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家族”、“百年清官村”、“中国科举仕宦第一村”--灵川江头村

在介绍江头村之前,先简单介绍下灵川县。

灵川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东、南、西三面环抱世界风景名城桂林市;东北与兴安县,东南与灌阳县、恭城县交界,西北与龙胜县为邻,西与临桂区接壤,南与阳朔县相连,为历代“楚粤往来之要冲”。漓江从兴安县流入灵川,往西南方向进入桂林市区后,又改向东南重回灵川的大圩古镇,再往南流至阳朔。这一段也就是传统意义上漓江风景区的精华所在了。

今天要介绍的,是灵川北部九屋镇的一个小村子--江头古村。

江头古村,解放前名叫江头洲村,位于灵川县城北十几公里的九屋镇,地处甘棠江上游的护龙河西岸,建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江头村之所以出名,还得归功于央视的《记住乡愁》,当时第一季第五十五集就是以《江头村--清白可荣身》为标题。经考证,此地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著有《爱莲说》)后裔之村,被外界称为“爱莲家族”。

江头古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一定会好奇了,这么牛,有什么特别之处?让我们边走边看...

先到村子外围田间,看一座牌坊。

这是一座贞节牌坊,冲天式,四柱三间三楼,是为旌表卫千总周廷召之妻、周锡龄之母姚氏,因青年守节,教子成名,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经光绪皇帝批准,直隶州判官周锡龄为其母兴建的贞节牌坊。

左侧字匾刻“冰清”,右侧刻“玉洁”。


每根柱子两侧有戗鼓石一对


正面石柱有联赞曰:“苦志孤诣松柏洁,坚贞独矢冰霜操”。


字匾上方雕有麒麟,下方是双凤牡丹。


四条石柱顶端皆有石雕狮子守望


牌坊背面。左侧字匾刻“苦节”,右侧刻“贞操”。


柱联是“光垂简策寿并山河,名留桑梓德昭日月”。


其实在牌坊正中最上方本来还有“皇恩旌表”牌一块,近年才不见了,无语。这牌相当于“敕建”吧。

网络上找来的以前图片。

开始进村。村子周边据说有三条小河环绕,这条应该叫护龙河

小水圳

沿着河边,竖立着许多以前的功名石。

水圳下边不远,就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凤凰桥。

桥边的古枫杨已经中空,生命力仍然十分旺盛

河边都是古树相伴,这棵是香樟。

凤凰桥,由周奉公于明朝万历辛巳年(公元1581年)兴建,高4米,宽5米,跨径8米,敞肩单孔石拱桥,迄今也有四百多年历史了。


桥边青石镌刻有“护龙桥”三字,估计是其别名,据此我才推测此河就是护龙河。


村子的柑橘园,远处又是桂林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地貌。


长年累月的负重,石阶已经凹陷不平


离桥南侧不远,就是一座三层砖塔--“字厨”塔。

字也有厨子?其实这就是以前介绍过的惜字塔了,专门用来烧毁废弃的字纸的。介绍里说这是江头周氏家族的规定。以前我在上甘棠古村的帖子里就介绍过了,这并非江头周氏专利。我在广西湖南所去过的所有周姓古村,几乎都建有惜字塔。这可能更应该归功于周敦颐了,一个伟大的学者对于一个家族的家风影响之巨,恐怕超乎许多人的想象。但是,近几十年,我们对于这种传承的破坏几乎可以说是毁灭性的。一个全民醉心于弄钱的国家,注定是没有前途的。我又有对不起祖先的感觉了...

字厨塔高8米,塔身为四方三层,莲座底。原塔已于文革中毁坏,现塔为2003年重建。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村里的学子们就把收集起来的废弃的书籍、试卷、作业、草稿和字画等送到这里焚烧,不乱扔纸字、不允许让废字文稿流失践踏,充分体现出周氏家族对文字的敬仰、爱惜,以及对知识的尊重。

从字厨塔南行数十米,就见到这座重新修建的贞节牌坊,与之前介绍的那座几乎是同时期,外表形制也是一样。原坊于文革中毁,现存为2013年重建。这座牌坊旌表的是奉政大夫、县学周建极之妻(光绪十二年授“诰命夫人”匾)、翰林院庶吉士周绍刘之母秦淑贤,丈夫早逝后,苦志守节,教子成才。这个周绍刘十分不简单,是一个著名的神童,据说“子将父做马、父望子成龙”就是出自其口。当然现在多传为蔡锷或者林则徐所作,下面我也会有更详细介绍。


村口古树参天,风景秀丽,再加上古桥古塔,感觉也是有风水理论上的布局。


回村中,开始看明清古建。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周氏祠堂--爱莲家祠。从侧面看,这座祠堂就很特别,一是三进明显逐级升高;二就是一进山墙采用的是两广地区最常见的“镬耳屋”造型,而后进则是徽式马头墙,与湖南江西民居相同,可能与灵川地处湖南与两广交界处有关,两种风格和谐共存、兼收并蓄。


祠堂为五开间,大门是一个内凹门,一大门两小门。

大门门联为“世德乡举选,宗盟会法传”,系清光绪己卯年(1879年)广西乡试第十四名举人、会试第六名贡士,周氏外甥朱圣俞撰写。门额挂“爱莲家祠”横匾。爱莲家祠,其名源于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始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原有六进,即雨亭、大门楼、兴宗门、文渊楼、歇憩亭、祭祀殿,现仅今存三进,即大门楼、兴宗门和文渊楼。

前面也说了,江头洲村建村历史超过千年,而周氏并非原住民,而是外来户。据《灵川县志》记载,江头洲周氏始迁祖周秀旺公于明朝弘志戊申年(公元1488年),携一世祖周志轩从湖南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官虞部,宦游西粤时进入广西...以后赴至灵川县的九屋乡,建寨在上塘(今江头村)。江头洲村的周氏族谱也记载了这一史实,但是在具体时间上有些许出入,只是同样肯定了是于明代迁入的史实:“吾始祖秀旺公系周敦颐濂溪公之后裔。明代洪武元年(洪武戊申年,即公元1368年),为家穷所迫,携吾一世祖志轩公,离乡背井,从湖南道州府道府营道县官虞部宦游西粤,曾寄居过广西龙胜牛头寨,直至今广西灵川建寨上塘,现今客江头洲。始祖秀旺迄今已有二十二代,五、六百年历史也。”


门柱两侧的龙凤雀替


门楣上有六边形户对两对,雕刻有八卦卦象。


门口立抱鼓石一对,鼓的侧面刻有太极鱼图案,下面有石狮子驮着,这造型第一次见--心疼这对石狮子几秒钟....


两边的小门


大门上有彩绘门神一对,感觉应该是关张,但关公的武器又不太像。


二进兴宗门,明显抬高了许多。门联是“宗传姬旦家声远,学绍廉溪道脉长”,为光绪丁亥年(1887年)广西第十九名举人周廷冕撰写。


一二进间的天井,两边有过廊。


过廊下有从村子里收集而来的各种碑记,石雕十分精美。


雀替是凤凰牡丹了


镬耳山墙


檐下挡雨板也刻有莲花图案。


门廊侧有“奉天敕命”石碑一方


内容我就不细表了。主要是这里面呈现了“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的正确书写方式,也可以算是科普一下;应该读作“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说到底就是宣传一下皇权天授了...


院子里还有石水缸和赑屃,所驮之碑不知去向


二进天井两边廊道的窗格是又一重要看点了。


右侧窗格上为“慎言”、“敏事”。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下为“亲贤”。


左侧上方为“遏制”、“循理”。遏制,主要指制止不良风气,维护社会正气;循理,则是指要遵从自然规律办事。作为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基础的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已经开始将儒释道思想融合,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循理”也就成了必然。反而是下面两个字,介绍说是“秀的”,这个跟“亲贤”好像无法对应,也不知从何解释。(后经热心网友指教,此二字应为“老幼”)


三进“文渊楼”,篆体楹联是“学以精微通广大,家缘清俭足平安”,为周启运的亲家、清道光辛丑年状元龙启瑞撰写。这些楹联,不但体现了高超的书法技艺,更加散发深厚迷人的文化底蕴,耐人寻味。

周启运(公元1792~1853年),字景垣,江头村人,清道光六年(1826)进士,曾任河南省洪县、商丘、祥符等县知县、湖北德安府知府、江宁盐巡道兼江宁布政使,同时护理巡抚并代办两江总督事、直隶按察使等职。为官期间,重教化、除水患,颇有功绩。林则徐视察河南时,曾称赞他是一个“好官”。

龙启瑞(1814~1858年),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临桂区)人,是清代音韵学家、文字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著名书画家,也是广西桐城派五大古文家之一。字辑五,号翰臣,道光二十一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广东乡试副考官。道光二十七年,察考翰林詹事列二等,升为侍讲,出任湖北学政。治古文辞宗桐城,工书能篆、籀,善画山水,花鸟亦佳。袁爽秋有题其山水画册七古。但颇自矜重,故流传者少。卒年四十五。作有《寒松阁谈艺琐录、粤西先哲书画集序》,著有《经德堂诗文集》、《小学高注补正》、《经籍举要》等。《经籍举要》(袁昶增订,光绪癸巳仲冬重刊於中江讲院),为国学书目举要之先行者。


这个雀替雕刻的感觉怎们像龙头凤尾啊...


文渊楼一层中堂上悬“爱莲堂”红底金字匾,中间悬有周敦颐画像。


旁边挂有“周氏家训”


“爱莲堂”三字,出自周恩来之手。据考证,周恩来为周敦颐第33代孙,我们熟知的周树人(鲁迅)亦是其后代。真正的爱莲堂位于衡阳市华新区柘里村,原来周敦颐八岁即到衡阳投靠舅舅郑向,并在此度过人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十七年,现在衡阳还保留有濂溪书院、濂溪祠、爱莲亭、濂溪别墅、周子祠等文化载体。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周敦颐的思想贡献,无法展开太多,简单说一下: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一个“诚”字。诚是他关于天道、人道、天人合一之道的最高境界的表达。教育思想包括三方面,一是“教人向善,进德修业”的教育目的;二是“六经为主,以诚为本”的教育内容;三是“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的教育方法。社会政治思想,一是德治。体现在修圣德、重师道、推礼乐三个方面;二是刑治上主张“慎刑”。认为德治是最好的养民方法和手段,刑治只是为弥补道德的不足而采取的万不得已的选择。

朱熹认为,周敦颐的“太极”说是“推一理二气五行之分合,以纪纲道体之精微。”黄宗羲在《宋儒学案》中说:““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对其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后面就是围墙围起来的一个小院子。


回到二进天井,上文渊楼二层看看。


二层走廊

据说以前文渊楼一楼正堂壁板上刻有《爱莲家训》,二楼正堂壁板上刻《爱莲说》全文,这次全没看到。按我的推测,以前文渊楼应该就是周氏家族用以做私塾学校的地方。

从二楼看江头村民居

正是由于周氏家族一直以来秉承“真诚、和谐、积德、行善、奉献”的爱莲文化,崇儒重教,热衷科举,办义学,设私塾,不断教导循化周姓子弟,至明清两代,周姓子弟可谓科举鼎盛、人才辈出。根据宗谱和家谱记载:在明清两代时期,全村有儒生312人,县学90人,府学54人,国子监生41人,贡生50人,举人28人,会试员士10人,进士8人,庶占士11人。全村出仕者达168人,其中一品官4人,二品官4人,三品官2人,四品官9人,五品官18人,五品官以上共37人。还有六品官13人,七品官36人,其中任过知县或县长的有28人。周氏为官者一直秉承其先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德,清白做人、廉洁为官,造就了江头村“才子村”、“百年清官村”的崇高美誉,即使放在今天也可算得上奇迹。

出了祠堂,进村探访古民居。其实剩下的基本都可以说是官宅了。


爱莲家族,自然少不了一口莲塘。


莲塘呈半月形,跟很多古民居类似。远看过去,又是镬耳墙与马头墙交杂的景象。


池塘右边是“举人路”,第一座房子就是太史第。

此宅属于周冠。周冠,字鼎卿,灵川江头村人,道光己酉年(1849年)中乡试解元,咸丰庚申年(1860)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国史馆编修,文渊阁校理等。周冠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常与桂林朱琦、龙启瑞、马平、唐启华等以文章相砥砺,为桂林“十大才子”之一。出守河南汝宁期间,决诸狱700余件,其中以断刘显廷案最出名,被百姓称为“周青天”。光绪壬午年河南中州遭遇大饥荒,周冠捐其薪俸购买粮食药品,救活了2000多灾民,被称“救命大夫”。后因具实向上陈报下情,触犯上级,被迫离职,汝宁人为其立下“去思碑”30余处。周冠辞职后赴湖北汉阜(汉口)主讲晴川书院,江汉书院,培养举人、进士若干。后慈禧万寿庆典,周冠作了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对联“顺太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治平熙静正是隆恩庆万年”,此联妙在既可直念,也可横读为“顺治太平,康熙宁静,雍正然是,乾隆德恩,嘉庆千古万年”,将清代前五任皇帝赞了一个遍。这马屁拍得不可谓不妙,慈禧一高兴,立即指示将周冠官复原职,直至告老还乡。
此联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举人路。

这家门上悬挂“监生”匾。

进去是一个小院子。

由于很多民宅还住人,稍微看一下就走人。

窗棂上的蝙蝠和花卉雕刻。江头村的官宅真的很朴素。

这个大门挂的是“知州”匾,官不算小了。户对基本雕刻的都是八卦卦象。此宅属于举人周启稷,他为人一身正气,执法如山,曾先后任六个县知县,每到一县都留下口碑,是一个铁面无私的清官。

一进中堂

二进挂的是“文林郎”,处级待遇


沿着举人路走到西北面


有一口古井--金钱井。


榫卯结构的石质四方井圈


古建筑群西面的巷子。


还有这样交错的门


巷道拐来弯去

据说此处拐角以前没有路,是“五知县”家族拆房让路,可见官宦之家服务公益、谦仁礼让之风。


“五代知县”宅


户对是太极八卦图


大门进去后竟然是廊道


进去是一个院子,二进正屋挂有“布政司”牌匾。

此为周启运的官宅。周启运(1792~1853),字景垣,清道光六年(1826)进士。曾历任河南省淇县、商丘、开封、祥符等县知县、湖北德安府知府、江宁盐巡道兼江宁布政使,同时护理巡抚并代办两江总督事、直隶按察使等职。任河南省淇县、商丘、开封、祥符等县知县期间,慎重处理积案千余起、结案900多起,无一冤假错案,被百姓誉为“神君”。他还“兴农事、除水患、重教化、修义学、捐薪俸、救良民”,被爱国大臣林则徐誉为“好官”、“循良第一”,至今名垂青史。被诰封为“通奉大夫”(从二品),诰赠为“荣禄大夫”(从一品)。
其次子周廷揆为同治乙丑科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广东司行走、后分户部云南司,以道员分发四川,后来因其有功,授布政使衔。光绪三年,因协济云南军饷,赏顶戴花翎,晋授一品官衔。周廷揆到任之处,重视教育,举贤授能;克己奉公,大公无私;为政清廉,光明磊落。后因其耿直敢言,揭发上司腐败,被迫离职。但他洁己爱民,痛恨贪官,不畏强暴的精神深受四川、云南民众的拥戴,被百姓称为“仕宦楷模”。
上即为“父子进士”。
“五代知县”指的是:

高祖周培正,历任浙江衡州府常山县、四川梁山县知县,勤政爱民,劝导治下人民兴修水利、种植果树。后升任直隶按察使,离任时治下人民扶辕泣送。由于其做官清廉,执政为民,被清廷诰命封为“通奉大夫”,后追赠“荣禄大夫”。

曾祖周凤仪,任浙江衡州常山县知县,后擢升为按察使,发扬父亲周培正勤政爱民的良好传统和作风,父子二人在常山任知县的经历为当地老百姓津津乐道。被敕赠“文林郎”。

祖父周履泰,清朝举人,在任浙江常山知县时爱民育士、恤狱慎刑,有钱人从不敢向他行贿。他举办义学,让穷百姓的孩子上学。发动群众绿化荒山,种植果树。他任职四年后告老还乡,士民莫不挥泪相送。

父亲周启运(河南淇县县令,前有介绍)

长子周永,清朝进士,历任河南原武县、山东即墨县知县,在离家赴任前,热心乡族教育事业,他变卖金银,兴办通致、中正、蒙正三学堂,普及族中弟子教育。


老的“五代知县”牌匾被随意摆放


对面有耳房,主屋对面感觉像书房。


门扇饰以冰梅格


马头山墙。这家就是该村看到的最豪华房屋了,真是清廉啊。


这里有一条内部通道


第一家门上挂有“知县”匾


这是知县周启俊的宅子。

同一家族三重门相通,门上方分别钉有“积德”、“行善”、“慈爱”的门牌。不但彰显周氏崇德好义门风,也充分体现兄弟间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


第二间是“奉政大夫”宅,属于周建极。


这座宅子的木雕还有饰彩,也是村里少见的。


腰板为阳刻,下板则为阴刻


这个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雀鹿(爵禄)


这个松树造型就比较特别了


第三间又是“知县”宅


知县是谁都不说...朴素的连名字都省了


走到东北角的秀才巷


出来又见护龙河。

落日的余晖给鸭子镀上了一层金光,古村更显温暖。


这边还有一座三跨石梁桥。巨大的石条横跨河面,孩子们在河里嬉戏,女人们清洗着衣服,简单朴素中有透着自然和谐,一切都是那么似曾相识的温馨...


岸边的古枫杨树下还有一口古井,上面是整石凿出的圆形井圈。


原来这口井叫聪明井,传说村中周氏子弟喝了这口井的水,就会聪明好学、勤奋努力,最终在科考中金榜题名,故名。

由图可见井水还高出外边地面,甚是神奇。


往东北边还有一间独立的老屋


居然是间“按察使”第,属于周培正。

周培正,乾隆丙戌年(公元1766年)贡生,敦敏好学,精研经史百家,后成岁进士。历任衢州常山县、四川梁山县知县。为官期间,勤政务实,不辞劳苦,爱民如子,清正廉洁,颇有名声,后晋升为直隶按察使,诰封“通奉大夫”。


内部两进一天井,十分简陋。


重回莲池边上,沿池边行走


“知县”宅,属于同治六年举人周延普。


大门都是开在侧边的


接着就是“进士第”,属于周绍刘。

周绍刘,字始生,就是之前说过的神童了,现在就来说说他“神”在哪里。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由母亲和叔伯抚养长大。绍刘自幼即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天赋,勤于攻读、目不窥园,四五岁能背诵古诗,六岁即能作文,八岁即中乡试案首(秀才第一名),“子当父做马,父望子成龙”就出自其口。光绪九年(1883年),中癸

未科进士,历任校勘、编修、编篡、诗讲、诗讲学士,同知衔、诰授奉政大夫(正五品),后晋升为四品朝议大夫,擢升知府。在浙江富春任知县时,时值洪涝爆发,他躬身救民、赈粮施药,百姓感之;任诸暨知县时,他设学院、兴义学,使诸暨学风日盛。他一生生活简朴,一身清正,深得百姓爱戴。但悲情的是,他参加会试独占鳌头之后,积极准备秋后殿试,却最终因不慎将一滴墨水滴到试卷上,试卷不洁被列为次等,并从此思虑过重、郁郁而终,不过三十有五而已。令人嗟叹...

过来一家叫“德高望重”,也是江头村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了。此宅属于周泽润,字文卿,出身书香世家,自小潜心经学,光绪丙午年岁贡生,曾参与编篡《灵川县志》。他对医学研究也很深,并且医德高尚,曾自己掏钱从美国进口疫苗预防天花,根除伤寒等疾病。当他告老还乡,还架桥修路,布施德泽,被当时的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和灵川县长莫国藩题赠“德高望重”和“慈善可风”牌匾以示表彰。


“四代翰林”宅,属于周履谦。

举人出身的周履谦,曾历任四川梁山、盐源、黔江、罗江等县知县,一生以“贪一文绝子灭孙,冤百姓男盗女娼”为座右铭自律,爱民如父母,当地百姓常常引以为念。这人清廉到什么程度?寿终时,“内无余帛,外无盈财”,连灵柩都是四川百姓自发筹款帮其运回广西安葬的...

宅子正在修缮中,窗棂上的冰梅格无声的彰显着主人家的毕生追求。

“家祠莲花地,江头进士村”,周敦颐的一朵莲花,竟可化为周氏子弟们千千万万朵盛放的清莲...


记得看过一个博主写到这样的一件事,他问江头村村民:“你们村里现在还出当官的吗?”,村民说:“有几个。”他又问:“是清官吗?”村民回答:“清不清就不清楚了...”他又追问:“村里人还崇尚读书吗?”村民用当地土话说了一句,大意是:大家都忙着捞钱去了,还读什么书啊....

我倒是衷心的希望,曾经你我心中那朵纯洁的莲花早日回来,不再凋谢....

(0)

相关推荐

  • 广西灵川剿匪纪事

    匪 情 解放后,1950年3月至7月,国民党残余势力相互勾结,企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先后 纠集有各种番号的土匪.特务组织44股(包括暗杀团和反动会道门).其中较大的13股,共约 1000人,多隶属陈 ...

  • 小小村落有168人出仕为官,千年来没有一个贪官,被誉为“清官村”

    江头洲古民居,位于桂林市北郊32公里的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洲村,地处甘棠江上游的护龙河西岸,建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古村至今完整保存着明清两代时期的建筑格局,村落青砖灰瓦,木质构架.房宇高大,鳞次栉 ...

  • 诗乡绥阳|千年古韵 清代诗家

    陈明经 陈明经(1642-1704),字克常,号春麓,绥阳人,康熙丙午年(1666)乡荐,康熙二十八年(1689)曾做陕西咸宁县令,后升任山东下河通判.清人有<重修下马陵记>.<廉吏 ...

  • 古田平湖富达有位明通进士——蓝孙璿

    清乾隆十五年(1750 年)<古田县志>载: 雍正七年己酉陸祖新榜 蓝孙璿,字维羲,怀仁知县. 雍正七年(1729年),古田县平湖富达村蓝孙璇考中举人,为闽东第一位畲族举人.此版<古 ...

  • 灵川江头村古建筑群(爱莲说)

    江头村古建筑群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这个村在明清时期就已形成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祠堂.牌坊.巷道.墓葬等建筑群. 江头村古建筑群,地处桂林市灵川县青狮潭镇江头村.漓江上游支流甘棠江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川江头村和长岗岭村古建筑群

    桂北汉族村落民居的代表_灵川江头村和长岗岭村古建筑群_人文桂林 在桂北这片27000多平方千米的区域内,大自然的造化让她拥有了丰富多彩的地貌形态,众多丘陵.山地.峰林.平原等如同五彩斑斓的织锦一般缠缠 ...

  •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安徽省---宏村

    安徽宏村,宏村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日弘村″,清乾隆年间更名为宏村,位于微州六县之一的黄山市黟县东北部,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宏村地里坐标为.东经117. ...

  • 汝城卢阳镇||江头村

    文|指间风景   图|徒友  江头村,位于汝城县的东南方,距县城7公里左右.若想去江头村走走,可乘着早晨夏日的阴凉,在县城乘2路公车即可到达,然后循着龙虎左灌距往东方村方向走.在灌距的两边,有几栋农家 ...

  •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头村和长岗岭村古建筑群

    --江头村和长岗岭村古建筑群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西北漓江上游护龙河畔.又叫江头洲村,有180余座明清时代的古民居,青砖灰瓦,屋檐层叠,错落有致.村中几乎都是周姓人家. 据<灵川县志> ...

  • 叶笛II畲江江头村:邹韬奋寻踪

    秋日的一天,市里来了一群文友,由我引路,兴致勃勃寻找邹韬奋先生生前避难在梅县畲江江头村的踪迹. 我们从史料上已知邹韬奋主编过支持正义.深得读者钟爱.发行量高达十五万余份的<生活>周刊.&q ...

  • 百年清官村风水原志奎教授点评

    八.财.丁.贵定穴法 1.星体定穴 2.水法定穴 3.秀峰秀水定穴 4.贵人定穴 5三元九运定穴 九.强弱势定穴法 1.星峰.贵人.旗峰.文昌.禄马 2.元运.阴阳.五行得位定穴

  • 粉彩百年|⑦当代中国粉画名家作品赏析

    2019-09-28 18:18:41 来源: 粉画艺术 前几期小编向大家介绍了先驱.前辈们是如何将色粉这一画种在中国传播.发展起来的,他们的贡献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时至今日,了解和使用色粉的人越来越 ...

  • 百年形形色色的中国陆军第23师

    百年形形色色的中国陆军第23师 1.国民革命军第23师 1931年6月,湘军谭延闿第50师编为第27军第23师 军长李云杰兼师长.第1旅吕必幕.第2旅俞卓云.第3旅黄徽东1931年,23师67旅旅长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