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海之缘】/ 孙卫昌
我与海之缘
孙卫昌
生长在关中平原的人们,难得与海有些许交结,除非是有特殊情况,例如:高考升学,升迁,参军入伍,出差公干。尤其是前些年。那是天赐机遇。
后来,随着年龄渐渐的长大,对海的神慕更加强烈。好在我妈她姨(我叫姨婆)家在沣河以西的上南丰(店)村,我妈又是姨婆心爱的大外甥女,在众多长辈人调教下,非常听话地把一双稚嫩的片脚交由长辈们给缠成了三点孤立的金莲碎脚,这样也炼就了我妈凭借一双能巧的手,在操持一家十多口人吃饭换洗后的纺织,浆染,裁剪,缝纫等劳作务,还熟练地用一把小剪刀,可裁剪出五颜六色,龙飞凤舞的精细窗花,窑窝帘,结婚用的大双喜和洞房用的花窗续子,蒸花糕一把小剪刀,可裁剪五颜六色,龙飞凤舞
姨婆也有两个心灵手巧女儿,一个嫁到了她村以西的海子村,从那时起,我便有了想去看海的欲望,那么咱们长安地界的__海 ,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大幅宣传标语,语录,专栏,席卷全国,鲜红的标语:大海航行靠手,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无边的红旗,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想必是有伟人驾航撑航,革命大船一定能乘风破浪,永往直前,革命事业一定够取得辉煌的胜利,这更增加了我对大海的想往。
前年七,八月份时,旅游公司优惠大巴车山东半岛七日游,为了了却看海的夙愿,我与几个乡友以及同学社民结伴而行,一路上高谈阔论,领略着关中平原即及中原地区沿路风光,好不感怀深刻,看到华夏大地一片丰收景象,祖国到处生机盎然,繁荣昌盛的新局面,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万众齐心奔小康。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鞍马劳顿和路途颠簸,除在各个服务区的暂短休息饮食外,大巴车基本一路向东,直接冲向山东地界。紧慢赶在晚上八点半左右落脚在了八仙出海景区的正对面酒店里,安顿好行礼,食了十人一桌的八莱一汤,大家有的就打算休息,有的联络麻将,扑克,而我叫了同学社民,先睹为快,去看八仙渡夜景,我俩一拍即合,决定出去先遛达一圈。
出得酒店大门,对门便是全国著名的4A级八仙过海景区,可惜的是早已过了开放时间,我们抬眼望去,石阶盈步,曲径通幽,古置牌坊,巍峩绰约,再向里是楼台亭阁,宫殿庙宇,另有一塔,高耸苍穹,给整座凸出海岸围堰的道场增加了许多神密色彩。八仙过海故事,是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之一。八仙分别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八仙过海脍炙人口的故事,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随后在蓬莱阁修建了这座八仙渡的道教圣地,历朝各代增补亭台楼阁,使之成为目前壮况。
我们沿着海岸围堰移步向前,观八仙过海景点__八仙渡。婉如一只蓄意待发,展翅欲飞的雄鹰形象,大有翱翔于大海彼岸。望着夜幕降临后的大海,见浪花层层叠叠,一浪高过一浪,后浪掀翻起前浪,仔细想来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风浪与天地的搏弈呢?在短短的几十年岁月里,必须得抓紧时间和机遇,努力奋争来作一朵美丽的浪花,时间慢慢流逝。起潮了,浪响了,鼻息吠到了潮汐的咸香与芬芳,海风微起,潮浪拍打漫延至海岸围堰,浪花不时飞溅起来,又落于平静,这样地周而复始,永不放弃。
我们披上外衣,信步倘详在环海路旁,看着身后的八仙渡景区,宛若处子一般,平静安祥,临近海岸的过境桥洞,通透明亮,南北连接顺畅,更彰显得历代工匠的巧夺天工和聪明智慧。仰望着前方的远景,江山如黛,似画若塑,星星点点的灯亮,如为蛟龙点晴,为猛虎添翼,给那片山水的晚景更增添了万千气象。记得金代诗人 赵鹤《登州蓬莱阁观东海》诗中有云;
蓬莱阁下晚凉开,倦客乘凉坐未回。不住鸟声冲雨过,有时龙起带潮来。
顺着环海公路,缓缓向前,心情骄好,畅谈性浓,不知不觉迈进一条幽静的乡间小路,暗淡的路灯下,只有几个晚练的老人在提腿纽腰,忽而前方出现了几盏明亮的灯光,就近一看原来是几间渔家乐还未打烊,店内顾客廖廖,店主人在看电视,见有客进门观看食谱,便上前热情介绍一番,听说是陕西来的,便极力推荐西安风味饭食,我们选择了关中人能吃的加有海鲜味的菜肴,准备电话约来还在酒店的好友勤社叔,勤社叔问我们在哪里?我们也不甚了了,还是渔家乐主人热情,他说;你二位不知地方,还是我开车去接你朋友吧!我们当时很是感动!真是:异乡海景期无限,今朝蓬莱阁正观。难得临岸兴致起,举酒听潮响连天。闲聊间勤社叔也接到了,于是大家欢声笑语不休,推杯换盏不停,直至饭饱酒足,饮至微曛,方回酒店休息。
次日清晨五点半,我催促社民起床再去赶海,能拍到个海上日出也是极大收获,于是说走便走。出门过路,八仙渡已经慢慢扯去神秘面纱,一个晨曦中的仙境暴露无余,仙台末端略见云雾缭绕,时不时地有海鸥鹭鸟鸣唱互答,这时潮汐已然消退,折腾了一晚的争锋,也该好好平静一下了,我们索性下到围海石堰里边,退尽潮水的沙滩平平展展,绵软细白的沙粒如锦似毡,面对着这浩瀚无垠的沙滩,何不抒发些许感慨呢!于是跑到岸边捡拾起一个树枝,在沙海上写到;大海,我来啦!
赶海的人更是早早的下海作业了,他们一身橡胶雨衣从脚武装到胸口,用橡胶皮筏满载了从远处采拾的鱼,虾,蟹,贝以及各种海鲜产品,看他越到浅滩越是吃力推筏,我们有心帮他一把,他却是真诚的谢绝了我们,我们说:今天收获不错呀,他高兴地说:是呀!今天运气好!感谢老天爷的恩赐。此时,海边沙滩上的人更多了,大都在拍照留念,有的在捡拾海蟹,螺,贝……忽而有人惊呼:看,日出。大家不约而同将头望向东方,只见一团火红地玉盆慢慢冲出地平线,既而喷薄而出,霎那间时光被暂时滞息了,渐渐的,东方呈现出一些淡红色,于是所有人的双眼更加认真地看着那片天空,因为我们知道,太阳就快要升起来了,我等丝毫不放松的紧盯着东方,只见天边越来越红,把旁边的云彩也照得通红通红的,一眨眼间,太阳就露出了额头和眉目,又通红着露出眼睛了,突然,太阳努力往上一跃,整个笑容都露出来了,东方顿时变得金光灿灿。山峦被照成了通红,海水被照成了通红,就连看海的人们的脸庞也被照成了通红,也真映了:"日出江花红胜火,人间世事细如毛 "的古人名句。这时海岸沿上有人喊叫;大家们集合!旅游团要出发啦!当我们到达酒店院内时,大巴车早已经发动好了,大家问导游说:八仙过海处就在对面,咱们怎么要到别处去呀!导游说;我们在八仙渡没有行程,行程是八仙过海雕塑景区,那里气势更大,景致更多。赶紧上车,马上出发!于是八仙出海景点便在大家们的眼皮底下溜走过去了。
从下榻的酒店去八仙雕塑景区不到十分钟的车程,大巴车便到达了一个偌大的广场,在面背大海的海岸边一排修长高大的现代雕塑__八仙过海主题雕塑群,整个广场商业,餐饮齐全,典型的形象工程气派。这个景区导游说:给大预留一个半小时时间,大家尽情观光。所以大家把多半时留在了与大海的亲密接触。雕塑前合影,个人单独自照道成了主要项目,这就是所谓的尽兴尽情发挥。
蔚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浪花,涟漪一波翻过一波,女士们尽显个性,红裙绿巾白色凉帽深色太阳镜,六,七个人列队摆拍,招摇出各种姿势,又是快手又是抖音。男士们干脆脱了鞋子,捲了裤腿,两脚踏一进浪花,啪打扑通三,二个而已,而对于我这平时就晕水的旱鸭子来说,只能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美美地用海水洗个头,脸,腿,脚,然后再买纯净水来冲洗一遍,总算是洗心革面了吧……
接下来几天都是青岛地面上的韩国服装城,缅甸玉石城,日本电子城,山东土特产观光城,每天都是在趁机会,穿插式就近观光一个海景,半个小时的海边景色,跑马灯似的奔波,真正的景点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匆忙了事。
临到返回陕西的前天晚上,适逢广东体育场有大型声电光影水幕演出《海之蓝》,这也是相当于陕西的《长恨歌》之类,只不过附加了当地传奇色彩的民间经典故事,这也是现在全国各大景区的具有地方元素的文化演艺活动之一,三十分钟的光电水幕演出,充分发挥了现代高科技电光影投手法,集水幕,雷光声控,云霞,水族于一体,讲述了一个开天辟地时代的小龙女,冲破重重困扰,争脱龙王等恶旧势力层层的封锁,与意中人不俱艰难险阻,感动了上苍地恩赐,最后联合龙王集团战胜邪恶,与意中人殊途同归美满幸福的故事。
全体育场坐无虚席,无时暴发阵阵掌声和赞叹声。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人人皆呼"不虚此行"。
在临离开山东地界时,大巴车沿着海岸线公路前行,导游员的嘴还再不停地讲述着山东名优地方特产,问大伙有没有兴趣再捎带些回家,大家都表示不想去了,该买的都买够了,当导游顺便地讲述一下现在咱们大巴车到了威海炮台附近时,满车人立刻都来了兴趣,强烈表现出要停车参观一下,因为那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是中华民族的血泪战场,是百年耻辱的反醒地。鉴于大家的呼声,导游当即动员大巴司机,看能否暂停半个小时,让大家下车参观参观,司机说此处路段严禁停车,等到前边看看,能停了就可以下去参观,可脚下的油门依然不减,等到路边可以停车了,大巴车早己经行驶过四,五公里,威海炮台便又擦肩而过了……
此处不由人想起诗人 王 建 波的《威海抒怀》诗:远眺翠阁云天外,遥指琼岛心澎湃。抚今追昔威海卫,碧海惠风情满怀……
为了满足多年看附近海的心愿,去年秋天约了两位朋侪同学从马王村出发,骑着电动车一路向着西南方向出发,经过路人指点,终于来到了名叫“海子”的村庄,观其村景是紧跟社会新潮流的, 如今,街道干净卫生,楼房整齐划一,实现美化、绿化、亮化,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健身广场、农家书屋一应俱全。海子一说:即是西周文王灵沼古遗址之一,有洼地广约数顷,遍地涌泉,当地人有言“一个泉眼,一个官”之说。形容此处广出人才。泉眼汇而为泽,后困久旱干涸,随迁户称此为海子。即西周丰、镐遗址中的灵沼古址。《西安地名志》中一首古诗为证:“周筑灵台寻灵水,海子洼地涌碧泉,瑞莲神明花似金,圣地灵沼兆丰年。”海子村和董村都来源于灵沼。唐徐元弼《灵圜赋》载:“灵沼其处,地势低洼潮湿,广余顷余,遍地泉涌,汇而为泽,俗名海子。由于灵沼地势低洼,适逢雨丰依然有积水,明朝时期开挖沣河三大渠之一的李召渠,这是一条地上明渠,灵沼又有了水,所以才有清朝王士祯的“灵沼瑞莲”。灵沼既有进水,肯定有退水,灵沼水蜿蜒向北,名曰“灵沼河”,流经石榴村、冯村、苗驾庄、石桥等村庄,沿老西宝南线向西并入苍龙河。
站在海子村的村口,远远可以看见一片地势低洼地带,在此也有清代诗人吴廷芝曾赞到:“荷花烂漫致轻盈,秀濯污泥出水萍。绿萼丛中朝露渥,可人时节午清风。这片洼地它如今也凭借了历史的积淀,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生长出了茁壮的庄稼。那些过去曾发挥重要作用的旧渠堰依稀可辨,但愿它还能在今后的宗周文化旅游开发(灵台,灵沼,灵囿)中起到一定作用。但愿灵沼真境,莲花盛开的美景又能变成观实!
如今,我们家因为拆迁而过渡住在了张海坡村,其实,这个村原来是叫海家坡(也就是发掘出了西周车马坑遗址)的地方,原来全村人都是海姓,住在坡上的,据现在村中老人讲述:海氏家族因与清末的回民首领有者千丝万缕的关系,后因回回暴乱,恶迹斑斑,清军大举剿灭,回族首领见大势已去,所以也被迫掳走了此村中坡上住的所有海姓族人到宁夏,青海一带,海家坡就此变成了没有海姓的海家坡村。后来张姓先辈进住该村,成为村里大户,所以,后来建社时随将海家坡村改成了张海坡村。正是:世道风云非等闲,苍桑巨变显海天。渔樵拈须夕阳下,口占躬耕年复年。
2021年元月9日于眉邬岭下
●
【锣鼓曲调】/ 孙卫昌
【偶见订马掌 勾起农耕文化情 】/ 孙卫昌
主一位编 :张主彦
副 主 编:沉 穗
编一位委 :王宏民 万 毅
编委一位 :郭 旭 韩 晓
编委一位 :巨 石 薛光炜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 艾
主编顾问 :亓宏刚 蒲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