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读书的孩子,上了幼儿园,这些方面都表现得比别人“积极”

家长们普遍都很关心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读书,早在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对胎儿进行胎教,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

实际上,对孩子过早进行教育,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排斥心理,于是更不爱学习。

家长们也不用那么着急,都说会读书的孩子从小就看得出来,只需要通过观察,发现自家孩子 是不是学习的料,再进行针对性培养,效果更好!


会读书的孩子,上了幼儿园,这些方面都表现得比别人“积极”

1、  学习的主动性很强

虽然幼儿园并不会学习一些实质性的知识,尤其是像课本中的知识,但是不少老师在孩子上了中班或是大班之后都会给孩子布置作业。

因此,首先家长们可以观察孩子们对于作业的态度是积极完成还是草率了事,就可以从中看出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

来说说我的女儿,她在读大班的时候,老师就有教一些简单的认字,从老师布置作业第一天起,她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业,而且小丫头的性格很倔强,不做完作业,叫她吃饭都不吃。

现在孩子上初中了,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还是依旧,不过长大了也学会变通了,而且孩子学也很好,在班级里基本都是稳居前三,这也是让我最省心的地方。

很多朋友问我是怎么教育的,孩子怎么会那么自觉,说实在的,我真的没有在这一方面做过什么实质性的努力,大多都是孩子本性里自带的,这一点我还是比较幸运的。

但是相反,小儿子就没有那么主动,每次也都要在我的监督下才肯懒懒散散地把作业做完。同一个妈,孩子性格差别这么大,经常被人家“调侃”。

因此,如果发现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家长们不要将这一苗头掐断,维持孩子的积极性,将来学习差不了。

2、“想”与积极联系在一起

不少孩子只是将行动停留在“想”的阶段,可能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而把“做”直接给放弃。

“它很难,我不想做。”

“肯定是那样的,不做就知道了。”

“你帮我做,我不要做。”

“做了也没用。”

……

这些逃避性话语经常能从孩子嘴里听到,而这样的孩子,在学习方面往往表现也较被动。

要知道,积极的孩子,他们不仅会有积极的想法,而且还会付诸行动,去落实自己的想法,想看一看究竟,这样的探索以及实践精神是极为难得的,家长们应该用心呵护。

能想又会做的孩子,在当下真的不多了,很多孩子就只是“嘴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

而学习成功的关键则在于将“想”与“做”积极联系在一起,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当孩子在学习计算题时,遇到一个比较复杂的题目,孩子如果想不出来可以理解,于是孩子翻看答案,而答案通常都有解题思路、步骤及完整的解题过程。

较为懒惰的孩子,便会直接把整个过程看一遍,而后把答案抄下来。但是聪明的孩子,则是在研究完答案之后,自己又进行证实与演算一遍。

同样是看答案,但是两者却有极大的差别。前者是被动性的,知识并没有真正传输进脑袋,这部分孩子以后如果遇到同样的题目,他们大概率上也是不会做的。后者却是积极摄取知识型的,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掌握应该是自己不看答案也能说出所以然。

3、学习时极为专注

还有一种情况很难得,那便是孩子的学习专注性强。现在孩子可能受到的干扰因素太多了,尤其是电子产品对他们的影响更大。

很多孩子在2~3岁时就会囔囔着“手机”,不拿手机给他们玩,他们便会闹腾。要知道,如果长期让孩子养成玩手机的习惯,那么孩子将来学习的主动性、专注性等都会深受影响。

那些学习专注力极强的孩子,也准是读书的苗子,因为读书本就是这样一个刻苦而又专注的过程,没有投入较强的专注力,很难将知识摄取。

去观察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往往会发现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他们的专注力基本都很强。本着这一原则,家长们更是应该积极培养孩子的学习专注力。如果你家孩子有中一点,家长们就要偷着乐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