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赏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赏石成了我的习惯。每当走进我的石斋,敞开心扉,静静倾听石的天籁之音,任那一方方绚丽多彩、美如画卷的天然艺术品撞击我沉寂的心鼓,一颗干涸的心也逐渐盈满欢畅的涟漪。
石斋赏石,竟使我进入一种飘若天仙的境界,忘记了压抑于心中的烦恼与阴郁,忘记了天地间还有一个平凡的自己……
石的苍天造化和栩栩神韵曾使无数文人骚客为其吟诗作赋、填词作画、著文立说,给世人留下了数不清的丽词华章。
唐代诗人白居易赞石:“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
唐朝宰相李德裕云:“呜呜日观望,选与扶桑对。沧海似熔金,众山如点黛。遥知碧首峰,独立烟岚内。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宋代诗人梅宛陵曰:“凿山侵古云,破石见寒树。分明秋月影,向此石中布。中央隐孤壁,紫锦织园素。山柢与地灵,暗巧不欲露。独立笔研间,莫使尘埃度。”
纵观古人对石的描述,爱石者多是注重赏石的意境和画意,同时也把其浪漫的赏石情趣和喜爱之情溢于神外。
身为一个俗人,在赏石时自然没有那么多的情调和境界,但我总把石与自己联系起来,把石与社会、与世界联系起来。
于是,石被赋予了生命和思想,让我在春、夏、秋、冬里尽享不同的赏石之乐。
春日赏石,如听一首欢快的童谣,使人想起孩提时,被小石头系住的童心。春雨过后,小石子镶嵌在细细的沙滩上,洒落于弯弯的小河边,布满低低的山岗。
挣脱妈妈的手,跌跌撞撞地跑上前,把一颗颗五颜六色的小石子捡进开裆裤的兜兜里,跑起来那“刷刷刷”的磨擦声,是孩子心中最美妙的音乐!那种满足感至今仍保存在我的记忆中。
夏日赏石,如听一曲英雄交响乐,不禁想起豆蔻年华。日气喷豪雨,云阴送惊雷。炎热的夏季,石斋安祥恬静,透出几分凉意。
一方方观赏石涌动着蓬勃的生机,释放出生命和热情,让烦躁的心顿感宁静。夏风亲吻我的面颊,撩动我的衣衫,在清风的爱抚中,我醒了,在观赏石的滋润中,我醉了。
秋日赏石,如听命运交响曲,叫人感受分外阳刚的壮年时光。秋风楚楚,望断雁阵,落叶纷飞,枯草随风摇曳。
在这个成熟的季节里,独居石斋,细品香茗,微微闭合上双目,感受石头世界里那时而丝竹管弦,时而群马奋蹄,时而玉珠银盘,时而瑞雪飘然的情境。
冬日赏石,如听一曲山野抒情小调,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古稀花甲、耄耋之年。窗外万花纷谢、瑞雪飘飘,斋内如若春日、暖意融融。岁寒三友梅竹松,我与顽石有灵犀。
端坐在石斋,守着自己心爱的石头,整个身心似乎归入宁静、淡泊、古朴和释然,大有一种“一腔烦恼随风去,满怀喜悦石中来”的感觉。
岁月匆匆,人生如梦,唯能聊以自慰的就是与心爱之石相伴。石斋赏石,让我洒脱超然。
赏石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喜爱。用心赏石,神清飘举,会让你忘记为衣食而奔波,为生存而应酬。用心赏石,抑扬顿挫,会让你摒弃心中的尘埃,大彻大悟。
用心赏石,赏心悦目,五彩斑澜的奇石让你懂得感激与诚挚。用心赏石,丢弃空虚、冷漠、埋怨,让你与大自然一同走进那无与伦比、和谐美妙的旋律之中。
(0)

相关推荐

  • 圣山灵物(鸡足山一行)

    圣山灵物(鸡足山一行)

  • 【图与诗】石头的故事两首(朗诵:费利)

    作者:山菊 朗诵:费利 摄影:谢尤勤 孤独的希望 不要轻易说爱 许下的承诺 就是欠下的债 说得出来的 随风而散 留下的是遗憾 没有说出来的 石头般沉重 硌得人心痛 封存那段感情 让往事随风 也就选择了 ...

  • 尊重一块石头|| 老风

    尊重一块石头 --观戴卫画 人所容易出现的自以为是,通常源于置身在一群蚂蚁中产生的伟大感. 如果让不可一世的人在狮子边上,在祖传的国王身侧,如果他自己有了蝼蚁的叹喟,我很想打开所有的灯光,清晰地看看他 ...

  • 【微选刊】长不大的月亮

    长不大的月亮 只推送精品,供读者学习.参考.收藏.推荐他人或者自荐,请发邮箱:      ahgyhghl@163.com 或微信:ahgy671022 墙上的母亲 涛声 搬上高楼十几年了 家里没有进 ...

  • 赏石感为悟:赏玩石头的快乐在于用心也在于随缘

    玩石头.赏石头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奇石不拘一格的美常常让我惊叹,我在惊叹的同时我的心灵得到了慰藉和净化,我处世的态度越来越平和.这种变化我的亲人也感受到了,他们说我越来越"绵" ...

  • 赏石文化中的“形”与“意”

    中国的赏石文化起源很早,但真正赋予文化内涵的赏石活动则兴起于唐代,虽然经过了千百年来文人雅士的膜拜.研究.推崇,到今天为止却好像仍困惑对于艺术品来说石头是什么,或者说石头到底是不是艺术品,石头的艺术性 ...

  • 赏石境界,建立在审美和文化之上

    ◆ ◆ ◆ 赏石境界 建立在审美和文化之上 美石的唯一价值就是它的观赏性,这是毋庸置疑的.观赏石顾名思义,是用来观.用来赏的,也就是说它的价值是满足我们的视觉感官.所以,收藏石头的真正价值就是审美价值 ...

  • 漫谈古代文人与赏石

    谁知片石多情甚 漫谈古代文人与赏石 ︱胡建君︱ 开辟鸿蒙,天地始分,人们在安如磐石的大地之上休养生息,在高山峻岭之中筑巢而居,也拣用散落的石块打制琢磨成各种石钺.石斧.石刀.石杵等谋生工具,善莫大焉. ...

  • 聼月赏石---,用"心"赏石的一种平静心态,一种忘我境界。是与心灵的对话,更是一种冥想式的雅趣。

    看了就要关注我,喵呜~ 聼月老师藏石 听月诗 南宋 辛弃疾 听月楼头接太清, 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 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 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 吹落嫦娥笑语声 ...

  • 中晚唐赏石文化:赏石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一)

    我国赏石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赏石文化处于孕育发展期,仅有零星的自发赏石活动,不成系统,影响也不大.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文化.山水文化.美学思想都为赏石文化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终于在中晚 ...

  • 群英荟萃(中晚唐赏石文化:赏石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二))

    接上篇: "群英"中有许多诗人,他们留下的赏石诗,是当时赏石文化活动的生动记录和第一手资料.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诗人.他和白居易是好友,一同欣赏过牛僧孺的奇石, ...

  • 气象万千(中晚唐赏石文化:赏石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三))

    接上篇:  贰  奇峰突起,景象万千-- 盛极一时的中晚唐赏石文化 1.赏石理论初步形成 从赏石诗文中可以看出,中晚唐已经初步形成了赏石理论. 第一,开始有了品评奇石的标准.中晚唐开始品评石种的优劣和 ...

  • 以意相石——管窥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由“形”向“意”的心路历程

    清初郑板桥曾在石画上题过一段文字,其中点到了米芾和苏东坡两位赏石大家的赏石观. "米元章(米芾)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苏轼)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