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潮热、自汗、盗汗、手足出汗偏方来了。
绝大多数人在高温环境下或剧烈运动后会出汗,这属于人体的自我保护调节,一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非正常出汗中医称之为“汗症”。汗症虽然算不上大病,却给生活带来不便甚至痛苦,同时也是身体内部疾病一个不可小视的信号。汗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非常复杂,涉及到很多疾病,因此必须明确是功能性失调还是器质性疾病引起;治疗更是要从阴阳、气血、五脏六腑、原发疾病结合时令全面调摄才可痊愈。多年临床实践表明,往往异常出汗止了,原发病和体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一.“自汗”由于压力过大
自汗又称心理型汗症,白领面临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压力,是这类病症的高发群体。更年期的中年人、曾患过动脉硬化或心率衰竭等疾病的老年人也都是自汗症的高发群体。这种心理型汗症患者发病还与夏日气虚有关,夏日汗多,气随汗脱,精神压力大的人暗耗精血,容易导致气虚产生自汗症。
建议:经常感到乏力、易出汗、易感冒的气虚患者,可以多注意食补,多食百合、太子参片,不仅可以滋阴,还可以改善睡眠;平日注重调适心态,听些舒缓的音乐改善睡眠质量;多与他人沟通交流,适当出去旅游放松,缓解精神压力。
二.“盗汗”要小心心脏病
盗汗的致病原因主要有体虚久病、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多为阴虚或气阴两虚、虚阳上浮、心液外泄所致。曾经患过心脏病或隐匿性心脏病的人是盗汗症的高发群体,究其原因乃阴血亏损、精气供血不足所致。中医认为汗为心热,盗汗常常预示心脏功能亏缺。中老年人半夜里频出虚汗,需要警惕心衰、心脏功能异常。
建议:盗汗患者需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精神愉快;汗出之后,当避风寒,以防感冒。这类人群平日应该多注意饮食调节,不宜饮酒,不吃辣椒、大葱、大蒜、生姜等辛辣食物,宜食银耳、枸杞、百合、山药、小麦、蛤蜊等。
还有一种身上不出汗,只有手足部汗比较多。那么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胃中湿热聚集导致的,有这么一句话叫“胃主四肢”,当湿热聚集在胃中,无处宣泄的时候就会从手脚四肢借道而行了,这时候当然手足汗多也就不奇怪。当然还有的认为无论盗汗、自汗、手足多汗都是阴阳不和、经络不调引起的,不过不管哪种原因,都要及时治疗才好。
今天给大家介绍三个个小方子,对于早期病症效果不错,并且都是外用的,省的喝药难受,原料普通常见,效果还不错。
【一】
药物组成:五倍子,枯矾各等份。
用法:把这两种药共研细末,用口水调匀了敷在肚脐中间,外面用胶布固定就行了,每天一次。
五倍子这个药材味道酸酸涩涩的,主要的作用就是收敛。而我们用的就是这个收敛的作用,把汗液收住,不让它外流。枯矾同样是酸涩收敛的一味中药,常用来消痰燥湿,解毒杀虫,还能治疗一些溃疡啦,脱垂,白带多,泻痢,出血等病症。这两味药放在一起收敛的功能大大增强,对于盗汗、自汗都适用。
【二】
药物组成:龙骨,牡蛎,糯米各等量。
用法:三味药材共研细末,用纱布包好扑身上,就像扑痱子粉一样的方法,每天弄个几次。这个仍然是收敛的作用,比较适合小孩子,直接透过皮肤给药,绝对不伤人。
【三】
方药组成:白矾,葛根各五十克。
用法:把白矾和葛根研粗末煎汤,然后用药汤来浸洗手足半个小时就行了,每天一次。这个对于手足出汗效果显著,有这方面病症的可以一试。
另外盗汗、自汗的朋友们还可以经常按按太溪穴和复溜穴。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属土。“太者,可大可小;溪者,山间的流水”,这个名字就是统领山间大小流水的意思。太溪穴用好了就等于调动了身体的水液,在体内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复溜穴:“复为重复;溜为回流”,这个穴位可以让淤堵在体内的废弃物被水液冲洗排出,还能滋补肾阴,利水消肿,汗自然是水液,这两个穴位多按按绝对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