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晨读:所有人生赢家,都治好了这种“病”
主播:Bobo
这本书的作者哈丽雅特·布莱克是一位有25年左右临床经验的心理学者,写了许多畅销的心理类书籍,她曾以嘉宾的身份,参加了著名的《奥普拉脱口秀》。
她发现包括奥普拉在内,有相当多的人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他们习惯于把对方的需求摆在首位,争取得到周围每个人的认可,对自己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她专门写了这本书帮助大家克服“说不”的心理障碍。
今天我们分享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形成原因、调整策略和回绝技巧。
①
『形成原因』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明明不太熟的人突然私聊你,让你帮他投个票、点赞朋友圈;或者你自己的工作还没搞定,邻座的同事说有紧急情况,希望你帮忙完成一份报告。面对别人的请求,开口拒绝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不懂拒绝、甚至不惜委屈自己来讨好别人的想法,叫做「取悦症」。有这种倾向的人就像是在操控一个音响,这个音响里播放着不同人的需求,他们总是把别人的音量开得很大,而自己的音量开得很小,甚至近乎无声。
为什么即使学习了一些关于拒绝的沟通技巧,但在真正面对他人时,却依然会说不出口呢?这是因为背诵那些拒绝的话术治标不治本,不擅长拒绝,是心结还没打开,只有了解根源,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
为什么有「取悦症」倾向的人,习惯无视自己内心的声音呢?有两个典型的原因:第一种是产生了误解,觉得“只要我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我好”,希望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记得以前的恩情,帮自己一把;第二种是害怕拒绝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因为害怕引起冲突,或者是害怕别人讨厌,甚至是害怕因拒绝而产生内疚感,所以宁可委屈自己。
②
『调整策略』
不懂拒绝、有求必应,短期内容易给人留下乐于助人的印象,但这样的交往模式并不健康。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经常接下额外的工作、勉强答应帮别人的忙,长此以往,只会身心俱疲。此时,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要做出过多承诺,跟自己过不去。
在取悦症的第一个成因里,有的人产生了误解,希望通过帮助别人获得尊重和肯定。但是他人对你的尊重,并不会建立在你为他付出了多少上面,而是你有多尊重自己。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个人成长上,你会发现,随着能力的增长,反而会比帮别人一些小忙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喜爱。
不要总是寄希望于别人的肯定,而是要学会自己肯定自己。每天晚上入睡前回顾一下,今天自己做了什么事,哪件事完成得很好,感觉很自豪。具体地描述出来后,带着成就感入睡。
取悦症的第二个成因是害怕拒绝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回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不想把自己拖得心力交瘁,就要勇敢地表达想法,合理拒绝。帮助别人,没有“应不应该”,只有“愿不愿意”。
事实上,没有牺牲和委屈的人际关系,才更容易让双方持久满意。拒绝他人的邀请或要求,可能一时不舒服,但从长远来说,是在帮你自己。
③
『拒绝技巧』
合理的拒绝,不是全部拒绝,而是拒绝能力范围之外的部分。适当地使用一些沟通技巧,可以让你事半功倍,有如下三点:
001 复读机法
在你不想答应别人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一台“复读机”,重复对方的状况,以显示自己的同理心。比如对方说“明天想搬家,东西特别多,能不能过来帮个忙”。你可以说,“东西比较多的话,没有人帮忙还真的有点麻烦,但我明天要加班,要不咱们再想想其他办法?”
002 三明治法
把拒绝的话夹在另外两句话中间,婉转地回绝对方。比如说“你刚刚的留言我看见了,不好意思这次帮不上忙,希望下次能帮到你”,或者说“感谢你们的盛情邀请,可惜我这次去不了,下次咱们再约。”
003 反三明治法
把你的折中方案夹在两句负面信息中间,先告诉对方你无法答应,然后提出你的建议,最后再表明如果无法接受,只好彻底拒绝。比如说“我没法明天一天都在活动现场帮你,只能抽出上午的两个小时,如果还不行,那就没办法了”。
总结下,我们今天分享了三个关于取悦症的内容,分别是形成原因、调整策略和拒绝技巧,真正学会拒绝,敢于对不合理的请求说不。不要牺牲自己换取别人的满意,拒绝不代表冷漠,而是一种成熟的社交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