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对待死亡的态度

之前听说过一句话,人从出生地那刻起,就在等死。乍一听很悲观,但却是事实。而这种事实是国人无法理解和接受地,在国人的观念里“好死不如赖活”好像是维续生命的真理,但如果我们将“好死不如赖活”变成“好好的离开”人生会不会轻松很多。

01

一个人的出身和死亡是无法控制的,而死亡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最理想的死亡方式是自然的老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寿终正寝。

可是寿终正寝是修来的,大多数人是非正常死亡的,比如说,病逝,横祸。但总会有些思想超前的人会采取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而这个方式在西方国家是被大众所接受的,但是在东方国家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

这次我将以一个编者的身份,讲述一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的案例。

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位91岁的成功女性——简,她生前曾是阿拉斯加大学的校长夫人。她是一个优秀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她生前为学校尽职尽责,在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管理下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奥克兰大学打造成了美国排名靠前的名校,后来,简的丈夫一路升迁成为了阿拉斯加大学高等教育系统的校长。在丈夫的眼里简是他见过的最聪明的女性。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简成功的策划了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在2020年中旬,已经91岁高龄的简,在得知自己的预期生命不到六个月,还将面临瘫痪在床无法自理的情况,她便开始策划自己的死亡方式。

在她决定实施计划的时候,她把所有的子女都叫回来,面对她最爱的丈夫以及她的孩子们还有她喜欢的海景一一的向他们道别,道别仪式结束后,便开始了绝食计划,经过三周零五天的坚持,她于2020年11月6日日落后,面对着璨若星河的海景安然睡去,毫无留恋。

她的死亡方式让我想到了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在国内死亡好像是很忌讳的事情,也是人们很难正经说出口的事情,一旦小孩子不小心说出了死这个字眼,听到的长辈一定会大呸三声,好像说了死这个字眼就一定会发生什么一样。

特别是在亲人遭遇病魔的时候,不管是医生还是亲属都会用尽一切办法挽留患者的生命,不管治疗的过程有多痛苦,亲属依旧会坚持治疗,即便只能隔着玻璃探视插满管子的亲人,也不愿放弃,哪怕多活几个小时也好。这就是国人观念里面的“好死不如赖活”。有这种观念是有一定的文化根源的,但如果我们观念有所改变,那我们或许会将“好死不如赖活”变成“感谢我们在人世相遇,现在我可以好好离去了”。

02

国人和美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也决定了国人和美国人对待葬礼的态度。

我国是一个注重祭拜礼仪的国家,繁琐和细节都是为了表示我们对亡者的尊重和重视。

我国的民间的鬼神之说,以及佛教中轮回、因果报应的观念,都在强调现世生活价值的中国——死亡是禁忌。这种压抑到了与逝者最终告别的葬礼环节达到某种情绪的高峰——嚎啕大哭。

因此哭泣也就成了特有的文化符号,这也是中国葬礼的一种仪式。但归根结底,它是我们人类表达情绪的方式之一。亲人的死亡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情绪:震惊,恐惧,悲伤,后悔,都在表达难以接受彻底的告别和失去。这也是为什么国人很难从一段悲伤的经历中走出来的原因。

03

现在来说说美国,美国是一个以基督教文化主导的国家。基督教认为,死亡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段,并不是人生的幻灭,也不是人生的终结。

他们相信,一个人只要诚心悔改,承认自己所犯的一切罪愆,虔心依靠耶稣基督,死了之后,也必和主耶稣同住一起,“不至灭亡,反得永生”,所以他们相信逝者是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自己也终有一天会在那个地方与之团聚。

因此,在美国的葬礼上,亲友们有对逝者的不舍与伤心,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嚎啕大哭。而是通过亲友回忆、讲述死者生前的故事。

但是葬礼文化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也是每一个民族不能缺少的文化。不同民族所形成的葬礼文化没有好坏之分、也无先进与落后的差异,它只是一种民俗的反映。

04

在美国美,孩子的家长或者老师通常会在孩子3-4岁时就向他们作出关于“死亡”的诠释,当然这种诠释是十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

他们认为,让孩子自幼接受死亡教育,就等于让他们真正理解生命的终结和存在。

美国人对儿童“死亡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

一是教会孩子坦诚面对死亡的事实,正确认识死亡;

二是让孩子们认识到正确对待死亡的情感体验,有益于树立他们健康的人生态度。

美国人这种坦然面对生死的豁达和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写在最后:

说这么多无非是让普通人对待死亡和亲人的离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改变内心固有观念,好好地享受在世的时光,体面的离去。

(0)

相关推荐

  • 农村丧葬习俗,做七、大殓和小殓,分别是啥意思?

    生老病死是所有人都必须经历的,尤其是死亡更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有很风俗. 而人生中无论是生日.婚礼.各种庆典,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有一个美好的生活:走过一生后,谁都躲不过一捧黄土,当我们和 ...

  • 为什么下葬之后不能回头看,有什么讲究

    艺述史官方原创   中国人在葬礼文化上的讲究可以说是用足了心思,从亲人逝世后的准备工作,到一整个繁琐的殡葬过程,倒头纸.入殓.报丧.破孝.请厨.起灵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今天我来分享一条民间殉葬的忌 ...

  • 亲人去世守灵时为何要插三根香这其中有什么意义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有走到终点的那一天,都会要面对死亡,而人死后,亲人们就会为其举办葬礼,同时这也是古人传下来的习俗.在我国文化当中,孝字占着很大的比重,若逝者在生前越孝顺,那么葬礼肯定也就越浓重 ...

  • 【枚素传真】| 亲戚去世,再忙也要送葬

    现在很多现象就是亲戚去世之后,很多人不去参加葬礼,或者看人下菜碟,死者的儿孙有权有势,自然吊唁的人多,穷人去世,场面极其冷淡.在我看来,亲人的葬礼当然要参加.自己亲人的葬礼都不参加的话,还会参加谁的呢 ...

  • “说实话,我就是很怕死”:我们每个人,都缺一堂死亡课

    近日,江苏一间幼儿园突然被推上风口浪尖,原因在于,这间幼儿园举行了一场"葬礼". 事情是这样的: 最近,这间幼儿园某班,每个孩子都拥有了自己的奇特"宠物"--皮 ...

  • 农村习俗:“至亲去世,3年内不能贴红对联”,啥道理?

    传统的丧葬文化也有很悠长的历史,从诞生之初到现在,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完善.即便现在火葬逐渐流行,但是葬礼的很多习俗依旧没有变化.比如亲朋好友会为逝者送上花圈,而花圈上面一定会有"对联" ...

  • 对待死亡的三种方案

    死亡的哲学 解决这一问题有三种方案.最佳方案是,不想它,不管它.这是孔子的方案.关于死亡的哲学探讨总体来说是相当空泛的.没有价值的.这里,我推崇一位像孔子一样的大家――欧文·埃德曼:他不愿意思考死亡, ...

  • 你对待时间的态度,决定你过怎样的人生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过,因为我相信"凭时间赢来的东西,时间肯定会为之做证."而且世上也有一些东西,唯独时间才能证明. 时间,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却真实存在. 小时候,我们渴望长大,以 ...

  • 对待父母的态度,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一个人的命运如何, 并不是钱财多少决定的, 也不是事业大小衡量的, 而是藏在对父母的态度中. 对父母和颜悦色的人, 生活也会对他格外温和. 对父母横眉竖眼的人, 生活也会对他冷漠刻薄. 孝敬父母的人, ...

  • 你对待父母的态度,藏着你的修养

    当父母老了,他们应该更加小心,细心和耐心.不要让他们变得谨慎和顺从. 孔子曾说:"色难.如果你有事,我会处理的.如果你有酒和食物,我会处理的 "色难"的意思是态度很难看. ...

  • 你对待食物的态度,藏着你最真实的人品

    常言道,饭桌见人品. 想要了解一个人,只需一顿饭,就能够看的清楚明白. 一个人的饮食态度,能反映出他的品德和修养. 吃饭时是一个人最放松的时刻,面对食物,人们往往都会展现自己最真实的状态. 吃饭时的一 ...

  • 十天干对待挫折的态度

    ​十天干人對待挫折的不同態度. 甲木象徵參天大樹.傲氣和執著:看到他人身處困境,總會主動給予對方幫助.如果是自己身處困境,則喜歡一個人咬牙堅持,不太願意去尋求幫助,即便是頭破血流,也不會放棄原則做妥協 ...

  • 摩羯男出轨后对待原配的态度是怎么样的?4招判断他对谁是真爱

    摩羯男出轨后对待小三和原配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而且有着强烈的分明.下面就来看看摩羯男出轨后对待原配怎样,几种表现原配要知道. 1.处心积虑 出轨的摩羯一心想着该怎么样做才能和妻子离婚,完全不在乎外界对自 ...

  • 对待家人的态度,是你最真实的人品

    每个人都是浮在生命之海上的一叶扁舟,家人是舵,是桨. 每个人都是飘在未来天空中的一只风筝,家人是线.是绳. 家,是出发点与目的地:家人,陪伴你生命的最初与结束.家人,从不占用你过多的精力,一直在那儿, ...

  • 对待父母的态度,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一峰讲国学 6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韩九叔  来源:国学文刊(ID: guoxuewenkan)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点上方绿标收听[国学经典]主讲:国文 片尾曲:等待 有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