍通则伤,稍温则火亢,稍冷则阳伤。更有服药长久,胃气大损,患者往往厌药,用药即使对证,亦难获满意的效果;如不对证,胃气一绝,危殆立至。故古人反复告诫,留得一线胃气,便有一线生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灵活采用饮食疗法,往往可以稳定胃气,化险为夷,度过千钧一发的险关,为下一步的治疗打下基础。人类在生存进化的过程中,自发地形成了缺什么就喜欢吃什么,多什么就厌恶什么的现象。如阴亏者喜食水果,脾虚湿重者喜食辣椒,其实质虽尚未为人们完全认识,但胃以喜为补却是饮食疗法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则。《内经》说“临病人问所便”,这个“便”就包括了患者对饮食的喜恶。1962年,中医研究院一家属热病后又生疮,长期服药后,病虽退,患者却烦躁、失眠、不思食,后来又发生呕吐,吃饭吐饭、喝水吐水、服药吐药,如此三日。患者系年迈之人,子女以为已无生望,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情求治。询知患者想喝茶,即取龙井茶二钱,嘱待水沸后两分钟放茶叶,下后煮两沸,少少予病者饮。病家惊喜云:茶刚煮好,患者闻见茶香味就索饮,连饮两口未吐,前后喝了两小碗,非但未吐,反觉舒服,腹中鸣响有矢气,当晚即能入睡。次晨醒后,如饥索食,不知能否与食而再求治。蒲辅周认为,久病年高之人,服药太多,胃气已损,今胃气初苏,切不可再投药石,如稍有不确,胃气一绝,后果不堪设想。令用极稀米粥少少予之,以养胃阴和胃气。如此调理月余,患者精神日佳而康复。彼时病者正气大亏,胃气仅存一线,虽有虚热内蕴,不可苦寒通下,若强用苦寒通下则胃气立衰,故用茶叶微苦、微甘、微寒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清热不伤阳,辛开不伤阴,芳香微甘有醒脾悦胃之妙。茶后得矢气即是脾胃气机已通,能入睡、醒后索食即是阴阳和调的明证,用甘淡米粥养胃而慢慢康复正是稳扎稳打的意思。
药膳举例:1.地骨皮汤配方:鲜地骨皮、瘦猪肉各200克(或猪排骨250克)。主治:崩漏,经期血热月经量过多,或绝经期月经量过多。制法:将鲜地骨皮用纱布包,与瘦猪肉(或猪排骨)文火炖二至三个小时,加少量盐。用法:去地骨皮,服汤,肉亦可食,一月内可炖三四次,每次用量适当。效用:此方凉而不凝,有止血、养血之功。鲜地骨皮性味甘淡寒,善清虚热,有止血的作用;瘦猪肉(或猪排骨)补肾养血,滋阴润燥。
2.黄金糕配方:焦锅巴1500克,炒神曲200克,砂仁100克,山楂200克,莲子20克,鸡内金100克,糯米粉、白糖各500克。主治:脾弱中虚,消瘦,久患下利或大便不成形。制法:锅巴用慢火烘成焦黄色,不必过焦,越厚越好,神曲、砂仁、山楂炒黄,莲子去心,鸡内金炒香,共研成极细末,加糯米粉、白糖和匀,做成糕饼。用方:每日服50~100克,分两次服,无论男女老幼、脾弱消瘦者,皆可久服。效用:本方药味和平,有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效。焦锅巴温中止泻,助消化;炒神曲消食健胃;砂仁性味辛散温通,为健脾和胃之良药;山楂消食化积;莲子性味甘涩平,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鸡内金消积滞,健脾胃。
3.鸡苦胆方配方:鸡苦胆若干,白糖适量。主治:百日咳。制法:将鸡苦胆置于瓦上烧干,研细末。用法:将鸡苦胆末与白糖调匀,日服两次,一次5克。效用:鸡苦胆性味苦寒,清热止咳,祛痰解毒;白糖补脾益气,润肺止咳。
4.姜茶汤配方:生姜、茶叶各50克。
主治:痢疾、泄泻。制法:将生姜切片与好茶叶浓煎。用法:一日数次,代茶饮。效用:本方和胃止呕止泻。生姜性味辛温,能和胃止呕、解毒杀虫;茶叶性味苦甘凉,有化食积、消油腻、助消化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