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火功的岩茶,叶底该是什么颜色才算标准呢?这里藏着认识误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很多喝岩茶的人,都对看叶底有执念。

之前身边有朋友拿了我们的水帘洞肉桂出去喝茶。在外面遇到这样的点评。

“看你这个(肉桂)的叶底,应该是中火,中轻火的茶。”

“总之,焙火没有特别足。”

朋友不解,why?

得到的回复曰,“叶底偏绿,不够黑。”

后来,朋友就将这段插曲,大致过程转述了过来。

我听完后,心里很不爽。

抛开看叶底不能100%看出岩茶火功不说。

这“颜色不够黑”,就说明焙火不够足,没焙透。

真的是太冤了。

呵,我要给武夷山胡歌打电话告状。

“有人说你们家的肉桂没焙透,你怎么看。”

估计他听了,得直接气晕。

《2》

言归正传,有一说一。

直面来看,不同火功的岩茶,叶底到底该是什么颜色,才算标准呢?

给武夷山胡歌打call,他刚好手头在处理事情,长话短说,回复很直接。

“岩茶叶底的颜色是褐色系, 有青褐,深褐为主。”

那足火茶呢?

"足火茶?按我看是黑褐色吧。”

然后,又私信了岩茶教母莹老师,她发来好几条语音消息。

“岩茶叶底该是什么颜色,这你不能看火功啊,要看发酵程度。”

“这不是讲六大茶类里,绿茶绿叶清汤,红茶红叶红汤嘛,岩茶是半发酵茶,理论上是绿叶红边。”

不过这岩茶的颜色(叶底),里面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像是春茶季时,看武夷山的茶农们做茶,有时遇上采得偏嫩的青叶,做出来很多是一半都红了。”

“当然焙火也会影响岩茶的颜色,没吃火的毛茶叶底是黄绿为主。后面随着焙火越高,颜色越深。”

调查至此,可以得出结论。

那就是,通过看岩茶的叶底颜色,判断不准岩茶的火功。

一款岩茶究竟有没有吃火,吃火程度有多深,主要靠喝。

感受茶汤里丝丝交融的焦糖香,以及越焙越沉稳,敦实,浑厚的汤感。

光是凭肉眼看,觉得岩茶叶底“不够黑不够深”,就断定它的焙火程度不够,当心看走了眼!

说真的,要理论要色彩颜色的深浅,别和一个学美术的吵架。

之前订做盖碗时,光是调和釉色深浅,我们前前后后就定了无数批样品。

颜色的复杂过程,不亚于五彩斑斓的黑。

再到现在的岩茶叶底颜色,说真的,光是这“绿叶红边”究竟该是啥颜色,就已让N多人直呼色盲。

更何况,不同火功,不同发酵程度的岩茶。叶底颜色深一分,浅一分,该有哪些变化?

总之是,岩茶的叶底颜色变化过程,着实复杂,牵扯到众多问题。

除了发酵,焙火,原料老嫩外,还有储存情况。

总之,别单以岩茶的颜色深浅,定夺一款岩茶的火功好坏!

《3》

看叶底,最直接的判断是看出岩茶做青工艺的好坏,而并非是火功的高低!

岩茶经过摇青之后,由于叶片边缘细胞的破裂,从而会在发酵后呈现出红色。

留意观察这些红与绿的比例分布,正好能看出岩茶的发酵程度。

最恰到好处的状态,就是所谓的“三红七绿”。

最理想,最适宜,最标致的三红七绿是叶片边缘一圈红,称之“绿叶红镶边”。

在看岩茶叶底时,可以拿起一片泡开的茶叶,对着光线观察。

按武夷山茶农的做茶经验看,如果叶脉已经呈现出红色,那么走水做得比较透。

而要是红边分布不均,不是“红镶边”,而成了“红斑点”分布在叶片中间。

那么说明在摇青时,出现“伤叶”的情况比较多,导致岩茶的整体发酵程度变重。

纵观到六大茶类的划分体系,武夷岩茶是闽北乌龙茶的代表,是半发酵茶。

乌龙茶所谓的“半发酵”就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发酵程度居中。

是以,列位看官们可以看到除了岩茶讲究绿叶红边外,铁观音那边也有。

或者说,所有的乌龙茶,一应如此。

是以,再去解释开篇的问题,答案一目了然。

喝岩茶,别去纠结叶底颜色到底深不深?要是不够深,是不是就焙火不足?

毕竟,岩茶是半发酵的乌龙茶,又不是红茶黑茶。

肉桂是乌龙茶,叶底有绿叶红边是标准。

如果你追求一款岩茶,叶底一点绿也不要沾, 并且颜色要越深越好。

那么很容易,走入歪门邪道,遇到一堆奇葩茶。

不是焙火焙过头,直接焙成焦炭,干茶叶底一应乌漆嘛黑。

就是做青发酵过头,闻起来有“红茶味”的岩茶。

对此,从下文配图里的桐木红茶叶底,就能看出区别。

红茶的叶底是古铜色,再正常不过。

而岩茶的叶底也成了这副模样,那就太可怕了。

总之,叶底丝毫不绿,并且颜色暗沉的岩茶,横竖不是什么好茶!

《4》

在喝岩茶时,如何能成为看叶底的“高手”?

总之,不是看叶底绿不绿,深不深那么简单。

品质一流的岩茶,叶底的基础要求在于三点。

1.匀称不花杂。

条索紧结的岩茶,经过多回合的冲泡后。

藏在一泡茶身上的秘密,会表露在叶底上。

比如,一泡肉桂是否纯料,还是拼了其它高香品种?

比如,大红袍拼配技术的好坏,叶底是否粗细长短一致,叶片匀称统一?

假如说,一泡岩茶的叶底在舒展开来后,像是杂牌军。

叶片有大有小,叶齿有疏有密,步调不一致,焙火状态不均匀。

那么这种“大锅烩”一般的茶,着实是不入流。

2.叶底软亮鲜活。

“软亮鲜活”四个字,对岩茶叶底提出了两点要求。

一是叶底的弹性好,能顺利舒展不僵硬;

一是叶底有光泽感,不黯淡。

品质出众的岩茶,等泡过八、九冲以上,茶味彻底泡淡后。

正式进入看叶底的流程,拿起一片泡开的叶片,指腹能感受到叶片质地是柔软柔韧的,表面光滑。

反观那些叶底僵硬,泡不开,没活性,一捏就软烂的叶底。

要么是焙火过头,要么是发酵过头,总之两头都不讨好。

另外,岩茶除了叶底有弹性外,还有有润泽感。

充分浸透了水分的岩茶条索,重新活了过来。

在灯光下像是上了糖色的五花肉,有着诱人的光泽感。

不像个别劣质的岩茶,泡出来的叶底,黯淡无光。

像磨砂黑,像焦炭黑,亮泽度不佳。

3.叶底香舒适。

好茶,从头到尾都是香香的。

特别是山场正,工艺好的岩茶,内质积累丰沛。

哪怕是在冲泡时,经历了多番沸水的冲刷,叶底依旧能保留浅浅的茶香气息。

花香,果香等主要香型,会在叶底香浮现。

不像品质糟糕的茶,叶底会传出闷味,杂味,酸味,青味。

总之,好茶与劣质茶之间,方方面面大不同。

单是拎出“叶底”这一点,就大有讲究。

《5》

“岩茶叶底绿,说明焙火不到位。”

是岩茶圈里一直以来,以讹传讹的误导。

就像在村姑那边,时不时就有人拿着发黑的渥堆老白茶问:

“看看我这茶怎么样,是七年陈,还是十年陈?”

归根结底,大家对茶叶的颜色认知,还是误解太深。

诸如,焙火足的岩茶颜色要深,不能带绿。

诸如,陈化多年的老白茶也不能有绿色。

请问你们是把它俩当成熟普和红茶了吗?

NO,醒醒吧。

看一款茶的叶底颜色,关键看发酵度,而并非其他!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李麻花,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主笔,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1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