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不高雅卖不出票,相声过于高雅不接地气,观众也不会买账
受到郭德纲说法的影响,现在很多人都把相声分为主流相声和非主流相声。非主流相声,说的是德云社这样的民营院团的表演,主流相声,说的是国有院团的表演。而同样是受到郭德纲说法的影响,很多观众也认定主流相声只是负责高雅,只有德云社的相声才贴地气。
于是问题来了,为什么京剧和芭蕾舞那样的高雅艺术受到肯定,而高雅相声却不受欢迎呢?
01
首先我们要说,有些艺术就是要高高在上,不能过于俗气,也就是不能太接地气。就比如芭蕾舞和京剧,舞台上演员的表演,一招一式都是经过长时间大量的学习和训练,固定下来的。判断演员演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看他是不是和此前的经典表演完全一致。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表情,都不是乱来的,几乎不能有更改。演员不能为了与观众更为贴近,随意改变表演的节奏和状态。
反过来看相声,它从100多年出现的那一天起,就不是为高雅而生的。它最早是街头的表演,几乎称不上艺术,经过那么多年演员们的不断净化和演进,才逐渐发展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表演上相声也不是一成不变,讲究一遍拆洗一遍新。
雅俗共赏,已经是相声这门艺术最为雅致的说法。它不能太俗气,否则就完全流于街头杂耍;它也不能太高雅,否则就没法与观众形成情感交流,也就没办法把大家逗笑。
从这个方面来说,如果一段相声过于高高在上,也就失去了观众基础,观众都理解不了演员在表达什么,怎么可能发笑,相声也就不成其为相声。
02
雅俗共赏掌握最为精妙的演员之一,是侯宝林。看他的相声,一招一式都显得雅致文明,但这又不影响观众理解他所说的内容,该俗的时候俗,该雅的时候雅,俗得不是俗不可耐什么都说,雅又雅得有味道,这才是到了一定境界。
与侯宝林的相声相比,很多主流院团的相声过于不贴地气,尤其是到了电视晚会上,你会发现他们说的很多内容跟老百姓的生活根本不挨着,似乎就是为了晚会而创作,演完就完,不会作为作品而留下来。这样的作品尽管也算不上真高雅,但真的是不贴地气,没有办法赢得普通观众的喜爱,因此不会形成民间的相声市场。这也是九十年代末期之后,相声开始走入低谷的原因。
郭德纲之所以能够一夜成名,与他的表演内容直接相关。尽管他当年说的传统相声主体内容已经比较古老,但他极其擅长往其中加入当代人能触摸到的新东西,因此才引发强烈共鸣,从而红遍全国。可以这么说,十几年前的郭德纲,基本也是能够做到雅俗共赏的。只是这些年来,俗气的东西过于多,雅的东西过于少。
03
其实郭德纲对雅和俗也有过论断,他在表演中曾经说过,相声雅要雅得那么俗,俗要俗得那么雅,这就是很辩证的说法,差不多也是雅俗共赏的意思。只不过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如今这几年郭德纲的相声,基本没有做到雅俗共赏,但由于他过于出名,很多观众也都全盘接受过来。
总体来看,院团主流相声需要放下身段,与百姓生活相贴近;民营相声则要讲些规矩,不能为了迎合观众什么都敢说。两相结合,才能让相声真正雅俗共赏起来,相声才能从根本上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