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新|再返旧城-儿时记忆的实地回忆

往期回顾 

文 / 梁建新

▲拍照于本人培育的花卉
作为一个不是孝义人(籍)的“孝义”人,比好多孝义人在孝义旧城和新城居住的时间都长,一住住了60余年。1977年离开旧城搬迁至新城居住至今也有43年多了。多少年来很少去旧城了,或多或少有点被遗忘的感觉。前段时间,在我的像册里找到父亲从政时期分别在旧县委,旧人委和旧招待所照的三张照片,萌发了以三张旧照片的地址,于2020年7月21日早6点30分开启寻走父亲在孝义工作的足迹,重温父亲从政的那段经历。在用时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沿着父亲的足迹,寻走过程中看到了曾经经历过的许许多多值得的回忆的东西,勾起我再返旧城寻找儿时的记忆,来一次过往忋忆的实地回忆。
规划好路线于7月25日早上6点多从家出发,沿着迎宾路一路南行过了立交桥,顺着胜溪街一路向东骑行,穿过铁路桥洞,左侧的老旧建筑渐渐映入我的眼前,城关粮站旧址,成了现在锦江环卫公司的办公地,我在县人民医院的旧址跟前站住了,熟悉的建筑把我带回过往的年代,我拿起手机拍下了这一幕。记得医院旧址,应该是第二次迁过来的,孝义最早的医院是在旧城桥南,好像姥姥说过,带我去哪里看过病,那时年纪太小啦,好像萌萌胧胧中有那么一点影像吧。
▲县医院旧址
▲孝义人民医院与山西白求恩医院联手,打造一流医疗服务
继续向东骑行,远远就看到了西关村的牌楼,过了宽敝的永安路,进入西关村地界,一路骑行一边观看,儿时的感觉浮现在眼前,记得有好多好多年了,没有来旧城了,就当一次故地重游吧!旧汽车站、二运公司旧址、化工厂、旧看守所都在眼前一闪而过…… 拐过弯路左边的一个大门和院子吸引了我,以前也见过,但也没去关心和问过它的来历,经打问住在院子里的居民,才知道是五十年代公私合营期间成立的铁业社旧址。那个时期在孝义县先后成立了手工业联合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农业经济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这一旧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看着右侧的西关村委,具有现代的气息,左侧仿古建筑的社区医院,典雅大方……
现在的社区医院,就是原来的公社医院,在当年旧城人的眼里,公社医院不仅仅是城关公社范围内的医院,可以与县医院,中医院并列,就连职工医院都没有它的名气大。最早在正街南面离楼门不远的路西街面上,公社医院对我来说印像比较深,那时一有病就找公社医院的刘冬普大夫,配上几片西药,一吃就好。姥姥和母亲说过,有一回我又生病了,恰好刘大夫外出,吃了别人开的药就是不管用……   那时的公社医院说是医院,实际上算个门诊,地方小也筒陋,好像后来搬到中阳楼东面的旧招待所……。过去的公社医院变成了如今的社区医院,还是孝义市的第二中医院,面貌换然一新,医疗技术水平还上了档次,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相比社区医院,原来的公社农修厂到现在也就没有人观顾了。
▲上图具有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之相比,▼公社农修厂就有点冷清了
一路骑行来到城排防洪桥,以桥为界,桥的西面是西关村,东面是楼西村的地界,右侧南面是窑上村。站在排洪桥上向南望去……  绿色植被,郁郁丛丛。
过了此桥,进入楼西地界,再继续往前,路过旧县委又一次重返。
▲上图为县委会旧址,大门做过改造,已不是原貌
▲坐落在县委广场上的水塔
▲如今的供水公司,与当年的水塔相比,今非夕比
从旧县委会出来,不远处就到县巷(方)口了,旧城人一说起来,谁也知道,但对我而言,它见证了在文革初期,父亲被造反派打倒是在这里贴出的大字报上知道的。所以,对这个地方记忆还是印象比较深的。
由西向东望去,县巷(方)口对面的新华商店,进入了我视角,虽然只改了一个字,经打听,这家门店除卖日杂用品外至今还在卖书,儿时去的最多的地方也是这里,小人书,连环画,连当时过年贴的最时新的样板戏的人物造型画都是从这里买的。停住照张像,作为特定时期的特殊记忆。
▲新华书店的新旧对比
右拐向南不远就是在旧城住了十多年的家,这条街,对我来说太熟悉了,那是上小学必经的街道。回想那时上学一个人背上书包从家出来,经过南巷(方)口,路过蔬菜公司东市场、食品公司肉食门市、国营饭店、国营杂二门市、邮电局、中医院就到学校了,如此天天往返。就连大冬天值日,天不亮到教室生炉火,打扫卫生都是一个人自己走,所有的同学都从不让大人接送。今天来到南行的街上,一边骑行一路看,感觉还是那么的熟悉,只不过有的门面改造变样了,有的还能看出一点原祥子,跟当年的感觉一样……
▲上图左下角为我的小学同学,右侧高个子是我本人

▲50、60年代的中医院在南北正街城内完小对面(左),后来搬迁于县委会西侧、西关排洪桥东(右)

▲新建的中医院大概是从府前东街第三次迁址于安居街
说起当年在正街上城内完小对面那时的中医院,从小记忆最深刻的几位老中医,有田春礼,人称: “六味田”,每次开药方只有六味药,有个叫车院长的,车医生,想不起名字叫啥了?有个叫史局长的,史在天医生,因为他们都给家人看过病,常听父母和姥姥这样称呼他们。但对田医生,父母包括姥姥一直称呼的是: 田医生,从没听过称呼“六味田”,那是对田医生的尊重。后来中医院搬迁至县委会西面,我们家也搬到新城了。父亲离休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一直在中医院由梁瑞龙大夫和他的助手宋大夫针灸,开方喝汤药好多年……
看着熟悉的街景,回想着往事,不知不觉来到门口。我的家就在桥北南巷(方)口,杂一门市部后面,东市场的南边,朝北的街门里,从1962年我两周岁起一直住到1977年,整整住了15个年头。看着街门紧闭,好像被钉子钉上了。据说已多年未住人家了,进不去了,看不成我住过的家了,就在外面看看,拍了一张街门的正面,准备拍一张侧面的,看着镜头里的画面,顿时想起儿时等母亲回家的场景,那时父亲在文革时期被打成走资派,母亲在兑镇住学习班,只有姥姥持家照看我们,母亲只能两个星期回一次家,那时幼小的我,在母亲回家的那个星期六早早站在门口,看着西面火车站的方向盼着母亲回来……
顺着西去的方向,过了十字路口,在西巷(方)不远的地方,有个剧院,记得小时候只要晚上有演电影唱戏,必然有我的身影。有一次母亲拉着我去了剧院,我以为是看戏,母亲抱起我看到的是父亲被造反派批斗的一幕……
▲当年的旧城剧院也改造成饭馆
往北看去,碗碗腔剧团的旧址,也已经恢复建成吕祖庙。原来的西市场,后来成了县商业局的办公地址了,这是母亲在文革后期恢复工作后上班的地方,记事以来,一直记的母亲在县委会工作,当年一时对母亲来到这里上班还不适应。记的母亲的办公室就在大门口右边第一间,安排的工作是既打字,又兼收发信件和报刊杂志,也就是个打字员兼收发员。多少年后升级干起政工股工作,现在叫做人事工作,一直干到九十年代离休。办公室也跟着由大门口移到里面去了。商业局的大院很宽敝,四面办公室为瓦房,就像个四合院,院子中间有个篮球场,那个时代每个单位基本上都有球场,那时住机关的人多,下班时间打打篮球活动活动,有时单位之间还打个比赛,那时爱好体育的我,场场必看。
▲县商业局(原西市场)大门口
▲1971年7月1日在县商业局一进大门,毛主席巨幅画像前拍照的(第三排右二为我母亲),照片中80%多的人员是北京知青
我记得最深刻还是在商业局这个宽敝的院子里学会骑自行车的,因为刚学会骑自行车,就遇上去新城劳动,记得是当时孝义中学复恢正常教学,当时的50部队撤出后,学校整体从旧城搬迁回原址,孝中东面部队的炮场也归还学校建运动场,让县体校的队员们参加劳动。当时骑上自行车后座上夹着一把铁锹,在去新城的路上骑的摇摇晃晃,到了目的地浑身都湿透了……
商业局出来右拐通往北面的这条街是我上初中必走的路,那时人们叫背街里,虽然背点,但初中生的我又是县体校的运动员,早上天不亮就去学校训练,一点也没感到害怕。再往前行国营理发店和洗澡堂也被拆除了,空地上停着车辆,像个停车场,但不敢确定。过了路口再往前一点,来到我们家从1955年到1959年住过的地方,路过顺便看了一下,因为那时我未出生,没有记忆。
▲1955年至1959年我家居住地一角
继续往北骑行到丁字路口西边是当年上初中的学校,县少体校也在这里,我就是在这里接受我的启萌教练张延年老师的正规训练,从这里起步走上了我的体育生涯。原来这里有四百米跑道的运动场,县里开运动会就在这里比赛,1974年我第一次参加县里的田径运动会就拿了60米100米200米三个第一名,被入选县队参加吕梁地区比赛同样拿了三个冠军,当年就参加了省里的比赛,后来1976年和1977年两次参加省运会,1978年考入山西师范学院体育系。
▲看着上图左下角,三个人抱着排球的照片,三个人中我年龄最小,个子长的最高,那时我在同年龄人中,甚至比我大好几岁的,我的个子长的都比他们高一截,当时旧城人称呼我 : 梁大个。现在有人叫我梁大个,肯定是旧城的
▲上图1974年在大同比赛(最上排左五),下左图1976年在临汾比赛(第二排左二),下右图1977年在阳泉比赛(最上排左三),为我本人
现在学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当地.的居民说,这里早就不是学校了,好多年前恢复性修建城皇庙,现在已停工也又有好几年了。学校的大门连个全景都不能拍照,就拍照个大门的上半部分吧,一看还不是那时上学的校名。面向东面就是中阳楼。
向东远远望去,中阳楼耸立在街心的中央,那是当年旧城人的骄傲,现在是孝义的象征,望着它一路走来,在它的跟前仰视了一下,一眼望不到顶……。顺着绕行中阳楼的指示牌,我骑车右行环绕中阳楼,看到东南方向,好像是原房管会的一幢平房门的上方,有一溜字,骑到跟前一看上面刻有《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停下站在中阳楼的南边进行了拍照。
拍完《为人民服务》五个字,转身向南望去,一条通往南面的正街映入眼帘,看到这个街景,忽然想起在母亲写字台玻璃板下的一张照片,就是在这条街上拍照的……
上图是一张拍摄于文革时期游行队伍的画面。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走上街头,以游行的方式宣传和欢庆毛主席最新指示和最新语录的颁布。此图片右面从前往后第三人是我的母亲,画面里的好多人我都认识,有的能叫来名字,有的是我们一个院里住的邻居,有的是我的同学的父母亲,哦,我母亲身后扎两条辫子的,那可是当时在孝义插队的北京知青,后来她被安排在县商业局工作了,小的时候我还能叫来她的名字,过了有几十年啦,一点也想不起来了。类似游行这样的场景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就能见到,而且经常是身临其境地站在路边看着游行队伍由南向北走去……
回过神来,沿着正街南行,想看看当年的幼儿园,在通往城内幼儿园的巷口向东拐去,因为50多年了没有再来过这里了,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巷子骑行了大约6、70米,右手边的学圪洞(靠在学校旁2、30平方米的水圪洞)不知在什么年代填平盖了民房了,好像我上过的小学也朝北开了个校门。再往前行了2、30米,凭着幼儿时的感觉认出当年的幼儿园。
我在大门口拿出手机正准备拍照,一位好心的当地居民告诉我,照完了从左边邻居家,绕进去照吧,不然再过几年塌了,想照也照不成了。我走进邻居院里,说明来意,50多岁的男主人热情地陪着我拍照了仅存的大班教室和一排办公室,看着破旧建筑,心情是多么的沉重,而又无法用言语表达,谢过主人后,在返回的路上,回想起我们那时背颂《为人民服务》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左上角为城内幼儿园毕业照(最后一排左起第七是我本人),▼是建东幼儿园和我快乐幸福的孙女,新旧对比变化之大。
在这个巷子里,当年不知走了多少回,走的走的,我们长大了……   回味着过去,不知不觉来到正街,北上绕行中阳楼,再一次重返和重温了县招待所、旧武装部的原址。
向北过了楼西村牌楼,眼前就是新安街,顺着永安路,踏着宽敝的大街走向一一孝义永安。
一路走来,用了两个来小时的时间,看了好多好多过往的东西,感受了新的变化,我想应该这样概括今天的行程 :“过往记忆的实地回忆,新旧对比看孝义的变化”。
更多人在读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0)

相关推荐

  • 全力以赴 争创三级 | 淅川县中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动员大会顺利召开

    2021年3月31日 ★ 淅川县中医院 2021年3月31日上午,"淅川县中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动员大会"在我院东院区十二楼学术报告厅召开,县政府党组副书记罗建伟.县政府办副主任赵 ...

  • 四川县北川县马槽乡,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

    四川县北川县马槽乡,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5年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突破嘉陵江,西进川西,于4月初在北川.安州.阿坝州三交界发起103天的千佛山战役,打败川军的进 ...

  • 志丹义诊行

    志丹义诊行 元月12日12点下门诊,时间紧张的吃了半碗面,带了瓶水,12:30医院急诊大厅集合,在医疗处副处长李强.卢棣带领下,陪同著名专家胡晓娟.岳宝安.辛银虎.肖凤娟前往志丹,高速路上冰雪还未完全 ...

  • 辣酱醉肥牛,椒麻冲菜牛肉,合家欢,巧手迎春卷,儿时记忆,熏牛肉粒...川菜新做,粗菜细做

    今天介绍的这组菜例,大厨们充分利用了布景和道具.运用分子料理技术,以及更加精美的摆盘和雕刻,从各种角度展示了"川菜新做,粗菜细做",可谓别出心裁. 辣酱醉肥牛 (毗河印象新都店 刘 ...

  • 梁建新 | 重返旧城

    往期回顾  ·  山西各地常驻人口排行 ·  孝义人郭炜担当总导演 | 北京智英会晚会创新迭出 寻走父亲生前在孝义工作的足迹,重温和追忆父亲从政的经历,是一直以来要做的一件事情.因为我的父母亲都出生于 ...

  • 乡村风物·儿时记忆——新图配旧文

    [前言] 放假回乡,风清气爽,鸟语花香,昨晚饭后乘月色路灯下略走走,满身树香.今晨醒早,当然又走了走,六点多一点出门,八点回,也就六千步,用时长主要是因为走走停停来拍照--乡村的好东西太多了,忍不住要 ...

  • 浦江廿九间里,在浪漫文艺的古宅里重拾儿时记忆

    四方的天井.古老的门墩.高高的马头墙--这是廿(niàn)九间里给我最初的印象,仿佛徽州的西递与宏村般让人痴绝生梦.在烟雨弥漫中,清新的空气交织着古宅经年的味道.沿着斑驳的老墙,踏上百年的青石板,穿过 ...

  • 梁建新 | 陪父亲看病

    往期回顾  ·  乡村学校的陨落 ·  给孩子踢球空间 | 山西孝义老人热衷少年足球运动 文 / 梁建新 记得第一次"陪"父亲看病,竟然是在谁也想不到的一种场合下,可以用意想不到来 ...

  • 北京童谣与合唱《水牛儿》,ByeZooChoir演绎儿时记忆

    童声合唱<水牛儿> 词曲:孙骁 编曲:孙玥 指挥:孙玥 演唱:ByeZooChoir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孙骁老师的创作保留了熟悉的旋律,带着一股温柔. ...

  • 儿时记忆 驴打滚这样做最好吃,你之前做对了吗?

    自己动手吧.比外边卖的还要好吃.真材实料 By forest森淋 用料 糯米粉 150克 纯牛奶 170克 红豆沙 150克 黄豆粉 80克 白糖 30克 黄油 10克 做法步骤 1.食材6种 2.糯 ...

  • 奶奶的南瓜面疙瘩汤,儿时记忆中秋季最暖心的一道汤

    秋渐渐浓了,夜也渐渐凉了,窗台上的花渐渐凋零,枯草也显得别有一番景色,菜地里的南瓜黄澄澄的好不诱人.在这个深秋的季节,我又一次感冒了,于是我想起了奶奶的南瓜面疙瘩汤. 甜蜜顺口的南瓜,清香软糯的疙瘩, ...

  • 四合院里的童谣:最纯真的儿时记忆

    "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吱儿叫奶奶,奶奶也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 那些童年里伴我们长大的小生命,小兔子.小鸡.小蜻蜓--奶奶从院子里摘下的柿子,妈妈精心呵护的丁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