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西,种下一颗地道风物的种子
昨天,12月10日,
《地道风物·湘西》在长沙正式发布了。
《地道风物·湘西》正式发布。摄影/成舸
一直以来,地道风物都偏向于传统力量持久坚韧、物质与文化丰富多样的地理单元。从2014年关注南岭开始了第一站,这次我们把目光转向了湘西。
2015年1月地道风物编辑团队开始实地走访湘西各个县镇、村落,探寻外界眼中“神秘湘西”的真正面目。昨天下午,这本重新认识湘西的MOOK《地道风物·湘西》,终于在长沙湘江边跟大家见面了。
发布会现场。
《地道风物·湘西》由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与湖南日报社联合出品,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湖南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蒋祖烜、天下凤凰董事长叶文智在现场共同拉开卷轴,宣布新书正式发布。
现场拉开卷轴,正式发布《地道风物·湘西》,从左至右分别为叶文智、李栓科、蒋祖烜。
现场对湘西的交流和讨论十分热烈,除了省旅游局、文化厅及湘西各州、市宣传部长对大湘西的介绍,对湘西有深度了解和研究的学者也在现场讲述他们心中的别样湘西。
魅力湘西总策划张建永特意从怀化溆浦县一个保存完好的清代古村落阳雀坡,赶到活动现场,分享他心中“浪漫、快乐、神秘、激情”的湘西。《大湘西》导演周小明因为长期深入湘西拍摄,现场给大家讲了几则在湘西遇到的、不可思议的小故事,并笑言,“如果你深入了解,一定会被勾住”。
现场嘉宾对谈,从左至右分别是周小明、柳肃、张建永、邹容、陈沂欢。
走过湘西几乎每个村落的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在现场表达了自己对湘西的担忧:
“湘西的名气不用多说,不再宣传也早已是家喻户晓,我担心的是过度旅游会给湘西原始性的民族文化带来损坏。很多古村落的文化变成了表演文化,古建筑也破坏得厉害,希望开发的同时能保护好当地原汁原味的文化。”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在嘉宾会谈环节。摄影/成舸
此次活动还吸引了湖南经视主持人马可的参与。作为一位资深主持,马可和汪涵一样,一直致力于湖南方言文化的传播和保护。他在现场用方言跟大家推介不一样的湖南,“湖南不光看上去很美,听上去也很美。”
湖南经视主持人马可,在现场发言。
目前,马可正不断尝试将方言和流行音乐结合,以引起大家对方言的重视。他自己录制并演唱的方言版《听海》曾在网络达到300万点击量。现场,马可还秀了一把湖南方言,引得现场爆笑。他甚至还主动表示,“愿意为湘西方言创造歌曲”。(风物君注:马可方言歌曲,可以期待后续。)
除了学者发言,当地手艺人的登场也颇为亮眼。
手艺人在现场展示作品,讲述故事,从左至右分别是刘代娥、何娟、主持人、彭望球。
土家织锦的传承人刘代娥带着一幅织了40多天的织锦上台,立即引起轰动。大布江拼布绣、长沙铜官窑、吉首古法河溪醋、湘西黄金茶等手艺人也在现场分享了他们的故事和对手艺的坚持。
此次发布会除了发布新书,还启动了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湖南日报社、湖南省旅游局共同发起的“评选湖南100个最美观景点”活动。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CEO才华烨在现场给大家介绍此次活动:活动将面向湖南各区县、旅游景点等公开征集,并通过海选、专家评审等方式最终选出“100个最美观景点”。
现场拉开卷轴,启动“湖南100个最美观景点”活动,从左至右分别为高扬先、李栓科、蒋祖烜。
正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所说:中国国家地理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多了很多新的使命。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给外来者提供一个来这里的理由。现在,我们以全新视角解读了这个地方,在《地道风物·湘西》这本MOOK里,希望你能找到这个理由。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现场发言。
“以往,书的出版都是一个项目的结束,但《地道风物·湘西》的出版仅仅是一个开始。”地道风物CEO陈沂欢在现场如此描述,后续我们将陆续奉上关于湘西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
但我们的讲述依旧有限。所以现在,我们诚邀你共同参与到关于湘西的讨论中来。
现场湘西图片展览吸引不少观众驻足。
在你心中,“最湘西”的风物是什么?
过年熏制的农家腊肉,
色彩斑斓的土家织锦,
还是阿妹身上的苗族银饰?
把你心中最地道的湘西风物,以文字或图片(原创)形式,发送至“地道风物”微信公众后台分享给我们。我们将筛选出精彩回复,赠送《地道风物·湘西》一本。(所产生内容我们将会进行二次传播或集结出版)
未注明摄影师的图片均来自:
湖南日报记者 徐行 唐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