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州的前世今生,鄱阳人的情结!(值得收藏)

鄱阳旅游,带你遇见不一样的鄱阳

饶州●前世今生

❖ 饶州历史沿革

饶州是历史地名。饶州,因“山有林麓之利,泽有蒲鱼之饶”而得州名。春秋为楚番邑,隋平陈后置饶州,州治为今鄱阳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有“七县之会饶州府,景秀江南鱼米乡”美誉。历史上均为郡、州、路、府、县治所。历史上的饶州,由鄱阳(府治)、余干、万年、德兴、浮梁、乐平、余江七县组成。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置饶州,治鄱阳县。大业三年(607年)复为鄱阳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复为饶州,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鄱江、信江两流域(婺源、玉山两县除外)。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 复为鄱阳郡。肃宗乾元元年 (758年)复为饶州,辖境缩小,仅限今鄱江流域及信江下游地区。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饶州路。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改为鄱阳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饶州府;清沿用明制,治所均为鄱阳县。民国1912年废府属省。1952年属上饶专区。1957年改名波阳县。2000年撤地并市,鄱阳县隶上饶市管辖。2003年波阳县恢复鄱阳县名。2014年鄱阳县为江西省直管县,由上饶市代管。

饶州府版图

饶州是历史上的鄱阳湖东岸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饶河汇聚昌江、乐安河之水注入鄱阳湖,通江达海,在以水运为主的时代,饶州府鄱阳显然具有商贸区域优势。因此,从一定程度说,饶河的繁荣就是鄱阳的繁荣。饶州府治鄱阳曾是鄱阳湖区最富的地方。

❖ 饶州文化

饶州文化,旧时主要由饶河水运、饶州商贸、饶河戏剧、饶州瓷器、饶州茶叶、饶州铜业、饶州移民、饶州书院、饶州造船、饶州方言、饶州民俗、饶州民调、饶州渔俗、饶州美食、饶州稻作、饶派书画、饶州建筑、饶州村落等文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

饶州知州 范仲淹

饶州文化是江右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文化形成的背后是饶河水运推动。自古以来,饶州人民勤劳自立,经商、捕鱼、农耕、采茶、制瓷,特别是热衷于建书院、办教育,培养人才。尤其是从隋唐至清末长达一千余年稳定的饶州“一府七县”格局,也为饶州文化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鄱阳,至今仅留存一老街、一文庙、一永福寺塔,其文化内涵同饶州历史一样漫长。

其州十而饶之为最。

江东之士,

❖ 饶州书院文化

两宋、元、明时期,江西书院数量在全国独占鳌头。宋时江西书院达278所,仅当时的饶州便有书院51所,占江西五分之一。这还不包括公立的府学、县学。其中,饶州府治鄱阳有鄱江书院、东湖书院、芝阳书院、澹湖书院、浮洲书院、芝山书院等。

饶州府文庙

余干有忠定书院、东山书院。浮梁有双溪书院、乐平慈湖书院、德兴二贤书院、安仁玉真书院、万年石洞书院等都名闻天下。如果追溯的更早,西晋虞溥所建鄱阳郡学为江西最早的公办学校。

南宋年间,饶州进士达六百余人。三世联登 、三科连中、兄弟偕录,父子同取的现象比比皆是,可谓“江东之士,其州十而饶为最”。

在饶州,饶州知州范仲淹还提名“以东湖为砚,督军台为印,妙果寺为文笔,建学于此,鄱阳果真出了文武状元。”1923年,饶州府文庙成为饶州七县联立师范学校学府,为饶州府培养输送了大批本地学子和人才。

饶州书院文化

饶州兴学尊师重教之风鼎盛,儒雅之气浓厚。饶州府旧治有云:”流风所及,匹夫庶妇皆能讴吟土风。”

盛行的诗书礼仪之风,孕育了瑰丽而鲜明的饶州书院文化,给饶州后人留了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

❖ 饶州商人

东汉建安十五年,吴孙权分豫章郡置鄱阳郡,鄱阳郡治商贸文化中心逐渐繁荣。隋大业三年,饶河江岸构筑和在鄱阳老街培土为市,首辟商业之基。

从此,鄱水古邑有城有市,随着鄱阳市场经济繁荣,阿拉伯人、波斯等外国人也从广州、福建等地来鄱阳进行商贸活动。

饶州港旧照片

古代,由于饶河便捷直通鄱阳湖,商业兴隆,所以(饶州)鄱阳人走江达省,眼界宽阔,鄱阳湖区最早引进棉花与烟草的是鄱阳人。广东潮州、惠州等地棉纺业所需棉花,有一半左右靠从饶州商贸等地运来。

在明代“十大商帮”中的江右商人,很多都是鄱阳人,所以在北京的前门、新开胡同、打磨厂,都曾有鄱阳商人的鄱阳会馆。

洪武年间,一位名叫张福的鄱阳商人,把生意做到了云南,看中了城外土地肥沃、风俗醇美的张宝石寨,于是在此安家,繁衍子孙,成为巨族,建造了一个全国闻名的古镇。

江西五大河流之一 饶河

鄱阳,商通天下,早在明清时鄱阳老街会馆林立,老字号名店鳞次栉比,有“十里长街半边商,万家灯火不夜天”之美誉。饶州瓷器“饶玉”、饶州铜镜、饶州浮梁茶,在饶河鄱阳港沿岸各大码头转运输往世界各地。

饶河,这段水路是中国水上瓷器茶叶之路中最原始的水路。亦是饶州景德镇瓷器、饶州浮梁茶的主要外销通道,可以说是古代中国通往世界最繁忙的一条黄金水道。

❖ 饶州茶业

唐代江西产茶地区很多,茶叶生产居全国领先地位,饶州是当时重要茶叶产地,饶州生产的茶叶还当作贡品进献朝廷。唐代江西茶叶不仅质量好、产地广,而且数量惊人,其间尤以饶州茶为最。

唐代章孝标在《送张使君赴饶州》诗中记载了饶州产茶的盛况:“饶阳因富得州名,不独农桑别有营。日暖提筐依茗树,天阴把酒入银坑。”建于唐初的饶州荐福寺茶园所产的“白眉”佛茶为上贡之品,在鄱阳有“荐福茶烟”美景。

茶饮之风,番地唐之盛行

唐德宗在位时始征茶税,全国每年征收茶税四十万贯,饶州浮梁县一地每年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占全国的八分之三。

唐代以来,江西地区形成了茶贩集团,饶州鄱阳吕璜“以货茗为业,来往于淮、浙间”。吕璜是当时专门将淮南地区(包括江西)的茶叶长途贩运至荆南(当时的南北货物中转站)进行贸易的富商大贾。

饶州 莲花山茶

清代中后期,英国、爱尔兰等西欧国家来饶州竞相购买茶业,由鄱阳港转运。饶州鄱阳城解放街茶馆达20家,近代茶行店铺有协和昌、杨济春、舒记茶号等家。协和昌茶与美商签约定售,饮誉海内外,令饶州茶业以“江南一绝”之名远扬。

❖ 饶州瓷器

“新平冶陶,始于汉代”,到明代之时,饶州窑产瓷器冠绝群窑,其中尤以瓷器“饶玉”一枝独秀。

清时景德镇人郑廷桂在《陶阳竹枝词并引》中言及鄱阳、景德镇的瓷缘时,高度地赞扬了鄱阳人在制瓷中的作用,其曰:“蚁蛭蜂窠巷曲斜,坯工日夜画青花。而今尽是都鄱籍,本地窑帮有几家。”又据《景德镇陶录》载,有清一代,鄱阳、都昌邑工最盛。而鄱阳在饶州景德镇的制陶艺人,多为中国瓷业界的翘楚。其中,鄱阳的瓷板画知名工艺大师较多。

制陶艺人

清代,英吉利、北爱尔兰等西欧国家更视饶州瓷器如珍品,竞相购买,并由开办在景德镇港埠的鄱阳六家船行承运,再经鄱阳港转运而出。由于景德镇瓷器营销中转机构设在鄱阳县城永平门外下河街“墙角巷”,于是“墙角巷”有了新名叫“瓷器巷”,巷后对面的庆善巷则因窑柴码集如山被易名为“柴家巷”,同时也就有了饶州古城东门“火挡巷”之建。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折《江西绅商请办小火轮、瓷器及蚕桑学堂》,首次提出倡办陶业学堂。经十几年奔走,江西瓷业公司总理康达,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呈请学部批准,联合直隶(河北)、湖北、江苏、安徽等省协同出资创办中国陶业学堂。促成学堂设于饶州府所辖的瓷业公司饶州瓷厂内(今鄱阳高门)。其校训为“诚朴恕毅”,其办学宗旨为:“养成明白学理、精进技术之人才,以改良陶业。”中国陶业学堂也就是今天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发源地。

中国陶业学堂 创办于饶州鄱阳

从古至今,鄱阳和景德镇都联系亲密。饶州瓷,因饶河水运走向世界。鄱阳水运、船业为“饶玉”在海上“瓷品之路”中“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做出巨大贡献。

❖ 饶州铜业

《唐书·地理志》载:“豫章鄱阳有铜坑,故有永平监钱官”之设。“铸钱监唯饶州之永平监最古,自唐乾元初(758)已创”。唐元和年间(806~820),才移到饶州治所鄱阳县城东门(永平关)外(今解放街郭西庙后)。饶州永平监是唐宋两代官营的造币中心,也是唐宋时期最著名、最权威的铸钱监。

到宋时天下铸铜钱共有四监:饶州永平监、江州永宁监、江东池州永丰监、福建建州丰国监,矿冶、铸钱生产很为旺盛。其中,饶州永平监为全国四大钱监之首。全国在此设铸钱中心,有280多艘大小船只专门供饶州府永平监铸钱用。

饶州永平监铸钱中心地位的维持,有赖于附近的产铜矿场。永平监的重要矿山有两个,即饶州兴利场(包括饶州德兴县铜矿场)和信州铅山场,这些地方的资源全部运往鄱阳用于铸钱。

饶州 叶家铜镜

由于饶州鄱阳永平监在全国铸钱技术的领先优势,还带动了饶州城街市的金银器作坊及铁、铜、锡器手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冶铸运输行业的繁荣。其中,饶州鄱阳城镜匠有叶、许、周三姓。叶家与叶三家可能为同一家。周姓镜店最多,应为同一家族。周家、周小一哥店在上巷,也可能为同一家。存世的饶州铜镜叶家最多。周家次之,许家最少。 当然,若提到饶州铜业发达,非饶州府德兴县莫属。

❖ 饶州大移民

唐元和年间(806—820年)饶州府有46116户,江州(江西九江)却只17954户;元代饶州403万人,居全国各路(府)之首。

洪武年间,江西总计移民214万人,其中饶州移民近百万人。江西移民绝大多数是饶州鄱阳瓦屑坝迁出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江西先民的大迁移,开创了中国历史一片片新的天地。

明初移民时,官府在鄱阳瓦屑坝设坝设局驻员,饶州府各县移民沿乐安河、昌江到达饶州府鄱阳瓦屑坝集中,然后发放“川资”,编排船只,乘船驰出鄱阳湖到达湖口,移民们顺长江而下,到达安徽各府县;逆长江而上,到达湖北各府县。

当年,朝廷一纸“禁止回迁”令,无情地斩断了移民回乡的愿望。对绝大多数移民来说,瓦屑坝其实并不是他们真正的故乡,但当年的移民不可能有文字记录,天长日久,这些与故乡失去一切联系的移民逐渐忘记了祖先居住的具体地点,留给后代的记忆只是他们的出发地——饶州瓦屑坝。

此外,在湖北等地方言中还保留些地道的饶州口音。现今武汉还有鄱阳街,汉川有江西垸,蕲春县有瓦屑坝,四川有移民碑。

❖ 饶州稻作

饶州,位于鄱阳湖东岸,土地广阔肥沃,是江西最著名的鱼米之乡。在东晋南朝时鄱阳湖地区就是全国的粮仓,是有名漕粮基地。到了宋代,江西输出的粮食在全国占很大的比例。

在农耕为主的古代,粮食生产最为重要,古饶州鄱阳湖流域有着丰富的种植水稻的经验,鄱阳湖平原粮食赋税在全国经济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当今,鄱阳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而古代最著名属饶州府万年县(贡米之乡)。

明颁下诏谕:“代代耕种、岁岁纳贡”之后,饶州府万年县令于每年春播前,都要派出胥使赶赴贡谷产地——荷桥村,督促村民们多种、种好贡谷,以满足“岁岁纳贡”之需。

按照明代田赋制度,初分夏税、秋粮两种。夏税征收米或钱粮,秋粮征收米谷。贡谷系秋收作物,每年秋收之后,加工成米用作漕粮。漕粮先由县仓收储,再由军船兑运至饶州(今鄱阳)卫所,后经省漕船开兑,入鄱阳湖出大江,顺流东下,依次北运至京。

❖ 饶州船业

唐王谠在《唐语林》中说:“舟船之盛,尽于江西,编蒲为帆,大者或数十幅。”

水路通畅与航运的需要,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鄱阳湖地区,盛产樟木、水运发达,是造船的最佳场所。

历史上唐太宗向高丽用兵前,下诏洪、饶、江三州“造船四百艘,以载军粮。”除了洪、饶、江三处造船基地外,宋代在吉安、赣州也有造船场,每场派监官二人,士兵200人。

鄱阳湖南扩之后,从三国吴到隋唐时期,水运就更加便捷,达京杭姑苏、安徽、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各商铺重镇等,以船所承载各地之物流,都有十分壮观与繁华。唐朝大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有“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渔舟唱晚响穷蟸之滨”的真实写照。这时的鄱阳区域内各江河湖泊,各种船舶令人数不胜数,目不暇接。

解放后,百业待兴,水上交通运输已成为历史最佳时期,饶河无时不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万象景象。此后,江西省交通厅在鄱阳率先组建江西船舶修造修造厂,也就是后来被更名的江西省航运分局第三船舶修造厂。从古至今,鄱阳的造船业已培养出无数精英与技术人才,他们奔走在全国各地,无处不有我饶河造船之人。

❖ 饶州戏剧

饶河戏,是饶河(鄱阳)人在南戏和弋阳腔的基础上经过改造发展,变一唱众和、锣鼓伴奏、以板击节的高腔,与乱弹、徽剧、秦腔、昆曲等皮黄声腔溶融揉合,形成了唱腔丰富、剧目众多,乡土气息浓郁的饶河戏。

饶河戏一经问世,便受到鄱阳和饶河流域人的青睐厚爱。粗犷豪迈的雄歌壮舞,激越高亢的唱腔音乐,刚柔并济的表演程式,加上如《打目莲》、《岳传》、《花田错》、《降天雪》之类的200多个正本剧目和300多个折子戏,于是像一夜春风般染绿饶河大地和信江流域、赣北地区、乃至安徽东至、祁门等地。

因此,鄱阳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戏剧之乡”的称号。

❖ 饶州渔俗

饶州有部分地区临近鄱阳湖,是江西有名的鱼米之乡。河涧纵横、滨湖湿地为湖区的农耕渔猎提供了天然的地理资源之优势。彭蠡南扩后,江西省赣东北区域内就基本形成了水乡泽国。

以鄱阳为例,这里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渔俗文化,其中有渔谚、渔汛、渔俗、渔节、渔村、渔法、渔资、渔加工、渔类型、渔种类、渔歌、渔鼓、渔联、渔戏、渔祭、渔情等,千姿百态、世代相传。

世上什么苦,打渔磨豆腐,磨子团团转,睏不到三更鼓,钩吊绳打累,破船无钱补,蓑衣当棉袄,被褥是禾草,破锅漏顶罐,三日二餐少。

❖ 饶州方言

饶州城乡方言,存在着较大差异但基本相似。饶州方言以鄱阳镇话为正宗。饶州旧时其下辖七县远离战乱,人民安居乐业,人口稠密,居民长期相对稳定,再加上安土重迁的意识强烈,离乡背井的机会少,因而方言中至今还残存着不少古音韵、古词语和古形式。

历经几代人口迁徙最有名的就是“瓦屑坝”,至今安徽、湖北等地仍然保留与之相似民间习俗和语言习惯。

饶州官话鄱阳方言如“寒婆捡柴”、“问客杀鸡”、“打发打发”(对打碎物品的禳解或安慰)、“牛马归栏”(指婚俗黄昏到婆 家)、“顺眼跳财,反眼跳灾”、莲湖人吃鱼不能“翻边”等,都是典型的例子骁勇”、“作揖”、“打醮”、“早晏”;还有民间创造的来历较远的词,如“跌鼓”,形容丢脸,据说是明清时期流行说书和鼓词,说书人的鼓从架上跌落下地,很失面子。通过鄱阳方言,往往能让你了解饶州地域文化的另一个侧面。

为建设新鄱阳而努力。

挖掘饶州文化,

一个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的地方,

一个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地方,

一个生态优美、风光旖旎的地方……

这里的人民热情大方,

这里的本土方言亲切可爱,

这里的美食更是让人齿颊留香。

鄱阳炒粉

水菊子饺子粑

鄱湖银鱼

韭菜炒银鱼肉丝

鳜鱼与黄芽头

活水煮活鱼

麻花子、麻球

粽子

烧饼和鲶鱼糊

葱酥、秃酥饼

饶州是我们的故土,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虽然,时代的变迁,地理的划分,这片土地上的辉煌不比当年,但那个辉煌年代留下来的宝贵精神和文化一直在延续。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最重要的软实力。饶州,虽已远去百年,但它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直到今天当鄱阳人再次重温饶州文化,我们都应该高度的文化自信,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而感到骄傲。

文稿:舒 锋

摄影:孙卫国、王忠华、程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