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布之珍罕名品“空首布”
空首布:古钱币名珍,一级~四级古币 ,其制形源于生产及生活农用工具。
空首布春秋战国时期在周、晋、郑、卫等国铸行,是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之一,也是先秦四大钱系之布币体系之一。西周末始铸,春秋晚期以后盛行,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废止。
公元前六世纪后期,“贝币”已完全不能适应市场交换的需要,买更贵的东西,携带“贝币”的数量需要肩挑,车推才能支付,这就造成了流通秩序的混乱。
东周后期,贝币这种单一并且低面值的货币难以维持正常的经济交流交换,东周国王开始下决心改革货币制度,并铸行大额的“货币”与各种“贝币”并行。
东周景王二十一年,即公元前524年,国王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铸行了大钱币,即空首布。
空首布的发现,主要在今天的山西中南部和河南等主要的农业区,和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空首布分原始、特大、大、中、小五品,百克以上原始布既是农具又充当称量货币。产生于春秋中期的特大空首布比原始布轻,已失去生产功能并脱胎于称量货币,它是中国最早的一种高值大钱,可同布帛等实物货币和贝币等低值小钱并用,直接等价交换。同时,也是早期定型的空首大布的演变和过渡形态。
特大型之后的空首布称广泛应用型空首布,兼容了特大布形制的部分特点,已向平肩、耸肩、斜肩三类布分化,逐渐由大变小,由重变轻,形制趋于固定,铸量渐多,流通变广。
形制上,原始布与农具铲根本区别在于其銎部(布钱首部)向下延至铲身中部处多出一道隆脊。特大布与原始布根本区别在于其銎部已上缩到銎与钱身相接处,面背始铸三条垂直竖线,未见铸有文字或其他纹饰。特大布布首多为六棱銎,有长短、宽窄之变化。肩部或稍耸、或微耸、或平直,布的周边有隐廓,足与裆之间由原始布平直状逐步发展成内凹外尖呈弧状且深浅不一。由于特大布差异大,重量不等,故应属未定型一类空首布。通长14cm至15cm、肩距6~7cm、足距7~8cm,重约50~80g。
大、中、小三类空首布,面背都有三条线,并有文字,包括数、地名等210余种。
空首布为一级~四级古钱币,存世量珍罕,普通市场交易一般万元左右。
空首布的历史拍卖,根据其品相和珍稀程度,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市场,其价格都有不俗的表现。
2017年6月,北京保利二十周年拍卖会,一枚名为“高都市少曲”的大型空首布以264.5万人民币成交。
2018年10月,新加坡新达城国际会展拍卖会,一枚“肙”字大型空首布以22万SGD成交,折合人民币约110万。
2018年11月,加拿大经典拍卖会,名为“东周”的大型空首布以350万港元成交,折合人民币310万。打破了单枚空首布历史成交价记录。
有幸的是,自己通过多年追寻,收获包括“高”、“耒”、“肙”、“雲”四枚空首布。其中“高”、“耒”、“肙”为耸肩尖足空首布,“雲”字布为平肩弧足空首布,为仅见品,均属一级古币。
历史上,除“肙”字布有一拍卖历史记录外,其他则未见任何拍卖的信息记录,可见其珍希程度非同一般。“高”字布虽有拍卖,但均属平肩弧足空首布,此“高”字布珍罕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为享藏友,特附其图,以供鉴赏。