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50年代的画里中国(1)
时光荏苒,一个甲子已悄然过去,曾经的岁月,只属于无数前辈的记忆,而众多知名画家,以其妙手丹青,记录了那时中国的风光与世象,如今,我们编选回顾,以此纪念所有经历过50年代的人们!
《重庆临江门渡口》,陈大羽(1912-2001)作于1956年
重庆临江门所在的渡口,乘船的人们,沿着台阶,络绎不绝,江水萦绕着山城。
《漓江烟雨》,古元(1919-1996)作于1957年
雨中的漓江,山朦胧,水迷离,岸上人,舟中人,相对而视。
《江山如此多娇》 作者:傅抱石(1904-1965)、关山月(1912-2000)合作于1959年
1959年9月,恰逢新中国建立10周年,人民大会堂落成,郭沫若与吴晗建议以毛泽东的《沁园春》词意“江山如此多娇”为主题,由画家创作巨幅国画,悬挂人民大会堂迎宾厅内。左上的六个大字,由主席亲自书写。
《农业供销合作社》,韦启美(1923-2009)作于1956年
建国初期,农村的供销社承担了商品销售流通的重要职能,百姓们靠在柜台上,挑选着心仪的布料,一个孩子还没有柜台高。
《回家路上》,周昌谷(1929-1986)作于1956年
江南山区,一位农家妇人身穿草鞋,身体健壮,挑着竹篓,前面竹篓里是她的孩子,大人与孩子相视,边走边说,场景温馨。
《除四害围剿麻雀》,戴泽(1922-)作于1958年
1958年,全国上下开始进行除四害讲卫生,麻雀因为吃稻谷,而不幸与苍蝇、蚊子、老鼠一道归结为四害,画中的人们在屋顶高处,用长杆套袋抓着麻雀。
《长江大桥》,黎雄才(1910-2001)作于1956年2月1日
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场景,长江之畔,高处的黄鹤楼,迎来了新的邻居。
《成都储木场》,周伦园(1899-1988)作于1957年3月
位于成都九里堤府河西岸的储木场,从岷江一直漂流运输而来的木材,在此堆积,用于铁路建设,和其他工业建设项目。
《转炉车间》,易振生(1935-)作于1959年
在58年“大跃进”的背景下,钢厂里,转炉旁,铁水横流,火光冲天,热火朝天的干劲,展现的淋漓尽致。
《女拖拉机手》,丁鱼 作于1950年
刚刚解放,国家对农业极为重视,初步开始利用机械化来进行农业生产,传统女性的角色转变,能成为拖拉机手,象征着女子半边天地位的确立。
《金色的海洋》,吴作人(1908-1997)作于1956年
蓝蓝的天空,白云朵朵,丰收的稻田,大片的金黄,稻浪随风起舞,恰如大海一般。
《光荣参加农业生产》,傅抱石(1904-1965)等作于1957年
画中题文: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廿七日,强广治同志光荣的被批准参加农业生产,决心在生产战线上打一个漂亮的胜仗,我们非常高兴,又非常羡慕,在爆竹声中合作了这幅,赠留永远纪念。傅抱石、郑秉珊、魏紫熙、宋文治、李仞千、叶矩吾、包之风于江苏省国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