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铁路大数据:全国累计发送旅客1.38亿人次,长三角2600万创新高
中国是一个国土大国、人口大国、经济大国,以上条件相加之后,就注定了中国必然也会是一个铁路大国。中国铁路,向来以安全性、便捷性和实惠性著称,广受乘客好评。
截至2019年,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3.1万公里以上,规模居世界第二(第一为美国,总里程超过22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近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7%和67%,分别位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一位。
所以毫无疑问,在关于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各项交通工具旅客数据中,铁路相关数据无疑是最广泛、也最具代表性。
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38亿人次
根据铁路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国庆小长假运输(9月28日至10月7日)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38亿人次,同比增加708.7万人次,增长5.4%。其中10月1日发送旅客1713.3万人次,创国庆小长假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这里我们不妨对比下2018年国庆长假(9月28日至10月7日)的相关数据: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31亿人次,同比增加1277万人次,日均旅客发送量1306万人次,增长10.8%。
再往前推到2017年,由于恰逢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合并,所以当年度的国庆铁路运输期间延长了1天,起始时间为9月28日至10月8日。数据上,当年度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1.32亿人次,同比增长11.6%。
通过近三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铁路发送旅客的大数据我们可以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每年的黄金周出行旅客总数仍在持续上升,2017年是1.32亿人次(计算周期多一天),2018年是1.31亿人次,2019年是1.38亿人次。具体来看,基本上是当年比去年同期总游客人数增长几百万的水平。
这可以说明,国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一直都在持续的增长与提升当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国庆长假期间,通过外出旅行的方式度过假期。
但其次,我们还要清楚的看到另外一个趋势,就是历年的旅客人数增长幅度正在不断降低。从2017年的同比增长11.6%到2018年的10.8%,降低幅度0.8个百分点如果说还不够凸显的。那么从2018年的同比增长10.8%到2019年的5.4%,增幅正好是打对折的。
关于这个情况,我们事实上可以从三个维度上进行理解。
第一,是黄金周假期的出行人数基量已经达到一个相对稳定且饱和的区间。也就是说,习惯于在黄金周出行的人群和不习惯在黄金周出行的人群基本已经固定,未来的增长空间已经基本可以预料。
无论黄金周的旅客总量多么突出,我们都必须承认的一件事实是中国的法定假期,特别是带薪假期总量世界排名极为靠后,高度集中的法定假期出行造成的交通压力与糟糕的景区体验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那些不习惯于在节假日高峰期出行的人群,未来也不会有较大的改变。
第二,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过去的两年时间内经济的经济增长压力十分巨大,而同期的房价与物价水平都处于高位横盘的一个状态。如此一来,就意味着收入的提升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将变得更难,而全国整体的家庭负债率却整体居高不下。旅行本身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情,但花钱是不是也让人开心,这对于不同经济情况的中国家庭而言,显然是因人而异的。
第三,我们还应该看到的一个趋势是,近几年选择在节假日高峰期出境游的游客总量正在迅速上升。这些客流,由于基本都是通过航空方式前往各个境外国家,所以自然对国内的铁路总发送游客人数形成的一定程度的分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以东南亚和中国周边中小国家为代表的旅行目的地,目前不少旅行线路的性价比应该说十分之高。与此同时,国内不少曾经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性价比却在持续走低,消费价格不断上升的同时服务质量却无法保证,这进一步挤压了对应的国内游客的潜在增量。
第四,也是很多朋友相对会忽略的一点。在历年的节假日发送旅客数量中,除了外出旅行的人群外,返乡人群同样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而决定返乡人群数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就是中国城镇化率水平。
和五年前,十年前甚至更早前相比,中国当下的城镇化率已经处于截然不同的新高度(2019年将逼近60%)。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落户在自己工作的城市。这样一来,流动人口的总量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间一直都是持续下降的。返乡旅客人群的总量降低,自然也会形成节假日出行总人数的降低。
长三角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684.4万人次
中国土地广袤,各区域间的差异十分巨大。上一篇章中,我们侧重的是全国整体情况。那么具体到各大区域,情况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由于各区域的数据公布有早晚,有些甚至不会公布,那么这里我们自然是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与大家一道来分享。
日前,据中国铁路上海局的相关数据显示:9月28日至10月7日,长三角铁路国庆假期发送旅客首次突破2600万人次,达到2684.4万人次(其中动车组发送旅客1930.9万人次,占比71.9%),占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20%。其中10月1日发送旅客326万人次,创历年国庆黄金周单日发送量新高。
长三角区域在国庆期间的游客如织,事实上同样有迹可循——
首先是长三角内优质旅游资源总量全国第一(长三角1市3省上海、浙江、江苏、安徽5A级景区数量分别为3家、17家、23家、11家)。在此前的推文《在城市群内部旅游实力和潜力上,长三角称第二,没其他敢称第一》之中,我们曾系统性地介绍过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业综合实力与潜力。
早在2017年,长三角三省一市2017年旅游总收入为3.16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58.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为3.01万亿元,占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65.86%。长三角地区身兼中国经济、文化、交通多重中心身份,为旅游业的持续爆发奠定了深厚基础。
其次是区域内极度便利的高铁公交式运营方式。如果你曾经到过长三角,就应该知道目前的长三角核心区域(苏南浙北)高铁的便捷性到底有多高。特别是以上海、南京、杭州三极连接而成的城市群高铁枢纽网,两两间日发行高铁班次以数百为单位,间隔频次最低不过几分钟。
特别值得提醒大家的是,目前长三角城市群早已是拥有地铁系统城市最多的城市群。群内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无锡、常州、徐州、合肥等一众城市地铁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高铁与地铁无缝换乘,极大地方便了游客们的出行体验。
再次是区域一体化进程影响下的城市群互动提升。从2019年年初至今,长三角一体化的相关利好政策可谓是接二连三。公交系统互通互认,景区联程旅游优惠,一系列加速推进城市群一体化的便民措施迅速落地,对区域内部游客的短途旅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另外,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迁居与婚恋原本就十分活跃,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居民彼此到相应城市工作生活定居人群都非常多,三省一市彼此间的“人口交换”情况十分突出。所以每到节假日,庞大的走亲访友群体,更会增加相应的铁路与公路客运总量。
全国铁路旅客十大发送量城市和到达量城市
在上文中,我们特别讲到了2019年国庆长假运输期间(9月28日至10月7日)的十大旅客发送量城市和到达量城市——
旅客发送量前十位的城市依次为: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成都、杭州、武汉、郑州、沈阳、南京。
旅客到达量前十位的城市依次为:广州、北京、上海、成都、武汉、杭州、郑州、南京、重庆、深圳。
如何更好地理解一座城市的节假日旅客发送量与到达量各自意味着什么呢?
简单来说,旅客发送量大市,往往是经济实力大市、交通枢纽大市,外来人口大市;旅客到达量大市,往往是旅游资源大市、交通枢纽大市、外出人口大市。
先说旅客发送量大市,一座在节假日大量人口选择出行的城市,一方面可以说明该城市的外来人口较多,在节假日期间会集中出现返乡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该城市的经济活跃度较高,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较强,继而选择在节假日外出旅行消费的人数也众多。
在对应的十强城市中,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成都、杭州、武汉、南京无疑均为此类型城市。而经济体量稍弱些的郑州和沈阳,其实则是自身的交通枢纽性起到了加持作用。其中郑州是整个河南省和中原地区旅客出行的重要铁路枢纽,沈阳则更是整个东三省旅客入关的必经之地。
而旅客到达量大市,情况事实上会更为复杂一些。十强城市广州、北京、上海、成都、武汉、杭州、郑州、南京、重庆、深圳。一眼望上去都,全部均为各大行政区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
熟悉中国铁路路网的朋友应该都熟悉,由于历史与地理的因素,中国铁路在全国七大行政区都有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以上十强城市中,除了西北地区的西安外,其余各区的铁路大区枢纽城市均榜上有名。
而成都、武汉、郑州、重庆作为四川、湖北、河南、重庆等人口大省大市的中心城市,势必会在各个法定节假日迎来外出人口的返乡中转高峰。此时再叠加外来游客人群,最终人口总体量自然会十分突出。
当然,我们强调的是,以上条件是在互相影响的,而并非彼此独立的。以最具代表性的北上广为例,它们即是经济大市,人口大市,也是交通枢纽,旅游资源汇集地,所以必然会出现在各类节假日游客体量排行榜最前端。
希望未来我们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能够日趋完善与合理,日益避免高度集中的全国人民“峰值式”出行;全国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旅游从业者也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软硬实力,让广大游客真正能够做到宾至如归,来了就不想走,走了又还想来。
2018全年:省份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华东篇 丨 华中篇 丨 华北篇 丨 西南篇 丨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山东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湖北篇 丨 湖南篇 丨 河北篇 丨 福建篇 丨 安徽篇 丨 辽宁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云南篇 丨 内蒙篇 丨 山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新疆篇 丨 甘肃篇 丨 海南篇 丨 宁夏篇 丨 西藏篇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2019毕业生成长指南 丨 民间地铁神规划 丨 城市群旅游 丨 瞪羚企业排行 丨 乡镇竞争力 丨 21城市群 丨 蚌埠入群 丨 东北经济转暖 丨 城市高等教育实力 丨 粤苏地铁争霸 丨 普通地级市十强 丨 18大自贸区 丨 西部陆海新通道 丨 房地产依赖度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上半年GDP三十强 丨 地方财政收入 丨 江苏全域一体化 丨 多城杠杆率超100% 丨 上半年25省GDP 丨 苏南模式和江苏未来 丨 上半年房价收入比 丨 二次城市化 丨 夜间经济 丨 房价消费和工资 丨 长三角一体化 丨 汽车消费南移 丨 盐泰锡宜城际 丨 淮海经济区
人文: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丨 动漫中的重庆 丨 水浒故里菏泽 丨 日本穷忙族 丨 苍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晋冀鲁豫 丨 择城法则 丨 八次北人南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