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闵慧芬、宋飞的不同形式演绎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第一乐章【关山行】(8:46)
第二乐章【烽火操】(4:45)
第一乐章【忠魂祭】(8:46)
第二乐章【遥望篇】(5:06)
长城随想
作曲:刘文金
演奏:宋飞
协奏:中央民族乐团
国庆献礼:《长城随想》-二胡演绎的伟大史诗
乐曲《长城随想》是刘文金创作于1981年的一首二胡协奏曲。1982年由闵惠芬和上海民族乐团首演。共分四个乐章,全曲气势雄浑,不仅继承了优秀的民间音乐元素和戏曲音乐元素,同时还借鉴了西洋作曲技法,保持了浓郁的民族风格,成功的表现了华夏神韵,同时大大丰富了创作手段,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无论在表现内容或是创作技法上这都是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对中国的二胡音乐创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民族器乐作品中占据着至高的地位。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第四乐章——遥望篇(1:55正片)
刘文金 曲
演奏:闵惠芬
指挥:关乃忠
此视频中为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于2012年“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音乐会”上演奏的《长城随想——第四乐章》。1982年《长城随想》这首经典之作便是由闵惠芬和上海民族乐团首演。
1978年,刘文金先生随中国艺术团访美,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作者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纽约帝国大厦的万里长城图更是激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面对这幅饱含着中华民族伟大魂魄和光辉历史的画卷,..似乎找到了社会主义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强有力的标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似乎注入每一根血管。”作者饱满的爱国热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及创作冲动,被充分调动起来,为写好作品作了很好的铺垫。
“每一个艺术家都生活在各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他们的音乐创作必然会或多或少受到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经济发展、社会风尚、文化思想、艺术思潮、审美意识等等的影响和制约。”作曲家面对社会现实生活,作品中用积极的态度,反映了这段时期人们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以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同时,表现了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二胡齐奏《长城随想》第四乐章
刘文金 曲
演奏:宋飞、马可、谭蔚、
刘紫筠、王一帆、朱智琴、
王雅琪、王婧、刘宇、邓昌、郭云
钢伴:曲大卫
(视频选自2015第三届中国弓弦艺术节“生命的弦歌·闵惠芬先生纪念音乐会”)
全曲4个乐章: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和遥望篇。第一乐章乐队奏出宽广雄伟的歌颂长城主题,以独奏二胡深沉庄重的叙述性旋律,倾诉作者面对巍峨长城浮想联翩、心潮起伏的爱恋之情。第二乐章乐队音乐悲壮而有战斗性,与二胡刚柔相济的音调旋律结合,表现中华儿女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为保卫长城而浴血奋战的情景。第三乐章在乐队模仿古钟回荡、山川悲鸣的音乐背景衬托之下,二胡主题由肃穆含蓄的基调逐步发展为豪迈激越,气动山河。第四乐章二胡变化再现第一乐章主题材料,接以舞蹈性的旋律,尾声变化再现了激越宽广的长城主题。
《长城随想》的旋律、节奏带有浓厚的民族韵味,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取材于已有的民间音乐素材,而是把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戏曲、曲艺等等方面的音调素材很自然地糅合在一起,形成自己富有民族特色的独特语言。在结构上,注重中西技法的融合,巧妙地把西方协奏曲四乐章套曲的体裁形式与本民族的音乐结构发展手法结合在一起,通过展衍、变奏等手段推动音乐向前发展,并形成崭新的民族风格。
作品蕴含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曾在1983年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奖中获一等奖。《长城随想》在独奏乐器与协奏乐队这两方面都发挥得比较充分,所体现的“史诗性”和“交响性”都显得比较成熟。它成为八十年代民族管弦乐创作的重要收获,也是民族管弦乐创作走向成熟的一座里程碑。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