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旗: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三)

我们讲黑沁色,自然就会联想到始于宋代的老提油现象。

老提油是由于古人对黑褐沁色的钟爱而模古,对玉器进行人工作色的一种手法,始于宋代, 据说北宋宣和政和年间,有人用甘肃深山中所产的一种红光草,取其汁加入硵砂少许,腌于新琢成的玉器纹理之间,用新鲜竹枝燃火烧烤,使红色渗透入玉器里,红似鸡血。

提油做色与沁色是不同的,它的颜色呆板,无层次感,变化不丰富。古玉沁色是在几百上千年中自然生成的,它的延伸、发散、浸染十分自然舒展,颜色多样,富有变化。

明清以前的老提油玉件,历经几百年,或入土,或盘玩,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得温润和沉着,几乎很难分辨是提油还是沁色。

那么,目前做伪仿老提油,常见的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a.化工颜料做伪。把碱性黑颜料溶于强溶性液体中,将玉器浸泡在溶液里,根据颜色的深浅决定浸泡的时间长短。

仿古工作者给玉器染色

b.烟熏火烤法。将玉架在铁丝架上用木炭文火烤之,一边烤一边在玉上涂抹蜡油,使油脂炭化成黑粉灰,随时间的长短,直到玉上形成黑色为止。

或是用棉花包裹玉,置碳火上烤,炭化后的夹灰棉上的黑灰,用水浇湿棉花接着再烧,慢慢玉器上形成细小的火劫纹,使黑色深入肌理,如此便可大功告成了。

染色后的玉器

c.油炸法。将玉器放在多次使用后发黑,或是加入黑色颜料的植物油中慢慢加热,直至油污中的黑色渗入玉器内部,至玉冷却再用清洁剂将油脂洗掉。

火烤或是油炸作伪,玉器由于高热,往往会出现明显的裂纹,这种裂纹就像宋代哥窑瓷器上的开片一样,显得生硬、有规律。和玉器自然开裂或是牛毛纹的现象差别很大,很容易区分。

图1  火烤作伪沁色

图2

图3   武汉博物馆馆藏汉代青玉琮

古玉牛毛沁和火烧作伪沁色的对比

不管采用上面哪种方法做伪沁色,都有这样的特点:沁色单一,不丰富;死板生硬,不自然;浮浅,没有深入肌理;没有阴阳面的变化特征。只要抓住入土后形成沁色的规律,鉴定沁色的真伪自然也就简单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